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29集 纠是我兄弟,我怎么下得去手

    公孙无知死后,在吕诸儿执政时期一直被迫隐忍,只能低调的鲁庄公姬同,眼见齐国已乱,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君位,使其成为自己的傀儡,姬同亲自会晤了齐国大夫,双方就公子纠继位一事达成了一致。至于这位齐国大夫是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应当是齐国内部支持公子纠的势力代表。

    公元前685年夏,姬同亲自出面,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护送吕纠回国。此时,另一边的吕小白受高徯协助,也从莒国动身,赶回齐国。莒国国力有限,摆不出鲁国那样的阵势,但好处在于,莒国离齐国国都临淄更近,而且小部队机动性强,所以轻而易举就跑到了吕纠的前面。

    管夷吾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早早向姬同借了人手,抄小路去伏击吕小白,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其一击毙命。

    远远的,管夷吾看到吕小白的身影,他二话不说张弓搭箭,及至近前,瞄准吕小白狠狠射去,一箭正中吕小白腰腹。吕小白当场栽倒,口涌鲜血,眼看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了,一旁的鲍叔牙呼天抢地声嘶力竭,看那悲痛的样子,吕小白八九不离十是救不活了。

    管夷吾一击击中,调转车头,迅速撤离,他无法近一步确认吕小白的伤势,毕竟自己带的人手不多,要是跑得不快,很容易被对方反击杀。不过在他看来,吕小白非死即重伤,这种状态,根本不允许他舟车劳顿奔赴回国,除非他真的不要命了。

    谁也未曾想到,看上去奄奄一息的吕小白根本就没受伤,管夷吾那一件只是射中了他的腰带扣。吕小白受到箭头冲击,顺势扑倒在地,结果没把握好倒地的姿势和力度,把嘴唇磕得鲜血直流,远远看去,的确很像口吐鲜血。吕小白将计就计,索性装作身受重伤,生命垂危,骗过了管夷吾,也骗过了自己人。

    等管夷吾的杀手小队走远,吕小白立刻坐了起来,马上下令,星夜驰骋赶赴齐国。一行人急行军来到齐都临淄,鲍叔牙先行进城游说,齐国职位最高、势力最大、声望最突出的正卿高徯和国懿仲向来反对有鲁国背景的公子纠主政,都是吕小白的坚定拥护者,于是吕小白顺利进城,登上君位,史称齐桓公。

    花开两边,话分两头。

    却说管夷吾回去报讯:小白已经被我干掉,公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姬同与吕纠开怀大笑,都以为国君之位已经稳了,于是放慢行程,一路赏花阅景,优雅地返回齐国。10天之后,等他们慢慢悠悠来到齐国边境时,却被齐国的戍边部队拦下了,军方明确表示:小白国主下令,不准公子纠等人非法入境!

    吕纠和姬同当时就被五雷轰了顶:小白竟然没死?管夷吾你怎么办事的!不是,管夷吾你到底是替谁办事的?

    管夷吾:我明明一箭射死他了啊,现场有很多人可以作证,我现在也很费解,很凌乱啊!

    吕纠:你果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事实上,当时这件事让不少人都产生了怀疑——难道管夷吾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个卧底?他和鲍叔牙演了一场骗过所有人的好戏?

    姬同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他明明和齐国约定好了,要扶持吕纠上位,这帮人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呢?国际间的诚信法则还要不要了?姬同于是厉声质问齐国。

    对此,齐国给出的答复是:那只是该员工的个人行为,齐国不对此行为负责!

    姬同心里瞬间涌起惊涛骇浪般被戏耍的耻辱感,急怒之下,当场宣布向齐国开战,史称“乾时之战”。

    乾时之战对吕小白非常重要,这是他上位之后的第一战,胜则建立威信,坐稳君位,大捞一票政治资本;败,命是不可能有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了。

    这场战役对姬同也十分重要。齐国前有吕禄甫小霸春秋,后有吕诸儿疯狂杀戮,鲁国在那段时间过得很委屈,很压抑,现在好不容易齐国乱了,姬同怎能不抓住机会,一雪前耻,为父报仇。再者,吕纠的母亲是自己人,扶持吕纠上位,鲁国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获取大量政治红利,所以这场仗,横竖都要打!

    然而,这么重要的战役,《左转》中的记载竟只有寥寥数笔,极为精简,远不及不久之后的“长勺之战”。

    ——“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姬同一怒之下要打齐国,结果被齐国打了,而且打得挺惨,丢弃重型座驾换小跑,轻骑逃命。姬同的司机秦子和梁子拿着姬同的旗帜,驾车将追兵引上歧途,姬同才得以逃之夭夭,秦子和梁子则双双被俘。

    的确,这么丢脸的事情,鲁国左史官怎么好意思大写特写呢,就算他想发挥一下文采,鲁国的君主也不能答应啊。

    《东周列国志》倒是将此战役描写得激情澎湃,但是,《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小说,不能尽信,就像我们想了解三国史,不能拿《三国演义》当标准史书来看一样。

    不管战斗过程如何,总之,这一仗吕小白胜了,他现在也可以对鲁国耀武扬威了。

    对于吕小白来说,二哥吕纠是不能留的,绝对不能留的,但若一上位就亲手向哥哥举起屠刀,天下百姓会怎么看?国际评论会怎么写?虽然势在必行,但牌坊务必要立,怎么办?——甩锅给鲁国!

    鲍叔牙带着军队来到鲁国,与姬同密谈:“公子纠是齐侯的兄弟,齐侯不可能做出那种手足相残的事情,是去是留,你自己看着办吧。管夷吾和召忽与齐侯有仇,齐侯要亲手制裁,这两个人我必须带走。”

    吕纠被鲁国击杀于生窦(现山东省菏泽市境内),召忽闻讯殉主,管夷吾被带回齐国。

    其实按照吕小白的性格,管夷吾原本也是要死无葬身之地的,但鲍叔牙强烈表示:主公,你不可以杀他!绝对不可以!

    吕小白一头雾水:“他欠你钱没还?”

    鲍叔牙:“不,不是的。他是齐国人的希望,也是主公您的希望。”

    吕小白:“抱歉,我和他不熟。”

    鲍叔牙:“聊聊就熟了。”

    接下来,鲍叔牙从五个方面向吕小白举荐管夷吾,他说:“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我不如管夷吾;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管夷吾;外交手腕,结交诸侯,我不如管夷吾;制定国规国策国礼,我不如管夷吾;训练军队,鼓舞士气,我更加不如管夷吾。管夷吾能力不在高徯之下,主公您如果小富即安,只想做个合格君主,用我鲍叔牙即可,如果您想将齐国发扬光大,称霸天下,只能用管夷吾!”

    吕小白被鲍叔牙说得有点心动:“要不,我跟他聊聊?”

    鲍叔牙大喜:“必须聊啊!没聊出触电的感觉,我和他一起滚蛋!”

    据说吕小白和管夷吾一聊就停不下来了,一直聊了三天三夜,聊出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就这样,管夷吾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得到了一个戴罪立功的试用期,而吕小白也得到了一个的彪炳青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