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6集 对不起,我错了,咱们和好如初吧

    自从姬宫湦被犬戎当众虐杀,姬宜臼被犬戎吓搬了家,大周姬氏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就急转直下。

    大家各自心说,这种货色都能当大王,那我凭啥不能呢?差点啥啊?大佬轮流做,今年先我吧!

    各位诸侯也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纷纷裂土称雄,然后拉帮结派,打架闹事,姬宜臼有心站出来喊一嗓子:“君子动口不都手,谁再动手剁谁手!”

    抱歉,根本没人在意他,惹急了连他一块打。“周郑互质”了解一下。

    其实早在周王朝分封之初,周王室就想到了日后可能会出现诸侯盖主的情况,毕竟他们姬氏当初也不过是一方诸侯,正是靠造反起家的。

    所以当初姬发分封的诸侯,大部分都姓姬,也就是说,大多数诸侯都是他们家实在亲戚。这些姬姓诸侯国不仅要负责为周王室开疆扩土,还有拱卫周王室君权威严的职责。

    也因如此,姬宜臼东迁以后,面对君弱臣强颜面扫地的尴尬境地,首先想到的就是依靠姬姓诸侯国重振朝纲,而姬姓郑国是他当时最倚重的一支军事力量。

    郑国此时的国主叫郑寤生,史称郑庄公。

    寤生这个名字的尴尬程度与周平王的宜臼二字不相上下,直译过来就是倒着生,也就是难产的意思。

    给儿子起这样一个名字,可见郑庄公的爸爸郑武公郑掘突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姬宜臼当时为了拉拢郑国,不但将郑寤生封为上卿(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还给了他很多征伐的特权。

    郑寤生此时也是一心一意辅佐天子,他为周王室东征西讨,为了能让姬宜臼有机会祭拜祖宗,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封地与鲁国交换,还增加玉璧作为筹码,堂堂天子这才能够登上泰山。

    可以说,在礼崩乐坏最初的那几年,郑寤生对姬宜臼是足够忠诚的。

    当然,他在维护姬宜臼面子和君权的同时,也借力使力,使郑国的实力不断上扬,一跃成为东周当时的头号诸侯国。

    其实,这本来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周王室扶植郑国做强做大,郑国帮助周王室提升实力与威严,周王室与郑国之间的和谐君臣形象可以对不听话的诸侯国形成震慑作用,国家起码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和谐和稳定,姬宜臼也正好趁此时机好好恢复一下大周国的元气。

    然而,姬宜臼却亲手毁了这段甜蜜而又美好的关系。

    姬宜臼认为,郑寤生开疆拓土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君权至高无上的统治性,必须予以压制,于是他想到了制衡之术——扶持虢国来削弱郑国。

    但是他忘了,自己在诸侯眼里哪还有什么至高无上的统治性?

    姬宜臼愚蠢而又绝情的做法导致郑寤生当场发飙,他厉声质问:“我对你一心一意,你为何要将我抛弃?还和别人一起把我算计!”

    郑寤生说完,便摆出一副此事没完的架势。

    这声质问好似当头棒喝,令姬宜臼发觉,郑寤生其实是自己惹不起也离不开的存在,此时的他像极了一个出轨被拆穿的软饭男,慌忙否认:“我不是,我没有,我冤枉啊!”

    然后为表诚意,姬宜臼当即决定让自己的爱子姬狐去郑国接受基层人民再教育,

    要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交换人质是常有的事,但有谁见过天子把自己的儿子给诸侯送去当人质的?

    姬宜臼此举摆明是向郑寤生示弱:对不起,我错了,看在我痛心疾首,心诚意正的份上,咱们破镜重圆,和好如初吧!

    郑寤生也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主,既然天子给了自己这么大的面子,就别端着了,于是顺势就坡下驴,与姬宜臼达成和解。

    同时,为了表达自己对周王室的尊重,也为了标榜自己的忠诚,郑寤生也将自己的儿子郑忽送到了周王城。

    姬宜臼与郑寤生就这样又做了很多年的塑料“君臣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