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繁体版

第十五章 颤抖吧!大秦

    秦二世和赵高大开杀戒,不仅屠戮功臣,还屠戮王室。这些骇人惊闻的举动,令刚正不阿的朝臣也看不下去了。为了制止秦二世玩火,危害社稷,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李斯。

    李斯为了能够说服秦二世,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人进谏,扳倒赵高。

    冯去疾、冯劫,他们有一个祖先:冯亭。

    冯亭,这个人物并不陌生。他是战国末期,韩恒惠王时,面对强秦逼韩,拒绝将上党交给秦国,反而主动献给赵国,引发了秦赵两国长平大决战。至于,反秦人物冯亭的后代,为什么会在秦国当高官,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李斯太高估自己和群臣的力量。他过分自信,扳倒赵高,不费吹灰之力。他将会成为扭转乾坤,重塑大秦回到正轨的社稷之臣。

    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现实会给你狠狠的一巴掌,让你清醒。只不过,权力斗争,不是让你清醒,它会要了你的命。

    李斯高估了自己在秦二世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估了群臣对秦二世的影响力。他低估了赵高和秦二世的关系,以及赵高的个人能力。有重量级别的大臣联合,自认为胜券在握的李斯朝着赵高亮出了死亡之剑。

    李斯和赵高从合作到决裂,两个聪明人之间,召开了对决。

    赵高处理完王室成员,也打上了大臣的主意。尤其是李斯的主意。秦二世继位后,为了感谢赵高多年的陪伴,给了他一个官职:中郎将。

    中郎将,位列九卿。可惜,不能满足赵高的欲望,他要取代李斯成为百官之首。

    赵高深知,他的势力,不足以与李斯等人正面硬碰。他要利用手中王牌秦二世,以及他的身份,开始巧妙布局。

    赵高先迷惑李斯,自己没有能力与他相争,处处示弱。随后,赵高利用职务,挑拨李斯与秦二世之间的关系。

    李斯面见胡亥,赵高总能找对好时候,那就是秦二世奢靡淫乐,正在高兴的时候。

    李斯每次前来汇报工作,总会扫了秦二世的兴致。一次,两次还可以,三次以上就过分。秦二世不高兴,认为李斯总是与他作对。李斯也很纳闷,怎么总是选了一个好时候。殊不知,背后策划人赵高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李斯拿出弹劾赵高的报告,以及百官签名,并说了山东六国有乱象。建议停止戍边、修阿旁宫、修陵墓,以缓和矛盾。

    李斯加重语气说了一句:赵高是小人,会危害社稷。

    秦二世听了,不吱声,心想:赵高是小人,李斯是君子。君子会诋毁小人。赵高为他做了很多事,你为我做了什么。

    除掉蒙氏兄弟、扶持他登上帝位、剪除威胁他的王室成员、东巡宣威天下,这些事,赵高出了很力,秦二世也记得。再说了,赵高在秦二世未发达之前,悉心教导他的学业。也可以说,秦二世拥有的一切都是赵高的功劳。

    李斯不知赵高在秦二世心中的地位,给出建议,所有的奏章,朝臣直接交给秦二世。而不是通过赵高,再交给秦二世。

    这样,就能避免秦二世被忽悠。

    秦二世哪里能理解,李斯良苦用心。相反,秦二世认为李斯是想压制他,给他没事找事。天天看奏章,这会多无聊,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秦二世想:李斯没有看到赵高的好,反而看到了赵高的坏。李斯是在挑拨他与赵高的关系。

    秦二世回到内宫,把李斯的奏章,以及说的话全部都告诉了赵高。赵高不愧是聪明人,没有分辨,表面上说自己的罪过,一个字也没说李斯哪里不对,却把他逼入绝境。

    李斯说山东反叛,赵高说那是盗贼,不足为虑。

    赵高还反问,先皇在世,天下太平,怎么陛下继位天下就乱了?进而,传达一个思想:这些人不替秦二世办事?

    李斯说停止修阿房宫,减轻百姓徭役。赵高说,这是先皇用来彰显文治武功。不修,这不是说先皇的文治武功是错的。

    赵高又说了一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秦二世听了,也觉得李斯等人是有意找他麻烦,不让他及时行乐。

    赵高顺势说出李斯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1.秦二世继位后,李斯没有捞到好处,有怨言!

