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诸子
繁体版

第一章

    庄严的王宫中,史伟站立在两旁大臣中间,面对大臣中的各种眼神,神色淡然,一身白衣下是修长的身姿,加上一双星辰般的双眼,映衬出儒将风范。面对唐王的风流潇洒,王威内敛,竟然不相上下,史伟长得并不出众,但是一身气质难以形容,既有儒雅之风,又含飘逸之感,内藏慈悲之色。仿佛千万灵秀汇于一体,万般智慧集于一身,唐王观之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竟不怪其不跪之礼,群臣百官虽感不妥,但被气质所迫,竟无一人指责,史伟站立场中双手执一上表,言曰:“民有一表,烦请唐王过目,然此表一出,天下动乱,万民流离,此为天之大事,民愿以一身皮囊,受天下所指,天地共诛,助唐王成千秋伟业,推时代前行,请王上有所准备,莫轻视之。”

    众群臣听起言论心里不免一阵叹息,又一轻狂少年,稍知学识,便大放厥词,不外乎为求名利,或施展心中空想报复,现今八方十国,互共存历经整个人类长河,从没有哪一国家能兼并其他,每一方国主都为一方英君,底下群臣诚服,将士用命,天下物产丰富,虽边疆之间不时有摩擦,但大都相互融洽,通商买卖,互换物品,都成繁华之地。虽然每一个时代,不时有一两位战君,想挑起大战,统一中原,但大都无功而返,徒添叹息。战乱只是传说,在中古,最动乱的时间是春秋战国,七国争霸,但那只是中古传说,听说还有一部分上古神话,在中古将要灭亡时被证实,确实存在。现今整个天下确认为中古传说是存在的,因为一些遗迹证实它的繁华和智慧,但是这早存在于人类之前的遗迹没有一点文字记载,偶尔有片纸残碑,但文字却不被人翻译,因为它不像现代的象形文字,它已成熟简化到不能被人们所读懂,相传十国王室之中,现在还掌握这类文字,保留一些残缺不全的书籍,才能确保王国的经久不衰。仁君一代代从未间断,不然早被他国或臣下兼并篡位。

    唐王是大唐王国的一代新君,上任以来就开始囤粮练兵,招揽天下奇士,建立君主集权,在所属境内大开办学,学习内容增加军训、兵法,改革田兵制度,创办练武堂,人民服役制度等等。让全国上下为之一新,但群臣却不以为然,新过以后,能否有利于国家发展,人民稳定,却没有什么成效,还开办了科考制度,推荐自荐制度。弄得朝廷上下混乱不堪,唐王倒是兴趣依然,还建了奇士府,不少奇人怪人被请入其中,列为幕僚,不知有何大用,一切君臣礼节全免,在大臣们看来君不君臣不臣。但自古以来国家一切政策都是有王室建立,王上更有改革新建的特权,看悠悠王史每个王国都是如此,每每改革都是向更进一步发展。但以前改革之初已见成效,内容也是只关民生,改革一出群臣振奋,争相学习。但此次却大不相同,改革之下暗含风云涌动,杀机四伏,观其各国也新政百出,暗自增强资源,不似行前人之路,各国相续出现个各少年俊杰,文韬武略不在各智臣之下,大有可与君王争锋之才,但均被秘密供养,像一个私下小朝廷,有识之士不免心下戚然,天下将变啊。

    唐王李振早就等此人的出现,不惜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修建奇士府,建好梧桐树,但此人一出现就出言骇人,群臣百官无不视其为妄人,自己虽了解一二,不曾想天下将大乱,李振无丝毫怀疑其真实,然天下从成国以来未曾有过动乱之局,唐王朝能否在天下争霸中继续存活,全寄予此人之手啊。

    史伟言曰:“若此表不打开天下将有二十年太平盛世,但唐王朝将先机全失,与各国共将逐鹿中原,至于鹿死谁手实为难测,今表若开天下即将大乱,唐王应做抗各国共击之势,帝梦可期,今是否呈表请唐王定夺。”

