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诸子
繁体版

第六章

    在泰梁山上近期来了几位活宝,对各大家在招生过程中嬉笑怒骂,游戏人生,后来发展到招生处,成了各大门派的辩论赛,弄得各大百家如临大敌,因为招生处并非只有几人,而是集聚各大王国的青年俊才,影响深远,不得已有的门派甚至请出各大家主,好似迎接踢馆人似的。当然一般招生各大家主有时也是坐馆,看一下今年的学子境界如何,有时对好的还不时点拨一二,一代宗师风范。

    在长平酒楼,此为自清定下的策略,若循序渐进的学习,时间太长,而且精华部分不容易学到,又各家不能一起学,再者五个人中只有止言是正规接触过百家的,其余都是浅尝辄止,并未真正研究过,李净学的是自然之道,自清练的是情道,赵起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只是根据自己的本性历练,依依更是单纯的如一汪清泉。精通人心学的自清,针对于此,特定下此种策略,嬉笑中游戏探索,用了纵横家的“激”字诀,和东方朔的滑稽学,遵守:“成则红尘高人,败则晒然一笑”,不被情绪左右。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兵家家主李沧浪就坐在太师椅上,静等新生答辩,李沧浪年已到五十,好久没有收徒授课了,今年准备收一关门弟子,将一生所学倾囊相受,但这个想法并没有给人透露,如果有良材美玉固然高兴,若只是资历一般,如果勤恳好学,也不改初衷。李沧浪闭目养神,静等新弟子的到来。在点将厅早已排的人满满的,主考老师也喝着热茶优哉游哉的等待时间到来,赵起一大早就来到了点将厅,最近几年赵起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说就是“力量”。精神力饱满,既能外放影响他人,又能内敛审视自己,具有了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和精明玄妙的感官判断能力,思想有时天马行空,奇思如泉,好像一种无形的心灵枷锁被打开,思想任意挥洒,那种玄妙的感觉,如梦如幻,似醉微酣。赵起刚刚进入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中,主考老师出来了,大家都列队围厅而坐,听老师出题,所出问题也不成正规,一成不变,老师道:“将者何谓?”一位年轻公子抢先说道:“将者,国之利刃,江山根基。”老师笑着点一下头,并未多言,又一人起,言道:“将者,内安国心,外抗国敌,胸有奇谋良策,外有诚信忠义。”老师看着点了点头,依然没有评价,这是坐在赵起对面的一位粗狂的年轻人站起来,环视一圈,目光刚硬正直,一身的阳刚之气如探照灯一样,狂野的气息充斥满整个点将厅,缓缓的说:“将者,国之不祥,乱世之根,祸国之源,贫国之本,将者,为政治的牺牲品,为人民的罪恶者。”老师神情未变,淡然的问道;“为何为将?”“以杀止杀”年轻人木然的言道,老师不语,厅中气氛沉重,“名何?”李沧浪在内室问道,“李平川”年轻人恭敬的回答。老师向李平川点了下头,李平川看了赵起一眼缓缓坐下。赵起站起来言道:“善为将者,知天时,明地利,养人和,”众人笑,老师也和善的点了点头,在座的都知道这句名言,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赵起也不以为许,还向大家点了点头,又是大家的一阵窃笑,老师又问:“怎么才能做到,”顿时厅中鸦雀无声,赵起好似无奈而无力的说道:“掌握时空互换,”静,大厅中能听到得只有静,足足十分钟后,老师不知觉的问道:“怎么掌握”,刚问完就暗骂自己一声,这谁会回答,大家都有这想法,露出失败中期待的表情。赵起看了大家一眼,当扫过李平川时,明显看到他眼中的闪烁,赵起缓缓的说:“因物成型,不滞于物,天马行空,得物而忘物,非物而无物。”大家有陷入了寂静中,而赵起整个人进入了空灵状态,花非花,物非物,花是花,物为物,赵起感觉好似有一扇门向自己打开,是自然之境,心灵的枷锁已经松动了,当赵起离开家,走向军旅,又从军旅走向泰梁山,沉淀中精神开始升华。

    冷自清到达“天地观”中时,已有好多人,本来冷自清起了个大早,从山门远处慢慢走来,清晨空气清新舒适,太阳慢慢由东方升起,当照在天地观上的高峰时,一层层淡淡的紫晕成环状衬托着天地观中的塔峰,自清虽不懂风水格局,但观附近的山水气势,虽无磅礴大气,然清逸中透出的高雅贵气,让人感觉如登仙班,若临圣地,整个人都超凡脱俗起来,冷自清慢慢超脱自我,融入自然,精神游荡于九天仙境,意志挣脱出俗世凡尘,自清站在道府山门,恍若仙人,静待一刻钟,才悠悠的在美妙的意境中醒过来,感觉身体轻盈安逸,口中余味无穷,自清知道此种境界不可强求,自然之门已经隐隐约约的向自己打开,心中喜悦不已。

    泰梁山上道家掌门是无无道人,年过七十,精神甚佳,每每下山上山,健步如飞,是世间少有进入自然之境的高人,今天又到了收徒的时候了,无无道人早早的来到山门外面,站在山门前远观各新生面貌,当紫晕刚刚散去,自清蓦然转醒时,无无道人心神一震,发现远处又有几人,踏步而来,看着年轻的面孔,无无道人心中狂喜,后继有人啊,可惜当几位年轻人走近的时候,无无道人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目标,暗自笑了一下,心想这么年轻的学子,怎么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境啊,观今年到得学子都是精神俱佳,根骨清奇的也有几位,已经是今几十年中,最好的一年了,又复何求啊。无无道人顺着天梯攀登回观,无无道人刚消失在远处,远处冷自清就由远而来。

