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命封神
繁体版

第九十四章 小悬空寺

    几人徐行进谷,行不多远正撞见一个年纪不大的麻衣僧人。

    “哎呀!”

    僧人见他们几人有穿着缁衣的捕快,忙转身就跑。

    “站住!”

    云在天手下或是职业使然,见人跑了,拿刀就追。这更吓得麻衣僧人抱头鼠窜。山间多碎石断枝,他没跑几步就被绊倒。

    “哎呦……不要杀我……”

    那个捕快拿刀追到他身前,骂道:“你跑什么,哪个要杀你了?咱们只想找你问个话!”

    麻衣和尚吓得瑟瑟发抖,不敢说话。

    法海心叹:都是昏君崇道抑佛所起,僧人何辜……

    他这般想着,身形一转,已经到了麻衣僧身前。他伸手拉起麻衣僧人,行了个礼说:“这位小师傅,贫僧也是出家人。我们没有恶意,只是想问些事情。”

    麻衣和尚见法海大师宝相庄严,一派大德高僧之相,神情放缓。忙连连点头:“大师请问,我必不隐瞒。”

    法海知他还是紧张,就微笑说:“小师傅怎么自己来此?没其他人一起吗?

    “唉,我……小僧本来是池州城莲花寺的僧人。前几年莲花寺被抄了。大和尚们都去投靠大庙了,我们这些弟子或是还俗,或是逃散。我没有去处,就躲在这谷中种些粮食度日。”

    云在天解释道:“莲花寺已经被改作道观。府尹蔡大人揣摩上意,州内的寺庙大多改成道观了。僧人要么强另还俗,要么改拜老君。就连我们这些捕快,寻常差遣都是抓捕外逃的和尚。所以这个小和尚才见我们就跑。”

    他语带自嘲,显然心有戚戚。跟随来的都是他的亲信,他自是有话直说。有那么一个府尹,他这个池州总捕头抓住的和尚比盗匪还多。底下的兄弟也多有不满,可是蔡大人有个宰相亲戚,要还想穿这身官衣只得忍着!

    “阿弥陀佛!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蔡府尹这等官……”

    法海大师诧异莫名,池州之乱象可大出他的意料。别的州郡,至多是禁止新建佛寺,或者卡死度牒,哪里想到还有强令僧人改信道教的招数。

    “呵呵,大师不理俗物,自然不知道天底下的官什么样都有。”见多识广的米二侠讥笑几声,又说:“就拿王荆公的变法来说吧,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那个不是好法?”

    “哼!可是到了下面,全成了摊派。下面官员为了政绩,管你需不需要全摊派给你!不知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他年近六旬,熙宁变法正发生在他青壮年时。那会儿他走南闯北,见多了百姓被官吏借着新法逼得家破人亡。

    更何况现在的赵官家还是个大大的昏君!

    法海大师见小和尚不再害怕才又问:“小师傅,你住在谷里可知道化成寺在哪?”

    小和尚想了想,摇头说着:“小僧不知。小僧是后来才进谷的,以前有什么寺庙我也不清楚。”

    “这谷里有一二十处破庙,有些庙里还有僧人。我带大师去看看,他们或许知道。”

    众人自无不可,跟在他后面进谷。

    小和尚边引路边说着:“小僧法号虚岩,诸位这边走。那些僧人不见外人,没人熟人领着,你们是见不到人的。”

    有个捕快笑道:“小师傅,出家人不打诳语,你怎么叫虚言?”

    “阿弥陀佛!法号是师父所取,贫僧岂敢舍弃……”虚岩小和尚解释一句,又埋头带路了。

    谷里风景又有不同,正应了那句:高山流水别有天!

