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有思考能力的人,不会精神内耗

    网上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叫精神内耗。

    这期节目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精神内耗”。

    好,直接上例子:

    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她叫刘亦菲。

    好,大美女刘亦菲现在站在我面前,我走过去对她说:你长得可真难看。

    你们猜,刘亦菲会是什么反应?

    她会不会自我怀疑:真的吗?我这么难看吗?

    我们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不会的,对吧。

    她只会觉得:这人有什么毛病吧……

    所以家人们,从中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因为天仙姐姐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是个美女,毋庸置疑的美女。

    她的内心对自己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她清楚她自己是谁,她知道她拥有什么,拿得出手什么,当她脚下的位置受到攻击的时候,她的条件反射不是怀疑自己,而是对外界的不稳定因素来源的确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内心有着不可动摇的力量支撑着她的确定——确定自己真的很美,不容置疑的美——你骂我丑,那是你脑子有问题。

    发现没有,一个人内心拥有不可动摇的力量是多么重要。精神内耗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内心不可动摇的支撑。

    我记得大概六七年前,我曾经在网上开过一个树洞,真的有很多人来倾诉,现在的我已经不做情感类的节目了,但时不时地我还是会经常想起那个时候在我树洞里边留言的男孩和女孩。我发现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就是内心没有一根支撑的东西。

    有一个男生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是一个北漂的南方人,头像是白白净净的脸,瘦瘦的,看上去很清秀的一个男生。可是他很自卑,他在我树洞里的留言中所表达的一切,就是他配不上现在的工作,他配不上这个巨大的城市,他配不上他的女朋友,他配不上全世界。

    我那个时候很想劝他一句,可是我没有能力,因为成年人的自卑是两种事物的结合体,一些来自于原生家庭,一些东西来自于成年之后的这个社会的摧残。如今想来,他所能倚靠的原生家庭并没有赋予他坚定的支撑,走向社会之后,就更没有。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树洞成了他的“支撑”。

    现在回想起来,我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人活着,要给自己找一个支撑,如果没有,就楞找一个。这个“支撑”要能够吸收自己的负能量,最好还能提供一定的正能量。

    所以,你可以常来听大红姐姐的节目,这是可以萦绕在耳边的,立体循环的支撑。

    后来,我建议他看书,因为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书籍,是物美价廉、性价比极高的支撑。

    我在过往的节目中分享过,一个人的成长是立体的,绝不仅仅是——我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我就成长了。不是的,看过多大的世界都不会引发一个人的成长,光“看”没有用。

    成长是一种“化学反应”。

    看世界、看书、经历生活(的毒打),缺一不可,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引发了一个化学反应,叫做:思考。思考可以呼应我们的主题:内耗。

    思考,是具有反内耗的力量的。

    有强大思考能力的人,不会精神内耗。因为他们的精神是向外的,就像树一样,撑起自己的内心,不断向上、向四下生长,正向的生长。

    这样的生长不是为了碾压谁、超越谁,而是为了,让自己活着更有力量。我们首先要撑住自己,才能与他人竞争。换言之,内耗是一种不攻自破的负能量。

    所以人生就是这样,向内求,向外生长。而不是——向内消耗,向外索取。

    我们读书,我们看这个世界,我们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有人用这种力量武装自己,而对于精神内耗的人,我建议你放下武装,用它来治愈自己,劝和自己,柔润自己……做一个舒服的人。这一份舒服就是你的支撑。

    当你舒服地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会还给你一份舒服的境遇。而当这一份舒服如鱼得水、手到擒来、无比坚定的时候,展现给别人的,叫做气场。那些阳光的和谐的有引导力的有影响力的人,都是这样的人。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正走在舒服的路上,我终将达到舒服的彼岸,也许上岸还需要五年,十年,那又怎样。我们目标指向,但我们享受过程。结果永远不是终点,过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