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被金钗包围了
繁体版

第29章 初见成效(求追读)

    青乐坊,

    贾琮才站在门牌楼下,远远就看着一群人排起了长队,将前方的巷道堵得水泄不通。

    其中排队的人也与前一次贾琮来时有所不同,书生扮相的人反而少了,多是些粗布麻衣的普通人。

    贾琮一路挤过,才发现这队伍是从那“会贤斋”的小店中排出来的。

    “这屋内风吹热到底是何方神圣,竟写的这一手好文章,通读一遍好像置身其中,一会儿买到一份,我也得取回家好好观摩观摩。”

    “观摩?也得能买到再说,现在这《会贤杂文》是一报难求,队伍又排的这么长,猴年马月才能排到我们。”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借阅别个的报看了一遍,实在弄得我心痒难耐,再看别家小报都如同清汤寡水,没了滋味!”

    “那就排着吧,从别个手里买要多花八个铜板……”

    四周嘈杂议论飘入耳中,贾琮并未以这赞言沾沾自喜,而是暗暗感慨道:“果然瑟瑟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此世没有动漫,电影,只能以这文字为依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贾琮又不由得怀念起前世宅在家的日子,脑中灵光一闪,“若是将文章和绘画结合,出个漫画岂不要更畅销?”

    低头沉吟之时,就听年逾五十的掌柜,今日中气十足的门前叫喊,道:“都别挤,别挤了,别把我这门框挤坏了。小报在紧急加印,多开了几个作坊,今日大伙都能有份!”

    掌柜的也是眼尖,当从人群中分辨出贾琮,便立即上前将他往后院的小门引着,“公子文采奕奕果然非同凡响,这报不过半日就已售卖一空。”

    “方才公子来时看见的队伍,都排到了翰墨斋门前了!多是京城各地的书铺,茶摊来差人购报的。”

    掌柜看见贾琮就好像看到了摇钱树,恨不得将他藏匿起来,不被别人发觉,直到四周无人了,才热情的与贾琮说着话。

    贾琮抿了抿嘴角,“掌柜的这二两银子稿费,给的多不多?”

    掌柜的只怕贾琮再有文章,去寻那大书斋合作,看不上他这小店,忙伏低做小道:“少了少了,今日公子来定是说分成之事。公子能稳定提供这等文章,哪有不分成之理,定是要分,要分。”

    “往后所售小报取两成利与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两成?”

    掌柜又解释道:“一份小报两个铜板,利近半个铜板。当然要是卖得多,印刷的多,一份小报的成本还能降下来。我寻师爷算过,近能达到一个铜板,翰墨斋兴许也就是这个水准。”

    “取利两成,卖五分报公子就能获一个铜板。今个不过半日已经售出了近三万余份,公子至少能得六两银子。”

    见贾琮眉头不展,似是仍不满意,掌柜又卖起惨来,“公子有所不知,我正打算把左邻右舍的作坊也盘下来,一同印报,售量能翻一番,当然一开始少不了投资……”

    贾琮挥手打断掌柜画的大饼,直接了当道:“两成太少,至少三成,不然我再寻别家就是,有这报大卖在先,想必别家开价不会低了。”

    说罢,贾琮转身便要走。

    掌柜的赶忙上前阻拦,连忙求道:“好大爷,三成就三成,全听你的。”

    贾琮面上转出和煦的笑,将怀中手稿取给掌柜,又道:“第二篇,先按今日的营收给我支二十两银子。”

    掌柜的接过纸张,通览一遍,不禁老脸一红,“公子见着年岁不大,这房中术倒修行不浅,不知还以为是方仙道的隐世传人。我真是白白多活了几十年,竟不知其中有这么多招数。”

    言语打趣着,掌柜的还是老老实实的交了二十两银子。

    “这一篇待日后再发,先让当下印的报再流传久些,打响名号。”

    掌柜的遵着贾琮的话,连连颔首,一拍额头,又道:“小老儿真是糊涂了,往后合作无间,竟还没请教公子名号。”

    贾琮将银子收入袖口,转身便道:“不必,只以笔名唤我便是。”

    写xhw也不是什么值得名传千古的事,人家“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被评四大奇书,后代人都无从考证作者究竟是谁,只知是一大名士所作,却不知具体。

    多半人家也怕社死,贾琮当然也很怕。

    不再多做停留,贾琮一路回了宁荣街。

    ……

    宁荣街上,放眼望去依旧是人烟阜胜,车水马龙。

    贾琮沿街闲逛着,思忖再给晴雯带些小食回去,就看到一旁茶摊很是冷清,倒与街市反差的分明。

    “琮少爷,逛着呢。”

    摊主双眼无神的发着呆,等到看见贾琮,又在苦瓜脸上攒出个笑,甚是难看。

    贾琮应声走到柜台前,见里面同外面一般,没几个吃茶客,疑惑问道:“你这是得罪人了,还是换了坏茶,怎得没一个往你这吃茶的。”

    摊主忙摆手,在面前晃着,“诶呦,琮少爷可不敢乱说。今日生意差,全是赖那《会贤杂文》!本青乐坊离这没多远,人都往那条街去看报落脚了。”

    “没想到这小报影响力还不小,都将宁荣街的茶客引过去了。”

    贾琮扫了眼柜台,倒有几分他的小报,应是摊主从哪淘来引客的。

    但当下人都往青乐坊奔,无人知晓他这落脚处,已是江心补漏,为时已晚。

    摊主是个老实人,待他也不错,不另眼看人,贾琮便为其出着主意道:“那小报我也看了,出彩的不过最后那一篇文章。你不如在店里搭个台子,请个说书先生,当评书讲讲,毕竟看不懂报不也大有人在?也有人就喜欢听人讲呢?这些人总得喝茶不是?”

    摊主犹豫不决道:“大庭广众,讲那些个事,合适吗?”

    贾琮倒是坦然,“大夏律法哪一条不让你在店里说评书了?可规定你说的内容了?”

    “那倒是没有,反正这样下去也不是个法子,我就听琮少爷的试一试。”

    摊主闭了店,当即便出去寻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