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繁体版

第一百四十七章 拜将封君

    陈豨叛汉,赵国、代国诸多城邑先后沦陷。这个消息传到刘邦哪里,第一反应:陈豨不可能叛汉。

    《高祖本纪》有这样的记载。

    刘邦之所以要陈豨守代,是因为信得过,他说了三句话:

    1.豨尝为吾使,甚有信。

    2.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

    3.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

    北疆与匈奴接壤,是个重灾区,也是捍卫汉家江山的屏障。刘邦信得过陈豨,才将代,这个地方交给他。

    他,怎么会与其他反汉的人联盟,劫持代国。

    尽管,刘邦不相信陈豨会反汉。但,事实摆在眼前,代地被陈豨控制,且自立为代王。面对不争的事实,刘邦也想明白了一件事:没有人值得他托付,更没有人为他守汉家天下。

    面对代、赵强大的反刘联盟,刘邦立马做出应急方案。

    刘邦做了三件事:

    1.亲征平叛。

    2.号召诸侯王参加平叛。

    3.赦免代、赵被牵连的官吏和百姓无罪。

    刘邦从反秦-灭楚-称帝-平叛,征战十年。刘邦是从战场走出来的人,杀伐果断,也知一个道理兵贵神速。

    趁着反汉联盟,还没有在代国站稳脚跟,强化根基,要及时出击,以免他们做大做强。

    刘邦亲征平叛,被一个人阻拦:周绁。

    来看一下周绁的个人信息。

    诸侯反秦时,他以舍人的身份加入刘邦阵营。

    楚汉争霸时,回定三秦,他有个身份:护卫参乘。

    因为战功赫赫,誓死不渝追随刘邦,被封为池阳县君。及至刘邦称帝,他也因功被封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

    陈豨叛乱,刘邦打算亲征,周绁站出来,流泪劝阻,说了这样一句话:秦朝一统天下以后,再没有皇帝亲征,如今皇上总是亲征,是因为无人可用?

    他的话,说中了刘邦的心思。

    他也不想去,可,大汉真的无将可用。

    为了表彰周绁这种爱惜自己的行为,刘邦给了一个特权:破例恩准他进入殿门不必碎步快走,杀人可以不定死罪。

    同时,刘邦还厚赏了他,封他为蒯成侯。及至,汉文帝五年,他才去世。

    汉十年九月,刘邦亲自率军东征,前去讨伐陈豨。大汉威武,战事进展超出刘邦想象,是相当顺利。

    刘邦来到前赵氏国都邯郸,总算松了一口气,说了一句话:陈豨不成气候。

    刘邦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看到一个现象:狶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

    毕竟,嬴姓赵氏以邯郸为国都,利用漳水之险,曾抵挡住强魏、暴秦的强烈攻势,历经一百多年。

    秦始皇去世,天下诸侯反秦。

    赵王武臣、李良等人都以邯郸为都,参加抗秦。

    章邯东出,征战诸侯,逼得李良不战而降,献出邯郸。章邯为了磨灭赵地抵抗大秦,做了一件事:摧毁邯郸城郭,迁移百姓。

    邯郸不在是都城,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北通代、燕,东连齐,南抵魏、楚。

    陈豨占据邯郸,颁布措施,凝聚赵地百姓反汉,利用漳水之险,振臂一呼,其他几位异性诸侯王的势力将会连成一片。

    可,陈豨没这样做,反而洗劫赵国,在代国自立为王。

    刘邦坐镇邯郸,召集部将,商讨如何平定陈豨叛乱。

    周昌站出来献上一个计策:杀鸡儆猴。

    周昌是这样说的:常山二十五城,丢了二十城,请诛守、尉。

    刘邦不认可这个方案,反问了一句:守、尉反乎?

    周昌据实回答:没有。

    刘邦听到这个答案,为了团结一致,共同平叛,又说了这句话:他们是能力不够,不是罪。

    这句话也透露了另外一层意思,他们没有参加反叛,我诛杀他们,岂不是给自己增加敌人。同时,也说明了,在大事面前,刘邦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接着,刘邦遇到了一个难题:诸侯援军迟迟没来,他手中能够立马投入作战的将领严重不足。

    刘邦向天下诸侯王征兵,并要求他们前来一起平定叛乱。

    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淮阴侯韩信称病不前往。但,这三个人称病,考虑的问题不同。

    淮阴侯韩信是气愤刘邦剥夺了他的爵位,故意装病。

    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是担心前往被刘邦扣押,但,为了不撕破脸面,还是派了人去参加,敷衍了事。

    长沙王吴臣学其父吴芮(公元前202年去世),做一个恭顺又低调的诸侯王。

    燕王卢绾响应,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异性诸侯王都没有来,也没派精兵良将前来。为了解决兵寡将少的这个现象,刘邦做了一个决定:就地选将。

    这个选将的任务,刘邦交给了周昌。

    周昌办事给力,很快在邯郸选出了四名能够作战的将领。

    这四个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

    按照剧情发展,周昌选出了四个能够作战的将领。刘邦应该会很高兴,先表彰周昌办事给力,又礼贤下士,凝聚赵地人心。

    可,剧情出现了反转。

    刘邦见到四人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竖子能为将乎?

