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繁体版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定陈豨叛乱关键之战:东垣之战

    刘邦抵达邯郸,先封赏四个邯郸人为千户,凝聚民心。

    接着,又根据陈豨叛将商贾的身份,采取利诱。

    根据现实意义,封了乐毅后裔乐叔为华成君。

    战前部署完毕,诸侯各路人马前来支援这次平叛运动。

    比如齐国的曹参以齐相的身份参战。

    又比如梁王彭越派了将士驰援。

    燕王卢绾,也驰援平叛,攻打叛军盘踞在燕代势力。

    靳歙率领赵、楚各路诸侯援军抵达战场。

    刘邦根据叛军的情况,制定了作战部署。此次平叛,刘邦分三路出击。

    一路由周勃率领,从晋阳出发,从西向东。

    另一路由燕王卢绾率领,从东向西。

    最后一路由刘邦亲自坐镇,从邯郸北上。

    作战部署有了,接下来就是将领调遣。

    先来看一下,陈豨叛军阵营。

    总指挥:代王陈豨。

    副总指挥:韩王信、赵王利。

    将领:侯敞、张春、王黄、曼丘臣、宋最、陈武。

    陈豨在代、赵王利守东垣、韩王信攻马邑。

    也可以这样说,陈豨叛乱,云中、雁门、代、赵等地落入叛军之手。

    陈豨根据自身的优势,做了这样的战略部署。

    侯敞率领一万多骑兵,袭扰襄国。

    王黄率军,驻守曲逆。

    张春率军渡河,攻聊城。

    再来看一下汉军阵营。

    总指挥:大汉皇帝刘邦。

    谋臣:陈平。

    将领: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傅宽、靳歙、灌婴、郭蒙、柴武等。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为了平定陈豨叛乱。不仅大汉皇帝亲征,汉初封侯的人都参加了。尤其是跟随刘邦反秦灭楚的人,都积极参加。

    襄国,位于邯郸之北。它曾是嬴姓赵氏别都信都。

    项羽亡秦后,将信都更名为襄国。

    赵王歇、常山王张耳(后被刘邦封为赵王),将襄国定位国都。

    襄国被侯敞占领,不仅标志着赵国国都沦陷,也拦住了刘邦北上的去路。

    刘邦要平定叛乱,首先就要收复襄国,击败侯敞。

    于是,刘邦将收复襄国,扫清北上障碍的任务,交给了两个人:灌婴、靳歙。

    这两人表现很优秀,不仅收复襄国,还斩杀敌将侯敞。

    来看一下,灌婴取得的战果:斩杀侯敞及特将五人。

    聊城,位于邯郸东边。它能够得名,一种说法是因为聊河,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春秋时的聊国。

    这里历史名人也不少,如商朝名相伊尹躬耕、身残志坚的孙膑出生地、鲁仲连箭书下聊城。

    这里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东边靠济水,与齐历城相望。西边靠漳河,与邯郸相望。

    刘邦北上平叛,不消灭聊城的叛军力量,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被叛军袭扰后方。

    刘邦把消除隐患,确保后方安全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两个人:齐相曹参和东武侯郭蒙。

    曹参的事迹比较多,这里来介绍一下郭蒙。

    郭蒙是薛县人,他以护卫的身份,在薛,加入吕泽阵营。

    反秦时,记载了郭蒙两件事。

    1.杠里破王离军。

    2.曲遇败杨雄军。

    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郭蒙有个身份:将军。

    灭楚时,他做了三件事。

    1.平定三秦。

    2.荥阳之战,以都尉身份,坚守敖仓。

    3.参加追杀项羽行动。

    刘邦击败项羽,被拥立为大汉皇帝。郭蒙被封为东武侯,食邑两千户。

    陈豨叛乱,刘邦号召诸侯平叛。

    郭蒙积极响应号召,前来参战。

    由于郭蒙封地在琅琊东武,归齐国管辖。所以,郭蒙归属齐相曹参统一指挥,前来参战。

    郭蒙表现也很优秀,击败张春,斩杀一万多人,扫清来自左翼对邯郸的威胁。

    汉军威武,一战,斩杀侯敞,收复襄国。

    再战,击败张春,攻克聊城。

    刘邦趁势北上,攻打东垣。这也是刘邦第二次攻打东垣。更是平叛最关键一仗。

    东垣,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位于滹沱河南岸,西依太行山东麓,东邻滹沱河冲击平原,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

    赵武灵王伐中山,就是攻克了东垣,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进而鲸吞中山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在原赵地推广郡县制,设立恒山郡。

    东垣为恒山郡的治所。

    史料记载恒山郡的范围:北岳恒山以南,鄗邑以北,上艾县以东,钜鹿郡以西。坐拥方圆五百里,领有十余县。

    秦末汉初,东垣两次登上历史舞台。

    1.赵王武臣部将李良攻恒山郡。

    2.陈余占据恒山郡与秦僵持。

    东垣又因为刘邦两次征伐,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次,是平定韩王信残余势力。

    第二次,攻打对象是赵王利。

    第一次刘邦征东垣,打得很顺利,平定韩王信残余势力。

    这一次,刘邦很难打,遇到了一个对手:赵王利。

    来回顾一下,赵王利走上复兴职业,反汉之路。

    嬴姓赵氏,自强不息,不是与诸侯战斗,就是与自己战斗。

    赵氏有很多英雄辈出的人:比如赵氏孤儿(赵武)、晋阳刑鼎(赵鞅)、晋阳大战(赵毋须)。

    当然,赵氏君主最有名的是这三位: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开疆拓土、赵惠文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征战诸侯、赵孝成王历经大战最多,诞生诸多名将。

