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赋嫡女攻略
繁体版

34.还债?怎么还?边境大捷,班师回朝,穆家占尽便宜。

    如今,南家遭此大难,虽是罪有应得,但若当今天子对东西南北境忠臣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加之四大家族为自己所管辖地界的贡献,由四大家族管辖的地界绝对会引发不小的动乱。

    想必当今天子也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边境之地,一旦发生动乱可就给了别国可趁之机。

    再若,若是边境四大家族彻底对朝廷寒心,带领当地百姓造反起义,又该如何?”

    南心吟对待林帝不同的称呼,也体现出了她今夜几番不同的心情。

    贺憬南从南心吟话语之中猜测出南心吟打算,继续说道“如今南家只剩你一个孤女,南境遭此大难,南家全族殉国,你若得不到妥善安置,南境管辖范围之内的十余座城池百姓又曾受过南家恩惠,对朝廷,他们定不会轻易妥协,所以你想通过这一点为自己谋得好处?”

    南心吟道“不错!”

    贺兰清风疑惑问道“南家儿郎分布在南家管辖范围之内的,十余座城池之内,怎会在顷刻间灭族?”

    南心吟眼中闪烁着坚定跟狠毒道“哪一次边境敌国来犯,我南家儿郎不是首当其冲?南家管辖范围之内的十余座城池,除了有南家管辖之外,还有当地官员以及朝廷派遣的监督官,边境敌国来犯,南家儿郎可将所有事宜交于其余官员,自己披甲上阵抵御外敌。”

    贺憬南又道“边境四大家族这么痛恨当今天子,你们为何还如此卖命?特别是在能通过自己一己之力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

    南心吟道“痛恨林帝是真,可百姓又有何罪?因为南家的一念之差,导致这么多人无辜惨死,这个债,得还。”

    贺憬南闻言笑道“上百万人的命,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你怎么还?”

    南心吟道“以一人之力,重振南境繁华,百姓安居乐业。”

    贺憬南冷笑一声之后满意点头。

    不得不说,南心吟有胆有识,边境四大家族的事只要捅破,林朝边境必定起乱,若是不捅破,南家为守住南境献身与沙场,独留孤女南心吟一人在人间,朝堂若是不对南心吟加以安抚,难得南境民心。

    朝堂对南心吟加以安抚,无非就是常驻京都,再册封县主或郡主之位,享受食邑。

    但以南心吟的心性怕是另有打算,借机为自己在南境某得一职位,重振南家门楣,眼下这番情形只要南心吟向林帝提要求,林帝自然不会拒绝。

    这也是南心吟逃出后,明明可以去南境管辖范围之内的其他城池寻找栖息之地,却要故意独自一人往今都走的原因。

    加之她方才所言,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要自己遭遇不测,南境战役结束之后,林帝对南家无所褒奖,背后定会有人将林帝对东南西北四边境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

    朝堂派遣官员赴任各地,最为正常不过,可像林帝对边境四大家族如此刻意打压的少之又少,若是此事被公之于众,林帝定会被天下人讨伐。

    眼下太子跟三皇子如日中天,林帝被天下人讨伐,渔翁得利的只会是这二人,就算太子跟三皇子互相残杀,谁也得不到好处,只要废太子冤屈不能公之于众,自己借助穆家登上皇位也是得位不正。

    只要朝廷旧部不满自己,从而拥护荣王,自己能做的要么赶紧杀绝,要么乖乖退位,这两者都不是自己想要。

    前者官员补替,朝局动荡,自己还得背负一个暴君的罪名,今后不管自己功绩有多么好,后世历书永远抹不掉自己暴君,判贼窃国的罪名。

    废太子之事,自己登基之后再澄清,免不得要被他人认为扭曲事实,刻意洗白。

    后者,自己退位之后,荣王跟那些旧部还会留自己性命吗?穆家跟自己一党的官员又该何去何从?

    如今南境出了这番事情,只要自己利用得当,定会为自己所用,笼络南家,相当于笼络了边境四大家族。

    贺兰清风笑笑道“边境四大家族与敌国勾结,敌国手中定有证据,一旦证据公之于众,边境四大家族可还有还手之力?”

    南心吟反问道“敌国的话,怎可信?”

    贺兰清风顿言,不再说话。

    有证据又如何?只要打死不认,林帝又能把四大家族怎么样?以边境四大家族的权势,林帝也不敢轻易的罪。

    再者,边境四大家族既然敢做,就已经做了十全的准备工作,自然不会给敌人反咬自己的机会,必要时候拉出几个无关紧要的人顶罪即可。

    林帝纵使知道其中内情,也要大局为重,只要边境四大家族不在留把柄,两者可相安无事。

    他日,新帝登基,重振朝堂,削弱不为自己所用的朝臣,重用拥护自己的朝臣,到时候朝廷上下又是一番新景象,届时再表忠心,护拥新帝。

    这个道理,边境四大家族知道,朝廷百官也知道。

    贺憬南向贺兰清风问道“贺兰司长会如何向朝廷上奏南境之事?”

