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19集 好哥哥,有花堪折直须折

    吕禄甫用二女绑定卫、鲁两国,又与郑、鲁两大诸侯组成统一战线联盟,齐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接下来,三大寡头是不是应该兼并弱小势力了?是的,第一批被摆上餐桌的是许国和鋮国,齐郑两国达成共识,平均分配,一人一个,鲁国负责替他们控评和洗白。

    在吃了第一轮霸权红利以后,吕禄甫和郑寤生准备继续扩展业务,前文我们有所提及,齐国有一个世仇之国——纪国,当初怂恿周夷王煮了吕不辰的那个,九世之仇,犹可报也,说的就是他俩。

    当时,鲁国刚刚经历严重内卷,前任国君鲁隐公姬息被公子翚刺杀,姬允被捧上国主之位不久,维稳是重中之重,所以暂时退场。吕禄甫就跟着郑寤生去郑国踩点,纪国人发现以后,吓得魂不附体,要知道,近些年来,只要这两个家伙出现的地方,肯定会爆发大规模流血事件。

    可是纪国人魂不附体没几天,吕禄甫和郑寤生的兼并计划还没来得及开展,姬林就带领四国联军引爆繻葛之战,郑寤生要跟天子军干仗,一时抽不开身,此事只好被暂时搁置。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吕禄甫派人到郑国求救兵,郑寤生让郑忽领兵援救,大败北戎军,擒获北戎军两个主帅,斩首300余人,送给齐国当礼物。吕禄甫为表谢意,准备了精美食品赠送诸侯,让鲁国确定赠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根据周室封爵的次序而把郑国排在后面。郑国人怒了,冲锋陷阵我在前,分好处的时候把我排在后面,跟谁俩呢!于是起兵攻打鲁国,并要求齐国助阵。吕禄甫一番衡量,亲自带兵为郑国助威,鲁国首创,三巨头组合分崩离析。

    公元前701年,郑寤生与吕禄甫、卫晋、宋庄公宋冯在恶曹(似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南)结盟。同年5月7日,郑寤生去世,祭仲立郑忽为国君,史称“郑昭公”。

    此时此刻,吕禄甫开始膨胀了,他觉得老一代霸主差不多都死光了,如今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想以一己之力灭掉纪国,独霸天下。

    这纪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好卡在齐国吞并胶东半岛的要道上,齐国兼并纪国,山东地区的实力平衡就会被打破,鲁国首先就不答应。而郑国则觉得,我们庄公刚死,你吕禄甫就想出头,不尊重我们郑国的霸权地位而想要独霸,也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于是郑鲁两家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联手把吕禄甫狠狠修理了一番,摧毁了他苦心准备多年的兼并计划。吕禄甫气得一口气没上来,郁郁而终。吕诸儿继位,史称齐襄公。

    远在鲁国的文姜听闻吕诸儿继位为国君,内心有一种暖洋洋的情愫在蔓延……

    姬允虽然也很优秀,但他不会油嘴滑舌,又一直醉心于工作,这使得文姜在照顾孩子之余,不免感到空虚、寂寞,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每空虚寂寞之时,便会想起与哥哥诸儿在一起时的欢愉快乐。这种感觉越来越炽烈……

    公元前694年,吕诸儿继位的第四年,姬允带着妻子来到齐国。当然,姬允不是不知道这对兄妹的往事,但他觉得当时他们年少懵懂,一时冲动才会任性妄为,况且事情已经过去了18年之久,一切应该都放下了吧。

    谁知道,文姜与吕诸儿18年未见,时间非但没有磨灭思念,反而激化了这段畸形的情感。

    姬允在寝房内久等妻子不归,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宫中寻找,谁知一进宫,就撞到那兄妹二人在坦诚相见,头顶的绿火烧红了姬允的眼睛,他大骂二人臭不要脸,并正式向文姜发出来自灵魂的质问:“我儿子到底是不是我儿子!”