    及至,秦始皇灭赵。

    秦末汉初,又出来了一个走上复兴祖业的赵王歇。

    赵王歇被韩信所杀,封国被除。

    赵王利能够走上复兴祖业的道路,要感谢四个人:刘邦、韩王信、王黄、曼丘臣。

    刘邦改封韩王信,韩王信叛汉,铜鞮之战,韩王信败逃匈奴。

    王黄、曼丘臣拥立赵氏后裔,为赵王。

    晋阳大战,新建立的赵氏政权,遭到沉重的打击。

    及至,陈豨叛汉,也承认赵王利合法的身份,自称为代王。

    赵王利以及支持赵氏政权重建的人,来到东垣,对战汉军。

    赢了,赵王利就能复兴祖业,建立赵氏政权。

    输了,赵氏将彻底退出舞台。

    汉十一年十二月,刘邦率军北征,抵达东垣。

    来看一下,参加东垣之战的汉军将领。

    曹参、樊哙、夏侯婴、郦商、灌婴、靳歙等。

    汉军名将阵营强大,但,这一次,刘邦吃到了苦头,战事十分不顺。

    刘邦不没能拿下东垣,反而遭受辱骂。

    汉高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

    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

    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

    这段话,透露出几点信息。

    守卫东垣的人:赵王利。

    刘邦攻打东垣的时间:刘邦久攻不下,打了一个多月,还遭到叛军辱骂。

    赵王利等人辱骂的后果:刘邦很生气。破城后,将骂他的人杀了。

    从侧面来说,赵王利凭借一己之力,抵挡住汉军的强大攻势。也是,赵氏后裔,最后对嬴姓赵国复国,最后一次尝试。

    可惜,赵王利输了,很彻底。上天给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却没有给他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

    赵王利输了,就只有一个结局:死。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关于赵王利的结局。但,他能够独立抗汉一个多月,能够活着很难。

    刘邦破城后对降卒的处理方式,看上去是杀了骂他的人。也可以这样理解,杀的这些人是忠于赵王利的人。

    刘邦拿下东垣后,做了三件事。

    1.命令郦商摧毁东垣城。

    2.将恒山郡改为常山郡,东垣改名为真定。

    真定两个字寄托了刘邦所想:真正安定。

    3.刘邦将代,分封给了第四子:刘恒(汉文帝)。

    刘邦拿下东恒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代,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

    刘邦认为,代在常山之北,赵国不能掌控。

    接着,他把常山以南的太原,云中郡等,划给代。

    刘邦又问了一句:谁可以为代王。

    刘邦嘴上是这样说的,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都可以为王。

    其实,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想把代国封给自己第四子。毕竟,代,很重要。北边与匈奴接壤,南边是赵国,东接燕、齐。

    如果把代封给刘恒,就能把代、赵、齐,连城一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齐王刘肥是长子,赵王刘如意是第三子,代王刘恒是第四子。

    异性诸侯王靠不住,自己的子孙靠得住吧!毕竟,父辈的天下,要交给儿子继承。

    可,刘邦不能这样说。他要将权术,玩得更高级。

    他要下属,揣摩心意。

    燕王绾、相国萧何等三十三人,皆说: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

    刘邦顺势而为,将代封给自己第四子刘恒,定都晋阳。

    周勃也传来好消息。他不仅北上攻克马邑,还捣毁韩王信的都城。又斩杀陈豨的将军乘马。

    灌婴表现也很优秀,与靳歙攻克曲逆,击败王黄,还降服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等地,平定常山郡的反叛势力。

    其中,有个人表现很优秀,他叫刘泽。

    刘泽,是刘氏宗族远房子孙。

    他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被任命为郎中。

    刘泽再次登场,是以将军的身份率军攻打叛将陈豨,俘虏了陈豨手下的大将王黄,因功受封为营陵侯。

    面对接连取胜,刘邦很高兴,又将代封给第四子。所以,刘邦做了一件事:大赦天下。

    刘邦将东垣更名为真定,设常山郡。常山郡在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个留名后世的人物: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

    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刘邦没有再接再励,彻底消灭叛军势力。相反,他做了一个决定:回洛阳。

    按照刘邦平叛经历,不达目的誓不摆休。

    平定燕王臧涂叛乱,杀。

    平定颖川侯利几叛乱,杀。

    听闻楚王韩信谋反,擒拿。

    韩王信反叛,举兵亲征。

    那么,刘邦为什么会在平叛大获全胜的时候,消极怠工,返回洛阳,反而把平叛任务交给周勃和傅宽呢?

    请看下一章节:淮阴侯韩信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