    唐王李振虽面不着色,但心中震惊实难言表,但仍沉着淡笑言曰:“史爱卿不必犹豫,天下之乱我与全民共扛之,愿我等同心协力共创伟业。”史伟暗赞一声,今、唐王没有让自己失望,果真有王者风范,群臣正在暗暗怪史伟不敬,危言耸听,魅惑国主,要知道史伟正在考究唐王,不乱箭穿心,五马分尸,不能泄其愤。

    群臣中走出一人,言曰:“请王上明鉴,此人,大言不惭,对王上不恭,对礼仪不顾,又口出狂言,有欺君之嫌,有戏百官之隙,臣请王上将此人赶出王宫,请王上定夺。”唐王看着朝下不动声色的史伟,和声色俱厉的御史陈凯,只两人气质就有天壤之别,陈凯是忠臣,也是佞臣,先王需要这样一个人来诤谏自己的小过失,扬自己有错能改的美名,和群臣敢谏的形象。唐王李振不动声色的语气言:“陈爱卿为先王爱臣,直谏先王过失,为先王所重,然能小不能大,实为遗憾,能谏先王策马入田狩猎,而不能谏先王误杀李展之错,让先王深感痛悔,难颜面对李健老将军,使我国损失一员虎将,先王宽厚未究你失职之罪,还望陈爱卿勉之。今天下虽未显乱像,亦要居安思危,容纳百言,若真以狂徒不能容,何能成帝王之威。”在说狂妄之徒时,双眼看向史伟,史伟还是那样的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好似不在五行之内,难融现在的场合,让唐王看着一阵兴奋,之中还夹杂这别的情绪。唐王李振对着左首大臣杜悔言曰:“杜大人以为今之表,开是不开!”言语掷地有声,砸在群臣心头,让其感到今日之事绝非戏言,隐隐有要将这妄语当真的感觉,丞相杜悔察言观色之下,发现今天王上的言语有别于前,然君心难测,少年言语之间又说的这样严峻,实难抉择。群臣看杜大人信眉低首,不露声色,然双手微颤,脚步微浮,不着一语,才将认识到事情的重大,心下怯怯,空气顿时沉重,压得人难以呼吸。

    唐王李振又转右首对着李健言曰:“老将军意下如何,烦请决之,”李健和杜悔是唐王朝的两大支柱,一文一武,都是忠心爱国之士,一代枭雄似得人物,王室若无积累真难驾驭此二人,杜悔阴沉多智,能容能忍,人虽不过四十五,两鬓苍白,然身体敦实,健康。李健年过五十五,喜怒不着于色,威严狠厉,铁血无情,当年爱子李展因误而杀,亲执其刑,任其暴尸郊外。先王曾暗中对李振曰:“不常则为妖,李健是也。”李健健步出列洪声应答:“臣以为开表,非为义气之争,若言为真,开表则我唐王得先机,若所言非实,当以笑洒之,其言若对唐王不利,杀之以慰天下,请王上定夺”。李振心中暗叹,不愧为铁血将军,若与之为敌,胜败难料啊,唐王由此重将,幸甚,但愿莫起异心,杜悔拜言曰:“若要开表,臣请读之。”

    “夫天下中原之地,自古分八方十国,有七水二山一田,各国因势乘便,划地分国,借天时地利人文,各国君王穷数代之力,成各种民风民俗,地理物产,演化成不同的经济,政治,等级制度,在唐王朝,八百五十年,各国成因王室庞大,财政困难,爆发民变,后虽镇压,可见民心已变,后唐慧王,雄才大略,新政改革,成土地分封制,各封地主,行仁策,建军管,军管后成联队,再后,由于不时镇压,军管已成军队,虽限与财力,然全国之势已成,各领主之间多有联姻,中央集权数受挑衅。财政收入限于地方呈报,各封地税率自行定夺,中央只按照每年的定例来收取地方的税务。形成了国中之国的劣形,消弱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各封地权力,民只知其侯主,不知王上,只忠于侯主,不忠于王上。侯主忠则民忠,侯主反则民反。又各诸侯之间法定可以开采一定量的矿产,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