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商业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有些公司死的光荣

    荣华询问了合作商,问他富邦公司的刘老板打算卖多少股份,多少钱卖。合作商说刘老板也没说价钱,只是说愿意卖,如果我们公司看中了,想收购,然后再谈价钱。

    荣华安排公司财务人员,依据王为他们调查得到的资料,对富邦公司进行估值。

    清新世界公司确实需要一个财务总监。

    金玉叶没有了踪迹,公安局没有结论,学长没有说现在可以不考虑金玉叶,马上找一个财务总监顶替他,所以荣华也在犹豫。

    在安排财务人员对富邦公司进行估值测算的同时,荣华又安排王为,让他全面分析一下富邦公司是不是真的可以收购,如果可以收购,理由是什么。如果不能收购,也要详细列举出原因。公司并购分析要包括大股东、董事长基本情况、性格、婚姻家庭、生活作风等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报告。

    王为对荣华的安排显得一脸茫然,他不懂,更不知道怎么做。

    荣华并不是故意难为他。荣华认为这是清新世界公司董事和高管必须懂的,否则公司融资、上市肯定不行。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投资人考察,券商、会计师、律师也要询问这些事情。

    不懂,也不学习,只能换人。

    做商业就是这样,肯定和否定都需要理由,不能凭印象和情绪,因为董事和高管要为公司股东利益负责,自己的错误决定可能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会间接地损害股东利益。

    错过机会,耽误股东赚钱,也是一种罪过,甚至比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还要罪过深重。

    说实话,荣华对王为的人品和能力已经都不相信了,他是很多事情不能是他一个人做决定。

    荣华心里已经有了结论,但他不能自己说出这个结论。

    管理层有管理层的职责,董事会有董事会的职责,该谁做的事情就得由他去做,因为他拿了这个职位的薪酬,如果做不了就说明不称职,就应该离开这个岗位。

    从管理层的角度,荣华还要求吴运要对公司收购拿出结论性意见,管理层的意见是董事会作出决定的基础,没有管理层的意见,董事会的结论可能是盲目的,因为管理层是在公司市场第一线的,他们比董事会更清楚公司的经营管理。

    理论上都可以这么说,但是吴运和王为真的不懂。

    对于不懂的人不能滥竽充数,该让他们露馅的时候必须露馅。

    这是公司管理团队进化的需要,也是公司生存的需要。我们说公司生存,是因为清新世界公司还没有渡过生存期,虽然它已经存活了三年,但这三年不是公司自己赚钱养活了自己,而是依靠不正当的方式取得的补助,公司自己在主营业务领域没有创造盈利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它还没有生存的基础条件。

    那些一直依靠股东增加投入生存的公司是未脱离哺乳期的公司,依靠募集资金生存的公司是乞丐公司,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公司是骗子公司。

    清新世界公司是一家靠政府补贴活了三年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还有了自己的伟大志向!

    公司在没有生存基础条件的基础上,还要融资、并购、上市,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找死。

    现实中,找死的公司太多了。很多必须死的公司,依然活着。很多不应当死的公司,却很快死亡了。该死的未死靠的是关系依赖,不该死的死了,想依靠专业生存。我们不鼓励人们向前者投靠,因为未来需要依靠后者创造。

    死的重于泰山,活着的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的可能会东山再起,轻于鸿毛的也可能赚到钱。

    那么,清新世界公司属于哪一类呢?

    王为、吴运不懂公司并购,那么清新世界公司融资成功了,难道王为、吴运没有参与吗,就一点不知道公司融资、并购的事儿吗?

    其实,清新世界公司这次融资,吴运和王为等人并没有什么贡献,如果说他们没参与也不恰当,如果说他们参与了,但他们又没直到什么具体作用。他们只是没有给公司融资添乱,仅此而已。

    没有添乱的前提是,荣华教会了他们在投资人找他们谈话时该说什么。

    荣华是一个公司融资行家,他深知投资人首先注重的是什么,然后他作了充分的准备。

    经历不一定能够形成经验,对于要心人,从经历到经验是自然而然的,对于无心的人,经历只是经历,与经验还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