    贺兰清风满脸不悦,怼道“我有得选择吗?”

    贺憬南一脸坏笑,不语。

    贺兰清风确实没有选择,先不说他要是不按照贺憬南意愿去做这件事情,今夜尚且能不能出这个门?

    就算贺憬南不插手此事,自己也未必能够活着走出南境,战场厮杀,刀剑无眼,自己被自己人残忍杀害甩锅到敌军手中又不是不可。

    南心吟也不是泛泛之辈,不说她能够搅动大局,但取自己性命不在话下。

    况且,林帝此番做的也确实不对,换而言之这样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自己未必做的有边境四大家做的好。

    贺兰清风问出自己心中疑惑“你独自前往京都时,是否有人暗中护你周全?”

    南心吟冷冷道“自然。”

    南境之事被贺憬南书信到东西北境领帅之人手中。

    此时柳宁安正与身边侍女讨论此事。

    南境的事情已经捅破,柳宁安作为西境领兵将帅必须全权知晓,才能做进一步计划。

    浅月道“我不相信谋划了这么久事会轻易收手,怕只是缓兵之计,还是小心为上的好。”

    雀月道“怎么能说是轻易收手呢?上百万条人命换醒的良知,又加之自己心中的不安,没什么不可能的,忠了一辈子的人突然不忠,内心煎熬自己知晓,迷途知返,才能解除内心煎熬。”

    柳宁安倒是很认可雀月这句话,穆家这么多年的愚忠,也是过不去心中那道坎。

    翠月问道“女郎,我们该怎么做?”

    柳宁安道“静观其变。”

    大战之后,柳宁安特地大开外城门,一是诱惑敌军,请君入翁,二是借此机会调出藏匿奸细。

    若是敌军再一次攻打城门,入了圈套,导致穆家军大胜,敌军重创。

    就说明东西南北境奸细已迷途知返,未曾向敌军通风报信,为巩固边境安定,奸细也算带罪立功,敌军溃败,又怎能会再一次相信我朝奸细,奸细要想活命,就只能效忠于朝廷,或是敌军自己报复奸细向林朝透露我朝奸细底细。

    几日后,东西北境敌军再一次入侵。

    不同于第一次的全员进攻中墙,敌军一半进攻中墙,一半驻守在外,以便接应,甚至还推了两辆铁车抵住第二道门,以至于外墙的第二道铁门不能放下,入侵的敌军可自由出入。

    外墙跟中墙城墙之上,火球滚落,直击外敌,内墙箭眼之中,万箭齐发,敌军节节后退。

    这一战,守城兵卒只有三万人,其余七万人从相邻的两个城池绕道而行,城外埋伏,在敌军撤退之际趁其不备,发起进攻,将其包围,团团围住,一下一上攻击,不给敌人撤退之机。

    此番战役,穆家军大胜,不同于西境跟南境的旱战,北境跟东境靠海,大小河流串连,北境跟东境城外距离城墙十里地挖凿了护城河。

    护城河直径百米宽,百米深,水下布满各种暗器,只要有人跳入水中,触发暗器,毕定无处逃生。

    此番敌军入侵,过了护城河之后,出入唯一的桥梁被摧毁,敌军无路可逃。

    北境跟东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未乘胜追击,反倒由敌军在护城河以外墙之间,自生自灭。

    几日之后的军食物缺乏溃不成军,北境跟东境才派遣五万水军乘船,与外墙跟中墙穆家军里应外合,歼灭敌人。

    敌军崩溃之际,城外叫喊透露城中与朝廷有人勾结敌军,泄露边境布防图及朝廷机密。

    ……

    一番时日之后,东、北境穆家军陆续抵达南境,此时驻扎城外的林朝军队粮草丰裕,兵马充足。

    西境支援穆家军城内驻扎,分布驻守在鹰城临近几个城池,避免敌军绕道攻城。

    鹰城之内,粮草殆尽,城中兵卒已溃不成军。

    林朝军队里应外合,强攻下鹰城,用敌军鹰城守城将领头颅,祭奠因此战役而死的百万性命。

    驻守边境的穆家军由于战役人员损失惨重,所以站争取的胜利之后,并未对敌军展开追击,而是坚守城池之后开始重新分配驻守边境人员,并上凑朝堂招兵买马,林帝纵使再不满穆家军逐渐壮大,为保边境安宁,不得不妥协。