    2.李斯想当权臣,怀有异心。

    随后,赵高拿出精心准备李斯等人的罪证,说他结党营私,联合朝臣施压,居心叵测,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秦二世怒了,派人抓捕李斯等人,给他们定罪,说了这样一段话:先帝平定诸侯,天下安定。我继位,天下就乱了。你们不能禁止盗贼,又想要终止先帝要做的事情。这样做,上不能报答先帝,也不为我尽忠尽力,你们还凭什么身处高位?(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秦二世表达了一个意思,你们身居高位,不能替我解决事情,要你们何用。

    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就是赵高,审理任务,就交给了他。赵高怎会错过,打压李斯的机会。

    就这样,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显贵之人,锒铛入狱。冯去疾、冯劫有骨气,说了一句话:将相不能受辱。

    冯去疾、冯劫为了守护士大夫的尊严,选择狱中自杀。李斯心存幻想,不想死。再加上他儿子李由在三川郡,有兵,有底气。赵高审理李斯相当残忍,屈打成招。但,赵高没有杀他,还在等机会。

    就在秦二世诛杀王室,冤杀大臣,秦国朝臣陷入恐慌。秦二世没有检讨自己德行,越来越疯狂。征召五万健壮之士,戍守咸阳。修骊山墓、建阿房宫、征召闾左百姓,戍边渔阳。

    一件事,一场雨,两个人,揭开了反秦运动。

    这件事是秦国征劳役,这场雨落在大泽乡。这两个人,一个叫吴广,一个叫陈胜。他们点燃了火种,干了一件大事:反秦。

    天下苦秦久矣!

    这是,他们喊出的口号。这也是,来自底层的贫民,发出的呐喊声。谁也没想到,小人物,改变了大秦王朝的命运。

    当然,刘邦作为泗水郡亭长,他接到一个任务,率领一百多人前往骊山修墓。才走一段路程,人跑得差不多了。刘邦合计,到骊山也完不成任务。按照秦律,他会被处死。刘邦喝了酒,释放了剩下的人,并落草为寇,还斩杀白蛇起义。当然,现在的主角,还不是刘邦。

    主角是陈胜、吴广。

    接下来,说说陈胜、吴广反秦那些事。

    陈胜,字涉,出生时间不清楚,是秦末阳城人。早年为了生存,给人当雇工。看着和他一样的可怜人,他说了一句话:苟富贵勿相忘。

    当时的伙伴听了,出言嘲笑他。我们都是穷人,替别人打工,怎么会富贵?

    陈胜又说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朝廷大举征发闾左贫民,前往渔阳戍边。陈胜长得壮实,有了一个职务,屯长。

    陈胜渔阳戍边,遇到了一个人,就是他亲密的伙伴,兼战友,一起干反秦事业的人,这个人就是吴广。

    吴广,字叔,秦末陈郡阳夏人。

    吴广运气不好,也参加了大举戍边渔阳这次活动。他的职业,也是屯长。

    一个在阳城(河南商水),一个在阳夏(河南太康)。阳夏在阳城之北,相隔一百里。因为渔阳戍边,陈胜遇到吴广,两个不相识的人最终走在了一起。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陈胜、吴广,往东边走,来到一个地方:大泽乡(安徽宿州)。

    一场雨,改变了他们两个人的命运,让他们率先举起了反抗大秦的旗帜。

    陈胜、吴广两位屯长,因为两人出生和命运相同,很快成为了好朋友。陈胜有梦想,爱交际,能说会道,与吴广建立深厚的友情。两人本以为能够顺利完成,这次护送劳役到渔阳戍边的任务。结果,上天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这个玩笑,要人命。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来到大泽乡。

    上天为了犒劳他们的辛苦,下起了一场大雨。这场雨一下不可收拾,就是十几天,道路泥泞,桥梁被水冲坏。天下着大雨,就不能赶路。按照朝廷给的期限,他们不能准时抵达。按照秦律,逾期就会被处死。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场大雨,陈胜、吴广,你看我,我看你,心想:死定了。

    吴广看着这场短时间内不会停歇的大雨,问:怎么办。

    陈胜摇头,我也没办法。逾期了,我们只能等死。

    吴广看着大雨,没了主意。逾期了,不是等死,又是什么。

    陈胜见左右是死,心一横,说了一句气动山河的话:逃跑是死,起来反抗也是死。同样是死,那就为国事而死。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吴广被这番话感染,受到鼓舞:对,就这么干!要死,也要轰轰烈烈。

    反了!

    反了!

    陈胜喊了一句口号:天下苦秦久矣!

    随后,打出了反抗旗帜: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

    吴广举手支持:就这样干!

    两位生活在底层的人,发出呐喊声:我要反抗暴秦!

    陈胜、吴广反了!

    大泽乡,记住这个地方,它发出了来自底层人的咆哮。

    颤抖吧!大秦。你的日子,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