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乱世:我终于娶了陈圆圆
繁体版

第七章:师徒诉衷肠

    燕承安见小翠忿忿地去了,也没再理会于她,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自己房间,便一头栽在了床上。

    午后,顾长贵来到燕承安房里,见燕承安闷闷不乐地趴在床上,于他说话也不理不吭,无奈之下,顾长贵便只好出去了。

    傍晚时分,崔海龙又来到燕承安的房间。

    崔海龙刚一进来,便叫了一声“小安子”,然后静悄悄的轻掩上房门,一屁股坐在桌前,然后高兴从怀里掏出一包物事,接着又掏出一个酒葫芦放在桌上。

    崔海龙小心翼翼地打开放在桌上的那包物事,原来里面竟是用荷叶包裹的一只“叫花鸡”。

    这“叫花鸡”可是江南名吃,要说起它的起源,这里面可一个故事。

    相传,朱元璋当年带兵打天下,节节败退,背后敌兵穷追不舍,朱元璋逃了三天三夜,最后逃到江苏常熟这个地方时,是筋疲力竭,饥渴难耐。

    无奈的朱元璋下马来到一座山林边,忽见前边几个叫花子,正在兴高采烈地围着燃烧一堆柴草。

    其中一个老叫花子见来人不凡,一问之下得知此人正是朱元璋,言谈之间,便从火堆里取出一块“泥巴团”。

    岂料,那老叫花将泥巴团打碎,里面竟是用荷叶包裹着一只烤熟的山鸡。

    老叫花便把烤熟的山鸡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闻到此鸡香气扑鼻,遂吃了个干净,赞不绝口,于是问叫花子们此鸡叫什么名字?

    叫花子们一时语塞,竟无从回答,那老叫花笑道:“这就是我们叫花子做的“叫花鸡”……”

    朱元璋听了哈哈大笑,这时亲兵赶来说追兵又至,于是朱元璋辞别这一群叫花子,上马继续启程。

    再后来,朱元璋重整兵马,一路顺遂,直至当上了皇帝,又想起了这道美味的“叫花鸡”,于是叫宫中御厨制作,却始终不得其味……

    这个故事传布开来,于是世人便称这个逆天改命的“叫花鸡”为“富贵鸡”。

    当下,崔海龙打开了自己带来这只“叫花鸡”,登时,香味便充满了整间屋子。

    崔海龙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燕承安,轻轻笑道:“小安子,你看师父我给你带来什么,当年太祖武皇帝吃了这只鸡,从此驰骋天下,登了金銮殿,难道你不想逆天改命吗?”

    躺在床上的燕承安,此时也早已饥肠辘辘,只是心情不佳,不愿下床。

    此时却闻得馨香扑鼻,哪里还控制得住,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坐到了桌前,三下五除二,没多长时间,便把那只鸡吃了个干干净净。

    待燕承安把整只鸡全部吃完,这才恍然发现自己的冒失,桌上的酒葫芦,师父竟然还没有喝一口,于是面现难色的喃喃道:“师父,我…我…”。

    崔海龙笑道:“没事,你爱吃便好,我这里还有……,”说着,便伸手入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时,里面竟是一包花生米。

    崔海龙笑着边喝酒边吃花生,又看看坐在桌前闷闷不乐的燕承安,笑道:“小安子,你心中有事?”

    燕承安抬眼看了一下师父,闷声道:“没…没什么事……”

    崔海龙轻轻一笑,说道:“师父活了大半辈子了,什么事看不出来,你喜欢上圆圆姑娘了?”

    “没…没有,我…我…”,燕承安吞吞吐吐的道。

    崔海龙听罢,哈哈大笑,说道:“明明喜欢上一个人,却又不敢承认,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吗……”。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你,年少轻狂、青春萌动,这都很正常,可是,你偏偏喜欢的却是一位……”

    说到这里,崔海龙顿了一下,没有说下去,他执起酒葫芦,又仰脖猛喝了一口酒,又道:“光倚香院从梨园给她转籍就花了两千两白银,要赎身脱籍,恢复她的自由身,那又何止千两之数……”

    “可望不可及啊……,”崔海龙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崔海龙望了一眼燕承安,见他低着头,沉默不语。

    心想自己所说有些唐突,又怕伤了燕承安,便又道:“你喜欢人家圆圆姑娘不假,但你知也不知人家圆圆姑娘的意思,你有情,她若有意,这样两厢情悦方好嘛……”

    崔海龙说着,却听燕承安伤心地抽泣起来,两行热泪簌簌而下。

    崔海龙知道燕承安伤心,忙又安慰他道:“你若是真喜欢圆圆姑娘,想要与她结合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崔海龙刚说完这句话,忽然燕承安抬起闪着泪花的头,说道:“真的……”

    崔海龙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崔海龙道;“在两汉之间,有这样一个人,他九岁而孤,养于叔父,从十岁开始,便跟着叔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还要为财主家放牛牧羊来贴补家用,自小过着贫苦的生活……”

    “这个孩子虽小,但却相当有志气,待他稍大时,曾仰慕于当地大财主的漂亮女儿,那大财主祖上曾做过宰相,家里非常有钱,怎么会看一个穷苦的孤儿呢……”

    “可这个孩子心有不甘,立志发誓一定要娶到他心目中的姑娘,生逢乱世当中,于是他参了军,带领农民起义造反,最后经过努力拼搏,九死一生,最后当了皇帝,终于迎娶到了他仰慕的女孩儿,并且封她做了皇后……”

    崔海龙说到这儿,望了一眼燕承安,他见燕承安听得津津有味,就问他道:“你可知道这个男孩是谁吗?”

    燕承安想了想道:“莫非是汉高祖刘邦……”

    崔海龙摇摇头道:“非也,非也……”

    燕承安又道:“莫非是织履贩席的刘玄德不成……”

    崔海龙又摇摇头道:“非也,非也……”

    燕承安又想了一会儿,说道:“师父,我孤陋寡闻,那这个人倒底是谁?”

    崔海龙笑着道:“这个人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光武帝刘秀,而那个让他仰慕的姑娘,就是一代贤后阴丽华……”

    崔海龙说到这里,故意看了燕承安一眼,见燕承安又低头思索,于是道:“心中有想法,总须是好,但就看你去不去努力拼搏奋斗了,只有努力奋斗了,方可问心无愧啊!”

    燕承安默默的思索良久,忽然右手攥紧了拳头,向着崔海龙说道:“师父,我也想去投军……”

    崔海龙笑笑道:“你为什么也有这样的想法……”

    燕承安拍案而起,说道:“现在也生逢乱世,我想只有投军才能实现我心中的理想,才能……”

    燕承安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接着又斩钉截铁地道:“师父,我想去投军……”

    崔海龙听了轻轻一笑,举起面前的酒葫芦,“咕咚、咕咚”又猛喝两口,说道:“你可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