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过了40岁(五)

    在生活中,在网络上,在鸡汤里,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其实内心就越缺什么。乍一听,这话有道理。因为我也发现,我身边那些内心富足的——长辈也好,老师也好,同事也好,都是朴素的、平和的,从容的、从不“炫耀”的。但是——

    这几年密集地看了一些书之后,感觉产生了一个“特异功能”,就像脑袋上开了个“后门”,最神奇的是,当我回到开头那句话,这扇门突然提醒我:“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什么”——有没有想过,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认为别人在炫耀?

    也许别人只是兴之所至的一番分享,但是在这个人看来却是炫耀,有多少人反思过这个问题:在你看来活脱脱炫耀的事情,可能只是别人积极地分享了一份日常——每个人都有别人碰触不到的日常,你凭什么认为别人的“日常”是你以为的日常?

    继续我们“四十岁”的话题。这是人到中年的路上渐渐明白的一个道理,看事情只站在一个角度看,一定是狭隘的。换句话说: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换一个,以及多个角度看。当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时候,也许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但出发点已经不同,总有一个角度能看清对方脚下所站的那一块地方,而这块地方,就是与我们对话的人所展现出的所有表象的来由。

    所以凡事换一个角度,甚至换多个角度看问题,锻炼的是一个人的通透力。你看“通透”这个词,它至少有两个角度:你要从两头看问题,它才是通的;你要从多个角度看,它才是透的呀。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很多个角度,有两头就够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