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2017
繁体版

时光回溯 (七)

    二0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说及中国古代文人,屈原是古代文学的塔尖,而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陶诗朴实、真挚,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

    李白承续《楚辞》风格的高、玄、妙,杜甫承续《诗经》的务实与凄美。

    无论写诗词或是句段,都应有画面感。美的画面感,调色均匀,不用考虑时空与区域。

    李煜的词就很有画面感,採摘几句:

    花月正春风,更行更远更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满城风絮,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渐渐。

    当时明月照,曾照彩云归。星河鹭起,彩舟云淡。…《鹊桥仙》整首。

    二月二十七日

    生命中,衣食住行虽是根本,而人活一世,灵魂的内在修行是重要且必要的。

    木心先生说,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不可言说的爱情。也许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情,幸运者只是极少数。

    二月二十八日

    文学是对自己的勉励与慰藉,看陶渊明与李白的诗可从中感受到相似的情致。

    木心先生说,中世纪的文学是他关注的宿命,是中国文化正值青春美好的少年时期。

    而我的文学宿命是民国时期的文学,文学起初至今,大多看民国时期作家的作品。

    古之文学或许对现代思维的我而言,有些生涩难嚼,而对于现代文学作品,更喜欢看初实行白话文的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及文学大家们的个人风范,质朴的浪漫。

    如果说有的文学作品读之像知己或朋友在述说事情,木心先生的作品就似导师,引导如何在文海行舟。

    暂不看他人怎样评价木心先生,旦就现在边看他的作品,边写下真挚的感言,无论是稚嫩或是热血的言语,匀出自真诚的心。

    不再相信人云亦云,只相信自己所看所感的具象,及内心的呈现。有些事、有些人值得去思量,而大多数是不必要的。虽温静,也有自己的性情所在。

    三月一日

    每一样事物都有其特性,就像花存在于草木中,它生来就是花的模样,而非草木。有花的特性,就会始终是花。初放时娇嫩美润,快谢时依然保留花的美韵。

    爱美之人都会关注美,各花入各眼,是因人的历程背景与天性气息而定。

    给自己的预言总是经自己而出,或文字或口头,或其它形式,世界与生命是无法想象的奇妙。

    三月二日

    木心先生讲文学史时,有些比喻十分贴切,笔触、讲话皆智趣盎然,这也是智者的风采,幽默可亲。

    迄今为止,所看书籍,除却老庄思想言论之经典,木心先生的言论是颔首心领的,其思想睿智、通透,亦如诸子,有门徒记下其思想言论,传播于众。\ufeff

    \ufeff有幸接引到他的智慧光芒,正如老庄对宇宙自然与人的智慧言论,木心先生是以文学史的言论,阐述他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丰富多彩,更贴近现代的思维方式。\ufeff

    \ufeff有时,看他介绍文学不尽兴之处,很希望听他谈完、谈全,侃侃谈到尽兴。尔后,细味回想。\ufeff

    \ufeff他评古论今时,总是趣意频现,而听者、看者也心领神会地笑着接纳。\ufeff

    \ufeff尽管木心先生开讲时只有十来人,而今天的我与今天成千上万的读者,己然纳入了他的思想体系。可知文字的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闪光的智慧终会被传世恒远,比如,老庄思想。\ufeff

    边看讲义,边写感想,崇敬木心先生的博学,及通透的智慧。喜欢他的思想言论,就连自己的性情与仅有一点点的认知皆可在其讲义中找到相似处。

    三月三日

    寒冬已远,暖暖地在看这本讲义。

    春风习习,暖春又至,是放飞纸鸢于蓝天白云之时了。每一季节都有象征性的玩法,春放风筝、夏游泳、秋登山、冬滑雪,在自然环境中玩耍最怡情。

    先无马,后有马,后千里马,后脱缰,文学之行亦是如此。\ufeff

    多着笔,勇于走下去,当作爱好,留有自己的文笔就行。\ufeff

    \ufeff\ufeff文思天马行空,但忠于美好的范畴,于务实生活可能无用,但于思想境界、心的趣味有益,相映生活的有趣、舒心,是与大自然景观比肩的又一个心的"自然景观",可观可赏。多记录心路历程,走过多少内心的风景,当回过头再看,就知是怎样的风景,与那些怎样的时光了。

    备注:此篇整理于一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