    历经半年时间,东西南北境穆家军恢复从前。

    前往东西南北境支援将领摔兵归来。

    京都城中,城中百姓夹道相迎。

    回京第二日,朝堂之上,论功行赏,南家上下及战死兵将被封赏了个遍,进了宗庙,世代守香火供奉。

    其余将领士卒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南心吟被册封县主,赐府邸,长驻今都,南心吟却请旨,免去自己所有封赏,让自己回南境继续驻守,坚守南家职责,尽自己所能,为南境为朝廷效力。

    面对南心吟请求,加上自己心虚,林帝固然有动摇,知晓只有将南心吟远离自己,自己性命才不受威胁,也知晓,南家在南境得民心,南心吟继续留守南境才能更好的带动南境发展。

    且,南心吟一女儿身,好把控,自己可以利用南心吟收拢南境,但碍于皇家颜面又不得故作挽留。

    在南心吟再三请求之下,林帝保留了南心吟郡主之位,不受食邑,只是封赏了一些金银珠宝跟银钱。

    又为南心吟在京都选了府邸,以便南心吟回今都时居住,又特地给南心吟开了先列,册封一个史无前例的境主身份,寓意南境的境主,俸禄享受之前御史监督官之俸禄。

    穆家因南境失守,造成麟城、雁城、鹰城三大城池失守,百万人惨死,故,将功补过,即,不论功行赏,也不追究失职之罪。

    柳宁安此番带兵出征,用的是柳家名义,功劳也自然属于柳家。

    柳家父子三人在西境一直做杂役之事,因柳家父子三人在柳宁安将来拉三皇子及太子下水的计划之中,故此,柳宁安将西境所有事宜,上凑朝廷之时也在奏折中着意夸奖了柳家父子三人几番。

    为的就是林帝有借口封赏柳家,从而将柳家抬高。

    纳兰靖与知晓柳家父子三人跟柳宁安关系,也跟着小小褒奖了几句,奏折中写到,柳家父子虽不上阵杀敌,但在军营之中,不辞劳苦,尽职尽责,途中虽有小错,但已将功补过,无尽奉献。

    由于林帝刻意抬举柳家,刻意对朝中大臣隐瞒了柳家父子临阵脱逃之事,这个事情,林帝刻意隐瞒,柳宁安跟几个战役监督官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自己小命跟九族要紧。

    口头褒奖之后,林帝又赏赐了柳家父子三人无数金银财宝,并在朝堂之上封柳如淑为太子妃。

    柳如淑在半月前产下双子,林帝欣喜若极,本就有抬柳如淑为太子妃之意,只是找不到合适借口,如今有柳家父子的“功绩”在,自然水到渠成,也变相抬举了柳家。

    贺憬南收复麟城、雁城、鹰城有功,被林帝册封外姓藩王,赐封号镇国,将御林卫全数交于贺憬南管辖。

    朝堂之上,柳宁安听着林帝对贺憬南的封赏,暗骂一句“瞎了你狗眼。”

    柳宁安第一次见如此蠢笨之人,如今穆跟皇太长孙手握林朝全部兵权,这若是要造反,整个林朝不都是穆家跟皇太长孙的了。

    此番封赏,穆家表面上似乎没得任何好处,实则占尽了好处。

    林朝战事大捷,又因年前刚受过天灾,眼下又刚经战乱,林帝特意免去了庆功宴,但并未阻止百姓私下庆祝。

    册封完后,夜间的京都热络起来,九月的京都夜晚,繁星点点,贺府跟柳府极为热闹。

    贺憬南特地给太子妃跟柳家送了一份大礼,在贺憬南带动下,一些本不愿给柳家送礼的人也纷纷效仿。

    御书房内。

    林帝与贺憬南围坐下棋。

    林帝开口道“为何这般讨好柳家?这不是你的做事风格?”

    贺憬南道“我哪里是讨好柳家,分明是在讨好圣上您,圣上有意抬举柳家,我不也得替圣上助助力,可不能让朝廷百官把柳家看扁了。”

    随即又讨好般说道“圣上讨厌谁,我便讨厌谁,圣上喜欢谁,我便喜欢谁。”

    林帝闻言满意冷哼一声,落下一字,问道“边境四大家族真的安分吗?”

    贺憬南道“安不安分,圣上您心里没数吗?”

    林帝又道“穆家呢?”

    贺憬南道“郡主跟穆天夫妇都在京都,敢不安分?”

    林帝闻言,微微松了口气。

    英国公府门前,早已人去楼空,门上硕大的封条显得格外刺眼,柳宁安坐在马车内,透过轿帘之间缝隙望向国公府,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