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以崇祯之名再造山河
繁体版

第55章 安逸,死也要安逸!

    朱由检闻言,温和一笑道:

    “爱卿若有疑虑,不妨直言无妨!”

    周道登闻言,沉思片刻,缓缓道:

    “陛下,您可曾考虑过,成祖至今,已逾百年。这百年中,我大明未曾再建造过可远洋航行的大型宝船。不仅图纸残缺不全,能够承建如此规模船只的工匠更是凤毛麟角,说不定手艺更是早已失传,陛下宏伟的构想恐怕一时难以实现啊!”

    朱由检心中不由一震,这个问题他确实未曾深思。

    一直以来,他的构想过于理想化,大多停留在嘴上!

    如今被周道登一语点醒,他感觉自己的宏伟计划还未起步,便已面临夭折的风险。

    眉头紧锁,朱由检陷入了沉思。

    自成祖朱棣之后,大明便实施了严格的海禁政策!

    “片帆不得下海”的禁令使得宝船厂随之废弃,而那些曾辉煌一时的船坞,也在长期的闲置中被泥沙填平。

    如今,大明水军所使用的主力福船,长度仅有三十六米左右,载重量约为一千五百石!

    这样的福船最多只能装备25门红夷大炮,这样的规格显然难以胜任远洋航行的重任。

    要想恢复那些长达近150米的大号宝船,不仅需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简直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

    朱由检的目光转到墙上的堪舆图,他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欧洲,那里似乎正在进行火热的大航海时代!

    念及此,朱由检心中有个想法,却怎么也想起来!

    他不由得站起身,在御台上焦急地来回踱步!

    周道登的目光也随之在他身上游移,密切关注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终于,朱由检停下脚步,快步走到堪舆图前,凝视着上面标注的欧罗巴大陆,长久沉默不语。

    突然,一个念头划过他的脑海,不禁脱口而出:

    “风帆战列舰!”

    周道登听罢,先是愕然,随后眉头微蹙,谨慎询问:

    “陛下,您刚才所言何意?何为风帆战列舰?”

    朱由检闻声转身,目光炯炯地望向周道登,语速加快,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对,就是风帆战列舰!虽宝船的图纸与技艺已经遗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造船的能力。周爱卿,来!看这里!”

    说着,他手指落在堪舆图上那片标志着欧罗巴的土地上,

    “在这片大陆上,这里的诸国早已掌握了建造巨型舰只的工艺,这里的国家和人民正积极投身于大航海的征程中。支撑他们远洋的舰艇,远超我朝福船,体态更为庞大,火力更为猛烈,仅是一艘一级战列舰,其装配的红衣火炮便逾百门!”

    顿了顿,朱由检继续道:

    “虽然我们如今无法复原宝船,但大明从不乏卓越的工匠。连红夷大炮这等异邦利器,亦已被我朝巧夺天工复刻出来,一艘巨舰的复刻,无非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可派遣使者,前往彼岸学习,购得图纸,加以研究”

    顿了顿,朱由检自豪道:

    “我大明疆域辽阔,物产丰饶,造船所需之材,无所不备!所需之物,尽可求购,仿制并改良,直至为我所用,化为己有。朕深信,大明的能工巧匠定能将这些舶来之物,淬炼升华,使其更胜原貌,成为我朝海上霸业的基石!”

    周道登听罢,不禁愕然,脱口而出:

    “陛下此言,委实令人难以置信!我大明福船之上,仅配有一门大发贡与三门红夷炮,而这所谓的风帆战列舰,竟能搭载百门火炮?此等武力,当真骇人听闻!”

    朱由检闻言,笑着缓缓道:

    “这级战列舰,其规模之宏大,甚至超越了昔日的宝船。即便是较为常见的三级战列舰,其火力也足以令我朝傲视周边海域,三级战列舰装备多达五十九门大炮,足以在我大明周遭形成无可匹敌之势。”

    朱由检话锋一转,语气沉重续言:

    “他人已踏上了大航海的征途,开拓了全球贸易的新纪元,而我们却仍沉迷于自家一亩三分地,而沾沾自喜,安逸,安逸,死也要安逸,我们似乎除了安逸,别无所求。建奴在外肆虐,我们渴望安逸;异邦的巨舰利炮航行四海,我们仍旧沉溺于安逸。殊不知,我们皆会死于安逸!”

    周道登听罢,未发一言,只深深吐出一口气,随即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欲派遣使臣远赴那遥远的欧罗巴,寻求建造风帆战列舰之秘?”

    朱由检颔首肯定:

    “朕确有此意,但在付诸行动之前,朕欲先会见一人,此人或许能助朕寻得所需之才。”

    周道登闻言稍显错愕,旋即好奇问道:

    “陛下欲见之人,莫非便是那位学贯中西,现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的徐光启?”

    朱由检听罢,诧异的望向周道登:

    “哦?爱卿竟能洞悉朕心所想?”

    周道登轻捋胡须,笑的颇有几分得意:

    “满朝文武之中,论及能契合陛下心中人选者,臣猜度唯有徐光启一人。”

    朱由检闻言,笑意盈盈,颔首赞许:

    “周爱卿所言极是。徐光启实乃我大明与欧罗巴文化交流之桥梁,无人可出其右。”

    语毕,朱由检在心里补了一句,此人更堪称近现代科学先驱之首。

    此时的世人或视其学识为奇技淫巧,然若置于四百年后的视野下审视,徐光启无疑是时代的先知。

    他不仅精研数学、农学、军事,且对天文历法有独到见解,更是将‘地球为球体’的概念首度引入华夏!

    并于崇祯二年倡导实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革新了国人沿袭已久的‘十二时辰’传统。”

    念及于此,朱由检的笑意更浓:

    “朕非但要见徐光启,更要召见利玛窦与汤若望。朕欲倾听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了解那片遥远土地上正上演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能为我大明带来裨益!”

    话语间,他轻轻一挥衣袖,重新落座于龙椅之上。

    “在此之前!”

    朱由检接着道,

    “朕心中还有一个事,想与爱卿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