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德云社与大环境

    郭德纲前几年说过一句话:相声这行目前是“虚假繁荣”。其实仔细想想,这话确实没毛病,它就是一个虚假繁荣。德云社早在十年前也曾经试过,把曲艺最本质、传统的内容拿到舞台上表演,结果很遗憾,大获失败,没有太多人真心愿意听。

    现场观众只想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比如某一个人的脸,比如某一种搞笑的零碎儿,或者某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但是老郭知道,那不是相声。

    从那以后,郭德纲就变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从这里开始。

    2011年,于谦老师总导演的剧目《中国相声史》在北展演出失败之后,郭德纲就变了。

    其实也不是变了,而是学会了变通。从那以后,郭德纲学会了调侃于谦老师的父亲号称“妇科全书”的王老爷子,并成功谱写了他和谦儿嫂可歌可泣的往事,从此,郭氏相声大获成功。

    十几年之后回首往事,德云社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儿,竟然,就是把相声说得不怎么像相声,把相声演员培养得不怎么像说书人,并且他们还学会了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如果大家翻查一下近些年德云社的演出视频,就会发现,相声门儿里的真东西,郭德纲从来没有表演完整过,比如,太平歌词就唱一段、大实话只出现在他的上一个人生阶段……等等,总之,见好就收;插科打诨的表演也是适可而止,比如,岳云鹏把“五环”永远结束在了35岁之前的历史中、于谦老师不仅不再随便学猫叫,甚至连歌也不唱了……在过去的岁月中,在过去的“大环境”中,他们把每一个当下观众喜欢的东西融入到百年传承的传统曲艺形式里,暂时性地做了很多不愿意干但是却不得不干的事情,这才算是“拯救”了相声。

    因为假如,真的把太平歌词一大套拿到舞台上,观众会睡着的,所以太平歌词必须由张云雷来唱——只有他唱,年轻观众才能听得下去;假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