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20集 妹夫,安心去吧,文姜我替你呵护

    摆平了鲁国,两大霸主已弱化其一,接下来横亘在齐国面前的就只剩下老牌霸主郑国了。

    郑国自郑寤生死后,真可谓是狗血淋头。

    继位者郑昭公郑忽是个很不受诸侯待见的人:

    第一,他不受齐国待见。郑忽自以为是的拒婚行为深深伤害了齐国人,使郑齐关系早已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他还一拒就是两次!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齐,吕禄甫向郑求援,当时还是世子的郑忽领兵援齐,击退北戎。吕禄甫再次提起联姻之事,当然,这次许配的不是已经出嫁的文姜,是另一个被爸爸当成政治牺牲品的姜姑娘。

    可高傲的郑忽根本看不上强强联合那一套,他再次婉拒说:“想当年我无恩于齐,尚不敢领受人家美意,如今奉父命急人之难,结果领个老婆回去,这算什么事儿?郑国的百姓会说我帮郑国打仗是窥觑人家小姑娘,这个污名我不能背。”

    面对郑忽的一再拒绝,吕禄甫老脸终于挂不住了,他愤恨地说道:“我女儿个个才貌双绝,以我齐国的地位,难道她们不嫁你郑忽,就嫁不出去了吗!”从此,郑忽失去了齐国这个强大的外援。

    不得不说,郑忽这种“翩翩君子”,真不太适合在乱世里做国主。

    其二,他不受鲁国待见。前文有所提及,郑忽伐戎胜利以后,齐国感谢诸侯之时,教条主义的鲁国大夫按诸侯爵位班次,把霸主郑国排在了后面。郑忽怒了,领着齐、卫两国军队和鲁国干了一架。这件事在春秋说大不大,但足以使鲁国人民恨透了他。

    其三,他还不受宋国等待见。郑忽的弟弟郑突,其母为宋国雍氏女子,雍氏在宋国很有声望,所以宋人更希望郑突继位,郑忽自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结果,郑忽一继位,雍氏便不满了,她带着郑突回到娘家,商议如何扭转局势。宋庄公宋冯火速出手了,将祭仲骗到宋国,然后强势威胁,如果不改立公子突,就杀死你这糟老头子。祭仲也不是什么忠烈之士,出于自身安危的考虑,便答应了宋冯的要求,带着郑突回国,准备另立新君。

    此时的郑忽刚刚继位,国内国外都没有自己的势力,自知不是祭仲对手,只好匆匆宣布下野,逃到卫国寻求政治避难。如果当年,他不是那么心高气傲,两次拒婚齐国,或许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宋冯觉得自己帮了郑突一个大忙,理应被感恩戴德,所以一抓到机会就向郑突要好处。郑突的谥号是什么?“厉”!一个狠厉好杀的人,怎么可能忍受自己被人一再勒索,当即纠合鲁国、纪国去和宋国干架,宋国立马做出回应,找来齐国、卫国、燕国助战。双方鏖战一场,郑鲁纪联军获胜,郑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利。

    公元前698年,吕诸儿继位,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一再拒婚的郑国。齐国联合宋国、卫国、陈国、蔡国,五国联军气势汹汹杀向郑国,一直杀到郑都大道,焚烧郑都渠门,宋国还将郑国大宫的椽木作为战利品带了回去,给自己的卢门当椽木。这一战,郑国可以说威风扫地,颜面尽失,曾经郑寤生一手建立起来的霸主地位,也在此时宣告终结了。

    外患刚刚平息,内乱又来侵袭。一手把郑突扶上主位的祭仲日益做大,只手遮天,甚至连郑突这个国主都不被他放在眼里。郑突对此极为不满,便利诱祭仲的女婿雍纠干掉自己的老丈人。

    雍纠准备请自己的岳父大人去郊区的私人会所放松放松,趁岳父放松的时候除掉他,但出于真爱,他把自己的想法透漏给了自己的老婆雍姬。

    雍姬知道后很是纠结,就去找自己的母亲商量:“妈妈,我老公和我老爸哪个更亲?”

    她妈妈告诉她:“傻孩子,谁是谁老公,都是临时工,天下的男人都可以做你的老公,但老爸,我可以向你保证,就这一个,唯一的一个!”

    雍姬豁然开朗,又跑去找老爸:“爸爸,我老公放着家里的大房子不用,却跑郊区找个私人会所请您老人家吃饭,我觉得这件事情很可疑啊,您再琢磨琢磨。”

    老江湖祭仲瞬间明白,闪电出手,将女婿除掉,在大街上暴尸示众,手持两米长的大刀高喊:“还有谁!”

