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梦华录:有人说赵盼儿的茶艺展示很“尴尬”,这我可就忍不了了

    电视剧《梦华录》一上线,博得一片赞誉之声,

    在16集播出后,网上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评论,

    有人说赵盼儿的茶艺展示很“尴尬”,

    这我可就忍不了了。

    这些年在路上旅行,

    有幸参观和消费过相当专业的茶楼,

    恰好它们大都在江南,钱塘及其周边一带,

    而剧中,“赵氏茶坊乃钱塘第一”。

    巧了,

    我们当时观看的茶艺师小姐姐也有“表演”,

    技艺非常精湛。

    确实,

    其间有很多看不太懂的操作,

    比如拿着小茶壶小舞一段,

    比如瞄准十环突然来个“银龙入海”……

    但人家身段婀娜,相当漂亮,

    让人津津有味,流连忘返。

    从电视剧的拍摄花絮里我有看到一个片段,

    主演刘亦菲的这段表演,

    是专业的茶艺老师手把手教的。

    那么,

    喝茶就喝茶,为什么还要“表演”呢?

    因为这是咱们国家的文化。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学者们都说了,

    丝绸之路上,茶叶的销售比例比丝绸本身都高。

    中国“职业分类大典”有1800种职业,

    茶艺师是其中之一,

    是正儿八经的手艺。

    头些年在客栈里接触外国朋友,

    你就用茶海给他们简单一比划,

    都不用载歌载舞,

    他们就会觉得很新鲜、哇哇哇。

    他们会打心眼里认定这是中国的真东西,

    就像Chinesekungfu。

    他们也会掏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就像我们对着正宗的Applepie和Pasta。

    5000年文明上中下,自豪都自豪不过来,

    尴尬啥呀,

    咱不至于比外国人还“外”吧?

    其实“茶舞”的艺术源远流长,

    我在之前的XJ游记里也写过,

    库车有一种萨玛瓦尔舞,

    还把大茶壶顶到头上跳呢,

    除了茶壶还顶16个碗,

    你觉得尴尬吗?

    可人家是龟兹乐舞系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正经的受国家保护的茶舞蹈。

    茶道有“七义一心”,

    即:艺,德,礼,理,情,学,功与“和”。

    而“艺”是排在第一位的。

    单茶艺展示这一项,

    就包含茗、水、烹、具、境等多个层次,

    若是深入进去,

    还有择、品、调、宠、韵等几重境天……

    茶之术,

    可谓哲学、禅学、美学与精神之集大成者,

    茶之舞,

    也只是“茶环境”中很小的一环。

    其中的文化内涵,

    严格来说不是一种展示,

    而是一种必须必的弘扬与传承。

    不过……

    盼儿姐跳的这种舞嘛,

    确实出自宋代的“楼”,

    这是历史大环境所致。

    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唯一”的美女形象,

    就是半掩在酒肆窗扇后面的舞伎背影,

    这咱又要说回到京杭大运河。

    这我在之前的游记里也写过,

    宋代人多会享受啊,

    吃喝玩乐,文娱氛围相当开放,

    “外卖”这个词儿就是打宋朝来的。

    京师一地百花争艳,

    四海合围。

    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小姐姐,

    一边“冷冷清清”地婉约吟着小令,另一边,

    嗜酒成性、好赌成瘾,手撕渣男样样行;

    还有遍访风月场所的柳老七(柳永)大叔,

    堪称“男闺蜜”之著名代表人物,

    专为歌女乐工写词儿配曲儿,

    深得各位“好好”们的欢心,

    可谓无倜傥不传奇,

    探尽钱塘“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繁华地,

    千金买笑,无惧白发催老躯。

    话说回来,

    当年岸上彻夜通明处,茶楼遍地起,

    多是没有这些才艺展示滴,

    官家培养一个色艺双馨的旷世名伎多不容易,

    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卖”喽,再说了,

    商人过客疲于奔命,也没时间享受这些,

    非得是王公富贵啊公子书生士大夫什么的,

    有钱有闲的,有身份有地位的,

    花钱排号,这才能得以一观滴,

    别说一般人消费不起,消费了也消受不了,

    在当时,那是相当“高级”,相当“贵”。

    这涉及到一个认知的问题,

    神仙姐姐不接地气儿,那可真不叫尴尬,

    她所表现的,

    那就是脱离了群众实际需求的……日常,

    它是特定情境的产物,

    不能用吃喝拉撒的眼光去看待,

    劳苦大众谁见天儿把阳关三叠挂嘴上。

    还有,

    说起古代人的闲暇消遣,

    有斗鸡、斗狗、斗马、斗蛐蛐,

    自然有斗茶、斗舞、斗歌、斗诗,

    斗各种各样的才艺啊。

    你说这都“斗”上了,

    那肯定十八般武艺全掏出来,要赢的呀。

    那斗茶的时候舞上一段怎么了,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

    这说起来就没完了,

    回头咱们单开一篇再聊吧。

    但是坦白讲,

    导演加入这段“舞蹈”剧情可能是过“雅”了,

    对于屏幕前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们来说,

    拔苗助长之心迫切,

    但是哩,得传者恐怕寥寥。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咱老百姓去“楼”甚远,不理解没关系,

    可是不敢乱说啊,

    不要动不动尴尬啊什么的,以免露怯。

    就像咱们的国粹京剧,

    你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因为你知道那是个厉害的东西。

    那么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茶文化中“厉害的东西”也多着呢,

    就像编剧在台词儿里说的:

    所谓茶道者,只要遵其“道”,

    便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这个道理完全可以等量代换到现实生活中、

    工作中,学习中,为人处事中啊。

    直谅多闻,饱谙世故,乃为全,

    既然这电视剧都真心实意把瓢捧到面前了,

    接过来,喝,饮。上善若水。闭上嘴。

    所以本文并非娱乐题材,

    就算是从旅行见闻的角度,

    分享一篇特别的“游记”吧。

    这些年在路上久了,见惯不怪然不吐不快,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话题我再写吧,

    今天就此打住。

    总之,

    我中华传统文化值得用毕生精力学习,

    它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