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杀机
繁体版

第18章 演武

    潼关城北门名曰“镇河”,城门外不远即为黄河,河边有渡口“风陵渡”,由此渡过黄河即进入北魏国境。西门名曰“怀远”,由此再向西五十里即为号称“奇险天下第一”的西岳太华山。西夏全盛之时,太华山以东,包括潼关县城,皆属西夏国境。而如今,这太华山以东和潼关县城早已纳入大楚版图,西夏关中可谓无险可守,完全受制于大楚,国都甚至被迫由咸阳迁至兴庆府。

    潼关东门、南门外皆为大楚国境,东门名曰“金陡”,向东沿官道可直抵三川郡郡治洛京。南门名曰“凌云”,城门之外为绵延秦岭,常年云雾缭绕,宛若潼关屏风,有“秦岭云屏”之称。

    短短几日,潼关县城就来了几位大人物,东西南北四处城门也增加了不少巡逻侍卫,对来往行人的审查也更加严苛。

    先是三川郡郡守、朝廷一品大员李临渊抵达潼关县城。紧接着,李临渊率潼关大小官员在西门外亲自迎接西夏访楚使团。使团为首之人乃是西夏天子母舅,不同于寻常外戚,这位是手握实权的重臣,在西夏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月圆之日,阖家团圆。

    宜祭祀,忌远游。

    潼关县一年一度的演武将于今日午后在神策营举行,三川郡郡守和夏国使团都将出席这场演武。

    清晨。

    几声鸡鸣唤醒了沉睡中的潼关小城,勤劳的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朝霞让小镇披上了一层粉色的薄纱,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微风中还带着泥土的清香。

    迎着第一缕朝霞,叶雨早早地出了门。在巷子口,他又遇见了几日前的那个小乞丐。心情大好的叶雨将两枚铜板扔给小乞丐,小乞丐对着他嘿嘿地笑了笑。

    时间尚早,叶雨决定先去铁匠铺看看——看看张铁匠为他打造的武器进度如何。

    铁匠铺尚未开始忙碌,铁与火也未开始碰撞,张铁匠和阿八正在铺子里吃着早饭。

    叶雨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坛杜康,递给张铁匠,道:“张叔,这是我刚去‘醉仙楼’打的杜康,您老人家尝尝。”

    张铁匠愣了一下,问道:“你小子,哪来的钱买酒?”

    叶雨嘿嘿一笑,道:“多亏张叔的栽培,我这不是通过了演武选拔,营中给了一些赏钱。”

    叶雨说着,又从怀中摸出一盒糕点,递给阿八,道:“阿八,你最喜欢吃的桂花糕,我刚在‘李锦记’买的!”

    阿八接过桂花糕,塞了一大块在嘴中,向叶雨伸出大拇指,嘟哝着说道:“好吃,好吃……”

    张铁匠开口道:“今天不正是军营演武的日子,你来这铁匠铺有何事啊?”

    叶雨道:“嘿嘿,演武下午才开始。我这主要是来给张叔送酒,顺便……顺便看看张叔答应送我的武器做的如何了。”

    张铁匠摇了摇头,道:“你小子,我就知道!”

    张铁匠转身从柜中取出一把套着漆黑皮鞘的匕首,递给叶雨,道:“打开看看吧。”

    叶雨有些失望,道:“匕首啊?我还以为会是一把长剑呢!”

    叶雨抽出匕首,只觉寒光一闪,锋芒逼人。叶雨大喜,当即拔下一根头发,放于刀刃之上,轻轻一吹,青丝立断。又寻得一块废铁,轻轻一砍,铁块亦断成两半。

    叶雨惊道:“竟是一把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的利刃!”

    张铁匠道:“还嫌弃吗?不想要的话也可以退回。”

    叶雨忙道:“想要!想要!”

    叶雨拿起匕首仔细端详,见刀柄处似有几道水纹,便问道:“张叔,这几道水纹有何用意?”

    张铁匠道:“上古之时,文字皆为象形,这水纹即为‘水’字。一些匠人会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刻下印记,我也不例外,这水纹便为我的印记。”

    叶雨将匕首放入皮鞘,塞入长靴之中,道:“没想到还有如此讲究!”