    心高气傲的文姜岂能受此委屈,她再次来到诸儿的宫中,向他哭诉自己的遭遇。

    吕诸儿听后,怒气喷涌,杀心顿起……

    第二天,怒气冲冲的姬允拉着文姜就要回国,吕诸儿打着践行的幌子,请姬允赴国宴。当时还没有“鸿门宴”这一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吕诸儿此举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偏偏姬允觉得,自己是大国君主,吕诸儿就算对自己恨之入骨,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自己下毒手。于是昂这首,傲然赴宴。

    席间,吕诸儿说尽好话,大谈两国关系该如何可持续发展,渐渐消除了姬允的戒备心理,然后觥筹交错,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直至姬允醉得不省人事。这时,一直侍立在侧的公子彭生走了过来,扛起瘫软的姬允走进鲁君专驾。在车上,彭生折断姬允肋骨,姬允惨叫数声,喷血而亡。

    得知君主的死讯,鲁国当时就炸了,他们自然知道这是吕诸儿的杰作,但碍于齐国强势,又不敢兵戎相见。可是,若忍气吞声,不给出点态度,以后鲁国还有何脸面在国际上行走?思来想去,鲁国公室决定退而求其次,缉杀凶手以泄愤。迫于鲁国不断施加的外交压力,吕诸儿也知道拿出点虚假姿态,给鲁国一个交代。可怜公子彭生,替主子办了这样一件大事,还没收到打赏呢,就被主子拉出来当了替罪羊。

    鲁国人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悲愤地拉着姬允的遗体回国安葬,文姜精神恍惚地走在灵车之后。走到两国边境的时候,文姜突然不走了,她说:“这里非齐非鲁,我住在这里正好!”

    丈夫被情人哥哥所杀,闹出了如此大的国际丑闻,天下虽大,可容得下文姜的,恐怕也只有这弹丸之地了。

    鲁国的新国君、文姜刚刚继位的儿子,和她的哥哥齐国国君吕诸儿,都觉得她住在这个两不管地带,对大家都有好处,从此,文姜便在这里安稳地住了下来。

    这也是吕诸儿求之不得的,因为如此一来,他见文姜就更方便了,打这以后,吕诸儿没事就借巡查之名往边境跑。而鲁国的史官们这隔着边境线暗中观察,只要看到吕诸儿的身影,就气愤地在史书上记下一笔——“齐襄公又私会姜夫人了!”

    如果仅看事件本身,吕诸儿杀姬允似乎很荒唐,起码编写《春秋》的鲁国史官们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偶然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看,真相似乎就别有深意了。

    在齐鲁的这次外交事故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鲁国史官们始终没有提及,就是纪国。

    齐纪之仇由来已久,大概吕不辰死后,齐国的几代君主在年少时期都可能接受过复仇教育,吕禄甫想报仇,结果被郑鲁两国阻挠,功败垂成,郁郁而终。吕诸儿心中相比已经给郑、鲁两家记了一笔。

    此外,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齐国想要向外扩张,只想先拿纪国开刀,因为其他方向不是海,就是鲁、晋、燕、卫等大国,全是硬茬子,轻而易举凿不动,而且极有可能被群殴。

    所以无论从复仇还是利益角度考虑,灭纪,势在必行。

    然而,鲁国同样有自身的利益考量,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姬允继位后,齐国加紧了灭纪的步伐,纪国君主曾向鲁国求助,希望姬允出面让周王室来调停齐纪之间的矛盾。姬允没有答应,不是他不想促成此事,而是他知道周王室已经难以号令诸侯了。

    不过,姬允也没有完全袖手旁观,他当了一回月老,促成了纪国与周王室的联姻,使纪国在名义上有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靠山。

    到了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姬允做中间人,把吕诸儿和纪侯叫到了一起,希望大家尽释前嫌,握手言和,一起去对付卫国。

    姬允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你齐国想动卫国,先问问我鲁国答不答应。

    这次会盟,肯定触怒了吕诸儿,于是吕诸儿回国没多久,就率先在齐鲁两国边境线上挑起了争端,大舅哥和妹夫第一次发生暴力冲突。

    一年后,姬允主政的第十八年,他便死在了吕诸儿手中。

    回顾前情我们可以看出,齐鲁矛盾由来已久,而到了姬允时期,这个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了。吕诸儿与姬允本来就有夺妹之恨,姬允在齐纪事件中的横加干涉更是令吕诸儿忍无可忍,无论是为国为己,吕诸儿势必要搬起鲁国这块石头。当然,他不可能灭了鲁国,但他可以把阻挠自己霸业的鲁国成年君主干掉,换上自己未成年的外甥,让鲁国无法再为纪国强出头。

    至于纪国的另一个靠山周王室,谁还拿正眼瞧他呢?

    姬允死后,他和文姜的嫡长子姬同继位,姬同继位时只有12岁,他虽然也有保全纪国的想法,但内外交困,已然自顾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