    地上一人多高的茅草被踩出了几条小径,无数数丈粗数十丈高石柱耸立。山风吹入林子的翁名声似兽吼又似鬼嚎,一行人仿佛走进了石头森林,个个都是默运玄功、打起精神戒备。

    虚岩似没有发现异样,引着路说着:“这林子叫虎不入,就是说石林复杂,贸然闯入很容易迷失方向,老虎也不敢进入。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记得东西南北,各有双树,进谷走单,出谷走双,就不会迷路。”

    正好走到分叉处,他指了指身前石柱上面,众人抬头看,果然石柱上生长许多小树。这石柱上有三棵树,他既左转,沿着左面的分叉接着走。

    这般兜兜转转大半个时辰才出了石林,发海大师一行也松了口气。

    又走了一刻钟,天地豁然开朗,显然是到了谷中心了。

    虚岩指着左侧山壁说:“那就是小悬空寺,里面有几个大和尚。他们应该知道谷里的旧事。”

    众人走到悬空寺前,才发觉这寺庙不小,分上下两层层,全是建在山壁上的。

    这等悬空寺庙建设费时费力,需先在崖壁上劈山为墙,然后再凿出深达数丈的内大外小方孔。再插入长木为梁,建造寺庙。

    看过程和修建栈道类似,可工程难度比栈道要大得多,很是劳民伤财。

    几人随他走上木梯,到了一扇小门前。小门上挂着一块古旧牌匾,上书三个大字:自觉寺。

    原来是这样的“悬空寺”!

    木门上的铜环早就不见了,虚岩用手拍门喊着:“了梵师父在吗?小僧虚岩求见。”

    过了一会,木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打开木门,见了门外几人,并不甚惊讶。

    他对着虚岩说:“莫不是你又惹祸了,怎的连捕快都带来了?”

    “不是,不是……”虚岩摆手分辩:“老禅师,他们不是坏人,是想向你问些事情。”

    发海大师走向前去,道了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烂柯寺法海见过老禅师。我等此来没有恶意,还请老禅师宽心。”

    了梵老和尚合手还礼:“阿弥陀佛!原来是衢州烂柯寺的同道!”他又对云总捕头等人说:“诸位请进吧!老僧年近八十,也没什么怕的了。”

    众人随他入了寺庙,这庙外面看着宏达,里面却是长而窄。走过吱吱呀呀的木廊,进了最大的一间佛堂。佛堂大概只有平常的一半宽,原来刷了漆的柱子、家具也斑驳脱落得差不多了。全屋只有正中靠墙而立的佛像还涂着新的彩绘。

    几人又随着法海大师拜了佛,捐了香火钱,才被邀旁边的屋子用茶。

    了梵老和尚请众人落座,有个年轻些的僧人上了茶水。他请众人用茶说着:“唉,寺里没有新茶,诸位客人就将就喝吧!”

    寺庙最大的收入通常都是田产租金,其次是信善的供奉。自觉寺失去了这两项收入来源,全靠几个僧人耕种,吃饱饭都不容易。

    果然不是什么好茶,法海大师喝了几口就开口问:“老禅师,这谷里是否曾有个化成寺?”

    “化成寺吗?”

    了梵点了点头,带着几分回忆说:“有啊!向南六里最高的那座山头原来有座大寺庙,就叫化成寺。我小时候听师父说起过这寺屡毁屡修,还记得化成寺名字的由来……”

    “相传释迦牟尼曾和一小沙弥下乡布道,山重路阻,小沙弥口渴腹饥,无力前行,释迦牟尼只得向前方一指,点化一城,让小沙弥前去化斋,以图继续前行,这就是佛指化城。”

    “可惜那庙被火烧过,不知废弃了多少年。后来谷里大修寺庙,那些剩下的木头砖石都被拆了用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觉寺也会如此吧!”

    他语气沧桑,不知不觉陷入了回忆,讲完化成寺又为自觉寺的未来担心。

    几人知道化成寺毁于兵祸,对此也有心理准备。

    “那化成寺附近还有没有人?”

    “这……”老和尚有些迟疑。

    “或许有吧。”

    他又摇了摇头,不太确定地说:“那山腰有个石窟,名坐晏洞。是高僧坐化之处,以往有僧人守着。现在就不知了……”

    “唉,这山谷繁盛时有大寺二十五座,僧众三千余人,现在跑的跑散的散……谁也不知道哪里还有人!”

    他语中忆及往昔,引得几人忍不住回想山谷繁荣的模样,又想到刚进来时草木深深,所见都是残垣断壁,不免也有些慷慨。

    “阿弥陀佛……”

    “多谢老禅师告知!我等还有要事就先离去了!”

    几人告辞离去,又踩着吱呀呀的楼梯下了寺庙,向南去了。

    再回首时仍能看到了梵和尚在廊上观望。他支在木廊的栏杆上,盯着南方,也不知道这是否是他最后一次见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