    又闲聊几句,叶雨见时候不早,还需前往军营演练,便向张铁匠和阿八告辞。

    张铁匠看了看天边的朝霞,叮嘱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日怕是有雨。叶雨,演武结束后早些回家。”

    叶雨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神策大营,演武看台之上,三川郡郡守李临渊和夏国国舅没藏国忠坐于中间,潼关大小官员及夏国使团依官职大小分别坐于两侧,一众侍卫则站于看台周围。

    李临渊一身黑色官服,点缀青色花纹,端坐于看台之上,不怒自威。李家乃三川郡大族,他身后站着一位眉清目秀、衣着华丽的青年,据说是李临渊远方族侄。

    没藏国忠一脸络腮胡子,衣着五颜六色,镶满珍珠宝石,极尽奢华。他身后站着一位喇嘛模样的中年汉子,号称“多吉上人”,这“多吉”二字在梵文中有“金刚”之意。多吉上人双手布满老茧,两处太阳穴向外凸起,显然是内家功夫已入臻境。

    夏国使团本是要前往大楚国都金陵,与大楚天子商议邦交大事。但恰逢潼关演武盛事,郡守李临渊也有意向西夏展示国威,便力邀西夏使团一同出席演武。

    负责主持此次演武事宜的乃潼关都尉符璟,他向李临渊请示道:“郡守大人,演武已准备妥当,可随时开始。”

    李临渊道:“好。”

    符璟朗声宣布道:“潼关演武,即刻开始!”

    金鼓擂响,首先入场的是骑兵营,五十匹膘肥体壮的骏马身穿铠甲,整齐划一;骏马之上的骑手背负羽箭,手持长枪,英姿飒爽。

    符璟起身介绍道:“我大楚虽缺乏牧场,不过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骑兵。纵然是对上北魏黑骑,亦是不遑多让。”

    没藏国忠捋了捋胡须,嘿然一笑,并不接话。

    北魏黑甲重骑甲天下!若单论骑兵,大楚远不是北魏对手。

    符璟也自觉吹的有些过头,耳根有些发烫,尴尬地咳嗽了两声。

    “好!”

    校场之中突然响起一片叫好之声,原来是骑兵阵形散开,一名校尉纵马疾驰,在六十步外连发三箭,皆中靶心!

    西夏尚武,没藏国忠起身叫好道:“好箭法!好箭法!”

    符璟急忙喊道:“射箭者何人?”

    校尉朗声答道:“骑兵营杨安孝!”

    符璟道:“上前领赏!”

    杨安孝收弓下马,来到看台前方。

    符璟道:“赏银一锭!”

    杨安孝躬身行礼道:“谢大人厚赏!”

    一旁的没藏国忠道:“一锭银子也忒过小气!这样的勇士在我夏国,金银珠宝,应有尽有!”说着,便从身上扯下几颗宝石,要赏给杨安孝。

    符璟面色不虞,杨安仁不卑不亢道:“小的为大楚骑兵,为大楚尽忠,外邦奖赏不敢受也!”

    没藏国忠哈哈一笑,退回座位。李临渊、符璟对杨安孝的表现甚是满意,挥手示意其退下。

    骑兵营退下,接下来登场的是两个互相对抗百人步兵营。

    兵法有云:“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意思就是在战场之上,用语言指挥,难以听清,所以用金鼓代之;用动作指挥,难以看清,所以用旌旗代之。

    这两个百人营一方用鼓,一方用旗,在鼓声和旗语的指挥之下,攻守有方、进退有序。阵形亦是变化多端,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皆有展示。

    没藏国忠不禁赞道:“大楚步兵,天下翘楚也!”

    天子出行,必有仪仗队伴随左右;诸侯百官,依爵位官职大小,亦有对应仪仗规格。此次演武,最后登场的便是仪仗队。叶雨、李若拙、赫连云飞三人军中训练时日尚短,因此只能加入这仪仗队。三人手持旌旗,一身戎装,走在这校场之上,也是英姿飒爽!

    因三人年少,身材相对矮小,所以便站于仪仗队前列。没藏国忠道:“这仪仗队虽是斗志昂扬,不过将士身材矮小,不如我大夏男儿远矣!”

    符璟答道:“这仪仗队前列三人尚且年少,仍在学堂求学。三人经过演武考核,方才加入仪仗队行伍,为学堂少年代表。”

    没藏国忠道:“我没藏国忠当年也是十几岁便入行伍,想不到大楚也有少年英雄!何不将三人唤到台前,叫我认识认识?”

    符璟大声道:“叶雨、赫连云飞、李若拙,前来看台!”

    叶雨、赫连云飞心中大喜,以为又要打赏;而李若拙面色却有几分难看。

    三人来到台前,没藏国忠见几人脸上伤痕未愈,一人手臂还缠着吊带,不禁赞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没藏国忠有杨安孝前车之鉴,也没了打赏的念头。叶雨和赫连云飞眼巴巴地等着打赏,却没想到只得到几句称赞,心中不免腹诽几句这个一身珠宝的外邦人吝啬如斯。

    符璟正准备让几人退下,郡守李临渊突然指着李若拙,开口道:“犬子李若拙,当前正在军营学堂中向朱晞夫子求学。若拙,还不过来见过几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