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齐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授业先生

    招兵时期,每日下午阿淮都往张先生家跑。

    经过几天观察,阿淮发现,文良在家,挺无聊的,不是练字就是看看竹简。

    这不,今日刚过来,见他又是在练字。

    文良知阿淮来了,点了点头,便继续写了起来。阿淮也不客气地占了对面的半个桌子。

    经过高人指点,阿淮的进度肉眼可见地加快。不仅是文字书写,关于语法语义的新知识也吸收得更顺了。每日进步一点点,过得极为充实。

    铺开昨日的作文竹片,阿淮认真地复习起来,把出错点与重要知识点在心中默记了一遍。接着她又拿出新的空白竹片,将核心几处进行概括,这样,边总结边练字,过了约半个时辰。小憩一会儿,再写一篇小作文。写完后,先自己通读捋顺,再交予张先生点评。

    几日下来,张文良对阿淮的自律与聪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见过聪明的孩子,也见过自律勤奋的,但二者皆备的,却是少之又少。此时,他手中拿着阿淮的小作文,心下又是感慨了一番。原来他发现,阿淮犯过的错误,被指出后,就不会再犯,不仅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极少出现了,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

    一般的小孩子,在一个地方跌倒几次后,才会对错误产生一些认知,再开始模模糊糊进行规避,规避一段时间后,聪慧的孩子会对问题产生一些新的理解。而阿淮只要在一个问题上跌倒一次,就开始进行针对性剖析,系列性理解。这样以点带面进行学习,不仅下次不会再犯,新出现的类似错误也都避开了。

    小蝶见阿淮交了小作文,适时地端上了两杯水。

    阿淮拿过自己的杯子,放松地喝了一口,耳边突然听到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只听外面一阵声音,想来是小厮忙着收拾院中所晒之物。

    站起身,走到书房内侧,仰头看向后窗外,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绿,正在摇摆着。风夹带着雨,有几滴飘了进来。阿淮伤感地叹了一声。前世爷爷家老宅的后窗外也是一片林子,阿淮时常呆呆的望着窗外,仿佛这世间仅此她一人。

    听到叹息,张先生转头,见李淮正目光淡淡看向窗外风雨,透露着些许哀伤。文良仿佛曾经见过这个画面,只是此刻却是什么也没想起来,于是笑着摇了摇头,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

    耳畔一声吱呜响起,原来雨势渐大,小蝶怕淋到阿淮,说了一声,以为阿淮听到,便把窗户关了。

    阿淮回过神来,心想既然来了,便要好好活着,不负韶华。何况这一世还有温暖的家庭,弥补了上一世的遗憾。不管怎样,此刻自己是幸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书桌边上,见文良还没批完小作文,就自己埋头读起了竹简。

    这样,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下午。\b快到傍晚之时,雨终于停了,正好赶回家。

    阿淮回到家,见父亲正在堂厅与母亲说话。原来此次招兵下午已经结束,共招村兵三百零一人,兵士一百余人。士兵数量增长,本来是件好事。只是近几年由于战乱,家中收入并不理想,此次招兵后,家中钱粮只能支撑一年有余。不知一年之后,该如何是好。

    阿淮见他们对话停了下来,插嘴道,“父亲莫忧心,等来年盛夏,我们多晒点盐,拿出来售卖。”

    刘父听到阿淮的安慰,叹道,“这盐历来是官府管制,哪有那么容易。且要避着赵贼耳目,不可大量售卖。”,停了一下,又小事道,“万一被外人发现,觊觎盐田,会给山城引来大祸。”

    阿淮听了父亲的话,想了下,也觉得有理。可自家缺钱粮,手上有好东西,却卖不了,这真是太难受了。思索一番,阿淮又道,“父亲,在我们大齐外,私盐可以流通吗?”

    刘父一听,脑子也转了起来,\b笑着赞道,“阿淮真机灵”。

    原来大齐之外的南蛮与那西戎,都对私盐没有管制,只要伪装成商人,将盐运出,便可交易到物资。至于北地,由于人烟稀少,刘父也没考虑到那里进行交易。

    一家和乐,吃完晚食,阿淮在院内走了几圈,便早早洗漱完,爬上床睡觉了。最近课业繁重,又起得早,到了夜间,便自动有了睡意。

    近期阿淮每日清晨坚持跑步。这几日虽然由于准晖将军忙于招兵,没有人指点。但跑完步,阿淮依旧会去校场,按照之前所教动作,进行练习。锻炼完,又梳洗一番,用完早膳,才去书房学习官话。

    第二日下午,由于招兵结束,议事堂准点开门了。而阿淮也不再去张先生家蹭课,自己挎着小书篮子,跟着父亲去了上厝。

    这几日天天去张先生家,饶是阿淮脸皮厚,再过去,也不太好意思了。

    下午,张文良又在练字。他边练字,便竖着耳朵听外面响动。只是外面一直静悄悄的,未有半分动静。小厮这几日也多备了热开水,等主子们学习休憩时饮用,此时也在等着阿淮来。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小院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小厮闻声,忙出去迎,却只见小蝶一人提着篮子过来。原来招兵已经结束,议事堂也开门了。阿淮怕过来继续叨扰,先生厌烦,今日去议事堂学习了。

    张文良听闻,哼了一声。\b这几日虽然觉得李淮有点厚脸皮,但也察觉到她的小心翼翼。对于李淮的聪慧努力,张文良是非常欣赏的。另外还有一点如阿淮所想,张先生每日在家,其实挺无聊的。自从阿淮来了以后,这日子又有了点意思。没成想,这小家伙又不来了。

    文良郁闷地拿起一卷竹简,心想,这大呆子生了个小呆子,每日在议事厅自学,能学出点什么?有这么好的资源居然不利用,太傻了。哼,不来就不来了呗。

    这天下午,阿淮在议事堂自学,突然觉得不太习惯。前几日在张先生家,自己积累几个小问题,便可进行请教。现在在议事堂,大人都忙着处理事务,也不好打扰,之能暂时憋着,先记录下来,自己琢磨。心下暗道,要不明日继续过去?

    没成想第二日上午,阿淮正与林氏学着官话。刘父喜气洋洋地从外面回来,乐呵呵地来到书房。母女两人见刘显文喜笑颜开,便知道有好事。没等二人开口问,就听刘父说道,“淮儿,你的先生有着落了。”

    听罢,林氏心下一喜,问道,“是哪位先生愿意前来?”

    刘父笑道,“不是外边的,就在咱们山城。”

    林氏问,“子远忙着,顾得来吗?”

    刘父见夫人误会,便卖着关子说道,“不是子远。”

    林氏听言,也知道是谁了,顿时又惊又喜,道,“文良先生愿意教咱们家阿淮?”。她被这大饼一砸,觉得头突然有点晕,感觉不太真实。

    刘父笑着回道,“这还是张先生提的,千真万确。\b”。想到自己三番两次去请他到议事堂主事,都被拒绝,如今却收到他想要教导自己女儿的讯息。转头又酸酸地对阿淮说,“淮儿,往后跟着张先生,切不可无礼,好好学习。”

    阿淮也被消息震得一愣一愣的,点了点头。

    思来想去,阿淮觉得肯定是因为自己这几天的优秀表现,让张先生有了教导之心。

    而阿淮不知,这大饼,竟是昨日的一声叹息引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