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屈夫子
繁体版

15.见兔顾犬

    古人说的对,千里马诚不我欺。虽然这马看起来老且瘦弱,但跑起来却是一骑绝尘。因为不识路,且不会骑马,她请了一个人驾着马车,总计用掉一锭黄金,很快就来到屈夫子的茅屋外。

    这里还是一如既往地静谧,屋外的虫儿啾啾地叫着,蜜蜂嗡嗡地采着花,酿着蜜,橙色的光线正好,一切都是暖暖和和的。

    她进门一看,夫子不知所踪,那童子正在灶上费力地烧着饭,无非是两块豆腐,一点绿叶蔬菜,不知是莴笋叶子还是豌豆苗,看上去都是清汤,没有半点油水。

    “夫子呢?”她急匆匆地问,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虽然没有带表,还是尽量在日中之前完成,说不定仍有补救。

    “昨夜下了大雨,早上夫子去溪山竹林里走走,说是空气清新些。”看来从古到今,人皆爱竹林,远远望过去,觉得清奇无比。竹子,被称为君子,行走此间,亦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觉。

    她担心自己和童子说些有深意的话不大贴切,因为如果有人从中传话,十有八九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即使不是添油加醋,也往往会失了本意。看着眼前的童子身兼多职,平日里要磨墨,现在又在做着不擅长的饭菜,很明显,夫子并没有多的钱粮来请一个好厨子。想到这里,她觉得最简单,也就是最有帮助的事,无过于解决眼下的柴米油盐,立刻把身上所有的黄金拿出来。匣子里装的十锭之前陆续买衣、吃饭、购置马车,已用近半,便把剩下的一半悉数拿给童子:“这些黄金尽管拿去,平时多添几个美味佳肴;再者,屋子修葺一下,住得舒服些。”

    童子眼睛睁得滴溜溜圆,往日,一锭金子就能够庄户人家用一年半载,现在,眼前有着三锭,金光看上去十分地妥帖。

    “不太好吧。夫子平时教导我们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可我不是别人,是屈夫子的旧识。生在秭归,长在秭归,仰慕夫子的才学,再说这也是为他好。”她不由分说,推过去。

    易有云,风泽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人在做到心诚之至,万事万物都可以感受到。

    童子有点感动,把黄金小心地收好,装在一个柜子里。“溪山很大,一时不好找,您何不在这里稍坐片刻喝喝茶,我去外边买只鸡,回来煨点鸡汤,意下如何?”事实上,煨鸡汤并不需要很高的厨艺,所以他很有信心,只要去买只肥嫩的土鸡即可,顺便再买三十个鸡蛋回来。

    “当然,鸡汤是大补,加点枸杞和香菌,岂能错过?”

    她在屋子里坐了片刻,喝到第二杯热茶的时候,发现屋里没有水,只好拿个罐子去屋外的水井里打水。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

    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在说话,这句话大有来历,是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引用易对夫子际遇的概括。水井淘干净,却没有人饮用,让人的心里很难过,因为这井水原本是可以喝的。也就是说,楚怀王并没有汲这口井水,平白无故错失大好的机会。

    她回头想看看是何人在此时却有着领先几百年的思考,眼前站着的,却是一个青衣少年,看上去不过二十几岁,年轻的读书人在有些时候确实能贴近事物的本质,因为一颗赤子之心。

    “您是?”

    “在下庄辛。”对方拱拱手,很有礼,“特来拜访屈子大人。”

    想起来了,这就是在几十年后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劝说楚顷襄王的庄辛,是当时为数不多能够说服楚王的人。那时楚顷襄王一如既往地左州侯,右夏侯,和鄢陵君与寿陵君一起吃喝玩乐,驾着车子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郢城等地一时被秦国所攻破。因此,庄辛语重心长地对其讲了下列的典故。

    “蜻蜓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蜓还是小事,黄雀也是如此。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黄雀还是小事,天鹅也如此。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吃着小鱼和水草,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正在把弓箭拿出来,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它带着箭头,折清风而掉下来。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天鹅其小者也,蔡灵侯也是如此。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宣王派将领用绳子系而见之也。”

    稍后,等他讲到楚国的例子时,楚顷襄王已经是脸上变色,浑身颤抖,听到这些蜻蜓、黄雀、天鹅等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却不料对方却是正在做准备,早上还在树上游玩,晚上就被调为佐料之中,成为他人的盘中餐——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至此,楚顷襄王幡然悔悟,从此洗心革面,励精图治,从而使楚国的气数延续几十年。

    她想到这则典故,眼前这个少年在几十年后却有着如此的老成可靠,既没有触怒楚王,得以保全;又没有找个地方躲起来,大隐隐于市纵然是很好的,但难能可贵的是,在困难的境地中说服了楚王,修身然后兼济楚国。

    “请进,我是夫子的旧友,特来喝杯茶。”她十分尊重地请对方进屋,又烧水泡上一大杯粗枝大叶的热茶,看着厨房里还有几块点心,就自作主地拿出三块米糕放在托盘上拿过来,诚意连对方都感觉到。

    少年喝着热茶,吃着点心,虽然有点自持,但到底是年轻,很快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次来是因为久仰夫子的大名,特来拜访,听说夫子最近又出了新篇,想一看究竟。

    “哪一篇?”

    “大意是说,站在竹林中望不见天。”

    “夫子诸多诗句中,阁下最喜欢哪一首呢?”

    “当然是离骚。”对方情深意切地念起来: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真是奇特,你小小的年纪,为何对美人的迟暮却有如此之感触?”那人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喜欢这几个字的搭配吧,真是妙不可言。”

    也罢,她突然想到既然夫子还在溪山竹林之中,中饭时能否得见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能略为用后人的眼光点拨庄幸,也是别有用处。此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不对,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她自己的学问和这些文曲星相比,却是望尘莫及,但是好在有后人的大作熠熠发光,八大家,对,她心中已有道理。

    “前几天,在下去溪山游玩,得了两篇文章。不敢独享,特来拿给夫子过目。”

    “什么文章?”那少年正是求知心切,放下手中的热茶,两只眼睛发出光来。

    其中一篇是韩子所写,《圬者王承福传》,讲的是天宝年间一个做泥瓦活糊口的圬者王承福,自食其力,不敢有半点懈怠,他的口头禅就是,“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哦?”对方有点惊奇地说,“这话虽然有点……但却有些道理。”

    “对,那王承福经常带着工具去富贵之家吃住干活,过几年后再路过却不能有也,呈现出凋零之态,因此悟出个食焉不怠的道理。”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妙,妙啊。”庄辛听及此文,抚掌长叹。“果然是此中的真意,不做事情怎能行”。他并没有深究其中的韩子是谁。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是如此之多,可谓百花齐放。而这个韩子,确是后世百代文宗,“挽狂澜于既倒”的韩愈。

    “所以,无论力大力小,位置高低权重与否,都要尽心尽力去做事情。”她喝了口热茶,“再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见兔顾犬,未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