    今年无无道人和往常一样,端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学子们都盘坐在下面,点燃一根檀香,无无道人手端一紫砂茶壶,淡淡的茶香,在檀香中散漫整个大厅,在厅中两侧的柱子上笔走龙蛇的写着一幅对联,“心随太极归无极,性由不垢复不净”。意境深远,当远山处的晨钟悠悠响起时,厅中的声波如水纹一般,柔和舒适,当余韵初歇时,无无道人问道:“何为道?”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道,然今天,无无道人一反常态,问出这种题目,顿时让人无处着手,反应快的人首先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无道人看了一眼,毫不客气的说:“书背的不错,中古时的文明还能在你这奉为经典,就没有一点创新拓展,不可道,为何不可道,人类语言经历了上古、中古、现在,是你不能道,还是非能道。”顿时厅中一片压抑,很多人心里都是以片空明,“道,为何不能道,”一种意欲超越前人的豪情顿时被激发了出来,并成了又一条通往未来的大道,虽然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奋斗终生,最终一无所获,然他给人们了一条路标,自清听到也如晨钟暮鼓振动心灵,当大家还在思考中没有醒来时,一位少年站起来说:“道法自然”无无道人点点头,这还有点意思。无无道人又问:“何为自然?”少年深思的又说:“自然为天地万物,”这时自清站起来说道:“本性,物性,理性,此三性为物之自然”。自清接着说道:“道,为物道?为人道?为天道?人法天?法地?法本我?”无无道人站起身来,手臂一挥,背到身后,圆转如意,潇洒自然,说道:“你想的是小自然之境,道,为天地万物的意志,天人合一,而后得道御道,这是先人定下的境界层次”。无无道人感觉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和善的一笑,说道:“这也太为难你们了,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不小心就做考题了,也许以后这也会是阻碍你们的一到精神枷锁,”顿时厅中气氛和谐很多,这时自清问道:“道人,你心中的得道又是什么呢?”无无道人听了陷入了沉思,“是契合自然之力,是能量,是力量,是权力,得道后是虚荣,得道的目的是什么”。无无道人有些迷茫了,是,“有”、是“得”、是“虚”、是“无”。相对来说大家没有多大的感触,来此学东西不外乎求学,是争名夺利,为了飞黄腾达,为了青史留名。无无道人迷茫中渐渐清醒,隐隐把握住什么,然又模糊不清,无无道人径直走向后山,闭关了。

    李净带着依依,来到了“初元殿”,是元家的收弟子的大殿,这是一个集体制的团体,这里没有什么家主,只是如学校机制,“元学”至今没有一本代表作,亦没有家主,或权威。大家都按“元”,“初始”的真意,自己去理解,去寻求,各看自己才情高低,悟性强弱。“元学”看上起很飘渺难测,但有存在那里,古往今来,多少人杰才俊,都对“元学”推崇备至。在大厅门柱之上亦有副对联:“元演天下,初定乾坤”。李净看到此处,会心不言,带着依依走出“元和殿”,顺着石铺成的小路,慢慢走在山间元校中,院中清雅幽静,路上不时有人经过,李净却走得悠然自得,从前门进,从前门出,竟然直下山去,坐在山门外的茶馆中喝其茶来,这时走来两位中年人,儒雅睿智,坐在同一桌上,两人看了一下李净并未在意,倒是对依依都露出感兴趣的样子,其中一人问道:“小兄弟,今年可是来‘元校’求学,为何在此不前了啊,如兄此等人才,若入‘元校’将来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另一位也不甘落后的说:“若兄弟对“元学”无意,进入“和学”必定大放异彩。”依依看两人心急的样子,大为好笑,刚刚身上流露出的超凡气质荡然无存,倒是人的真性情表露无遗,忽闪忽闪的两个大眼睛,盯着李净看个不停,一脸天真无邪,惹人爱怜。两人说完并不看李净,都掉头看向依依,一脸的贪婪相,好似见到什么宝贝一样,李净并不在意,喝了一口茶,说道:“两位是否都想收依依为弟子啊。明说啊,还旁敲侧击,神神叨叨的,不配两人身份啊,”依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净和她自小一起,从来就是彬彬有礼,又或淡然自若,和时见过这一幅样子啊,到和眼前的两位有的一比,依依并不知道李净离家两年,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又进入了自然之境,各种神态可谓自然而然了,无所不能了。两人也并未在意,眼光看着依依不肯离开,一人说:“我想让这女孩作为我关门弟子,用心培养,以后一定能成大器,不知小兄弟能否同意。”另一人丝毫不让的说道:“我第一眼就感觉女孩与我有缘,我想做她老师,授我衣钵。”李净早发现两人的不凡,然并未放在心里,把依依交给这两人,李净还真不放心,说道:“两位太过多虑了,如果依依同意,我没有什么意见,然前提必须是依依自愿的。”两人闻言,再也不理李净,滔滔不绝的以各种名利,来诱因依依,依依感觉眼前就是两只大灰狼,而自己就是他们眼中的猎物,但是感觉两人并不是坏人,还有些童心未泯,心中也没有什么恶念,在一刻钟后,依依终于不堪忍受,抬腿走人,两人方欲追出,斜下横入一人,单掌放于胸前,说道:“阿弥陀佛,施主着相了。”两人身形一震,抬头望时,李净和依依已经出茶馆了,看着李净走出的身影,两人震惊不已,没想到,不起眼的麻布小子竟然境界这样高,连两位都没有觉察,若不是最后李净为让其止步,露出的气质,两人还不敢断定,远处李净的声音远远传来:“元既是和,和既是元”。此两人正是“元学”和“和学”的校长,吴归一与何南逸,两人都是两家影响人物,性格也颇为相似,暗中较劲几十年,今日相聚就是为了两家归一探讨,不想遇到依依,爱才之心顿起。差点把正事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