    这四人本以为大汉皇帝会重用他们,怎么剧情逆转,却被大骂一顿。

    刘邦是皇帝,想骂谁,就骂谁。四个人听后,做出了第一个反应:四人惭,皆伏地。

    这个反应,有两种说法。

    1.四人很谦虚,有良好的自我认识。他们能力不足,的确不适合为将。

    2.这四人敢怒不敢言,不想跟刘邦干。

    剧情,又一次反正反转,刘邦又做了一个决定:封各千户,以为将。

    刘邦这番操作,不仅令四人表示看不懂。也令身边的功臣、近臣,提出了反对意见。

    近臣反问了一句话:跟随陛下进兵蜀、汉,征讨楚王功臣的人都没有全部封赏。今天封他们,凭的什么功劳?

    言下之意,我们都没有封,凭什么封他们。

    来看一段记载,就知道刘邦封这四个人为千户,令身边的部将不满的原因。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了一个人:周信侯周定。

    这个人有个身份:丰沛嫡系。

    他以舍人从沛,以郎中入汉,为周信侯,定三秦,迁为郎中骑将。破籍东城,侯,千户。

    还有很多人有功未能封侯,封侯未能封食邑。

    这些人反对,一是对刘邦赏罚不明,提出质疑。

    二是提醒刘邦不要忘了他们的功劳。

    刘邦面对近臣的反对声,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不是你们能够知道。

    对于,刘邦出现强烈的反差有以下说法:

    1.权术的运用:恩威并施。

    2.震慑赵地别有用心的人。

    3.无人可用。

    为了安抚部将不满的情绪,刘邦又说了这样一句话:陈郗造反,赵国、代国一带都被他占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

    刘邦说了自己遭遇的难题,希望部将理解。间接解释了,他为什么封四人,不封他们。

    这些人知道事态紧急,也能够理解,说了一个字:善。

    刘邦也向参加平叛的人,宣示了一个态度。

    跟着我平叛,建立大功者,王侯将相,指日可待。

    刘邦抵达邯郸,根据自身无援军的情况,先封赏四个人为千户,拜为将军。

    接着,刘邦又做了一件事:封乐叔为华成君。

    刘邦问了一句:乐毅有后乎?

    朝臣找到一个人,是乐毅的孙子,叫乐叔。

    刘邦封之乐乡,号华成君。

    这里有个问题:刘邦为什么要封乐叔。

    有两种观点:

    1.是因为乐毅在战国历史名将舞台上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就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乐毅在战国历史舞台上,有名气。

    可,战国四大名将中赵国有两位:廉颇、李牧。

    廉颇和李牧时代,刘邦是亲身经历。也目睹了这两位名将的一生。再加上,这两位是赵地名将,影响力更大。

    刘邦为什么不封他们的后裔呢?

    2.乐氏一族有很强的现实影响力。

    据史料记载,汉九年,齐相曹参把在齐国有影响力的人,做了一份工作计划,上报给刘邦。

    其中,有两个人影响力最大。

    一个叫乐巨公,另一个叫盖公。

    乐巨公有个特长,善修黄老学说,显闻于齐,被称贤师。

    还有一个好徒弟:盖公。

    盖公也有个特长,学问渊博。尤其是在高密、胶西一带很有名声。

    曹参亲自去听学,并奉为老师。

    因为曹参上报齐国有影响力的人,刘邦知道了乐氏一族的影响力,也知道了乐毅。

    刘邦以寻找乐毅后代子孙为由,借机拉拢乐氏一族。

    也可以这样理解,刘邦封乐叔不是因为乐毅的历史作用,而是因为乐巨公的现实影响力。

    至于,这两个观点,哪一个更正确,不好说。但,乐叔是沾了祖辈、父辈的光。乐氏再次登上历史舞台,荣耀后世。

    乐氏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家世家。

    战国初期,出了一个跨国远征灭国名将:乐羊。

    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时代,出了一个乐池。还出了一个以弱燕胜强齐的名将:乐毅。

    在战国后期,还出现了一个名将:乐乘。

    乐氏,一直活跃在名将舞台,贯穿整个战国。

    封了乐毅后裔乐叔,刘邦问了有关陈豨部将的情况。

    刘邦得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陈豨部将多是商人出身。

    既然是商人,就用两个缺点。

    1.野心不大,战斗力不强。

    秦末汉初,有野心,有战斗力的人,就会加入群雄逐鹿,登上历史舞台,封侯拜想。

    2.有个致命的缺点:唯利是图。

    刘邦根据商贾这个身份,制定了一个策略:利诱。

    商贾重利轻义,做什么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他们跟随陈豨反叛,是为了趁乱世分一杯。

    现在,大汉皇帝亲自来平叛。跟随混,一目了然。

    刘邦拿了许多黄金去引诱陈豨的部将,得到了一个效果:很多人不战,选择投降。

    刘邦战略部署完毕,朝叛军发动进攻。

    我的天下,不允许任何人来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