    郑突见事情败露,怕祭仲对自己下杀手,抢回雍纠的尸体火速逃到边境栎邑。祭仲也没有赶尽杀绝,趁郑突逃亡在外,将前国主郑忽又迎了回来,重立为君。

    不过,郑突在位期间毕竟做了不少事,国内国外交下了不少朋友,诸侯们听说郑突被家臣逼得逃亡,立马组建维和部队替郑突出头,但是无功而返。外逃的郑突复辟无望,便在一些亲信势力的帮助下,将栎邑经营成根据地,他的娘舅国宋国也送给了他一支精锐部队,郑突得以在栎邑偏安一偶,郑忽也坐稳了那个失而复得的位置。

    然而,这并不是郑忽的幸运。仅仅过了两年,郑忽就丢掉了性命。

    当年郑忽还是世子时,他爸爸郑寤生打算任命高渠弥做卿(相当于*****),郑忽认为这个人人品有问题,明确表示反对,但郑寤生一意孤行。

    郑忽的复位,令仍身居要职的高渠弥内心十分忐忑,担心自己随时会被不喜欢自己的郑忽除掉,在胆战心惊度日如年中熬过两年以后,高渠弥实在不堪忍受这种“好像随时要掉脑袋”一般的折磨,遂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前695年10月22日,郑忽外出打猎,高渠梁在身后陪伴,当时只听“嗖”得一声,郑昭公郑忽中箭身亡。

    郑忽死后,祭仲与高渠弥不敢再迎回性格强势的郑突,于是改立他们的弟弟郑亹为君。

    远在齐国的吕诸儿听闻郑国新君是郑亹,忍不住狂笑:“我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原来,吕诸儿和郑亹小时候关系就不好,两个人总打架,郑亹还仗着自己老爹郑寤生是霸主,霸凌过吕诸儿。谁曾想风水转得这样快,如今齐郑两国实力完全调转,两个人又分别成了两国新任国主,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公元前694年7月,吕诸儿在卫国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举行会盟,郑亹也在邀请之列。

    祭仲劝郑亹不要去,他认为,吕诸儿这个人交横跋扈、喜怒无常、任性妄为、睚眦必报,连堂堂鲁国君主、自己的亲妹夫都说杀就给杀了,还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主公你小时候和他结过仇,此去必然凶多吉少。

    郑亹表示自己也很无奈:难道我不知道吕诸儿他是个疯子吗?但我二哥一直盘踞在栎邑,虎视眈眈,我这次上位本就背上了弑兄篡位之名,我要是不去,不是正给了吕诸儿起兵伐郑、扶正二哥的借口吗?所以我必须要去,就算明知有危险也要去,讲话了,风险和受益成正比,万一我们冰释前嫌,结成盟友了呢?

    祭仲仿佛已经看到了郑亹身穿寿衣的样子,作为政治斗争经验极为丰富的五朝老臣,祭仲果断表示“我有病”,请假不去。郑亹于是一意孤行地带着高渠弥前去赴约。

    郑亹来到首止,与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举行了隆重的会晤仪式,也许是在乎脸面和国际影响,郑亹并没有就小时候的事情向吕诸儿当众道歉。吕诸儿微微一笑,笑容渐渐狠戾。

    当时祭仲在郑国突然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前方探子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国君被齐侯以替天行道为名干掉了!高渠弥高大人亦被五马分尸!

    祭仲精神一阵恍惚,仍心有余悸:“老天保佑,幸亏我没去!”

    五朝老臣祭仲火速前往陈国迎接公子婴回国,再立新君,五朝老臣荣升六朝老臣,郑国也成了齐国乖巧听话的友好邻邦。

    此处存有争议,与《左转》不同,《史记》记载,吕诸儿杀掉郑亹后,高渠弥逃回了郑国,并和祭仲一同到陈国迎接郑子婴回国继位。

    吕诸儿杀郑亹,固然有他心胸狭隘,放不下儿时仇恨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在打着“替天行道,知恩图报”的幌子,借机削弱郑国的实力。毕竟,郑忽做世子时,曾统帅大军千里驰援齐国,现在吕诸儿杀掉弑君者和弑君的既得利益者,可以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替郑忽讨公道,纵然别人知道他的真实目的,但在强大的齐国面前,谁敢去较真呢?

    吕诸儿接连杀掉姬允和郑亹,给两个国家分别换上了对齐国友善的国君,“疯子”的骂名是背上了,可相对于齐国获得的实际利益,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年之内诛杀两位诸侯,这样的大手笔,恐怕连周天子也做不到。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公元前693年,吕诸儿又办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