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所以,“爱对了人”不是单方面的事

    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怎么样算是爱对了人”,引来众多的观点,众说纷纭。其中有一条评论获得了很高数量的赞:在他面前,我不需要成为更好的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

    简单的一句话,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不需要更好”,另一个是“肆无忌惮”。

    简单的一句话,两种思考模式的差别——男女在感情中的思维习惯还真是……不太一样。

    你会发现,在感情中,男性的理性思维习惯更加倾向于“做更好的自己”——因为肩负世俗意义上“顶梁柱”的责任,所以往往,男生有了感情,会更有干劲儿帝去奋斗,希望给双方更好的生活;而女性就刚好……相反。

    古往今来数千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到今天为止,感性结构的情感思维习惯仍然致使很多女性更加倾向于:希望通过爱情、感情、婚姻等途径实现自己“不需要再奋斗了”的梦想。

    所以你会发现,无论是毒鸡汤中还是评论中,现代女性终日都在跟一个“魔咒”较劲,就是:女人好苦啊!女人生来就不要奋斗的,但现实逼着姐姐我奋斗。在这个魔咒中,女性的成长被搞成了一副不自然的样子——很被迫,很无奈,很多套路,别那么傻,别那么真诚,做自己的人最吃亏……

    我在之前的节目中提到过,很多人对“做自己”这三个字是有误解的,以为做自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肆无忌惮,就是可劲儿“造”。事实上,在任何和谐的关系中,不仅仅爱情,包括亲情、友情的众多美好故事告诉我们:亲,这边建议您“做自己”还是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放飞自我”的自己——最最不济也得是做最自然、舒服的自己,而不是浑身散发着邋遢的、负能量的、低情绪价值的自己。

    所以我的观点是:当一个女孩子有了“懒得成为更好的人”的想法,或者——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全盘接受自己这一幅“懒得变得更好”样子的对象的想法,认为这样就算是“爱对了人”的时候,反而是离“错的人”和越来越不好的自己越来越近。

    道理很简单:谁会喜欢一个越来越不好的人。别说越来越不好,就算是“一成不变”,也很快就会遭到厌弃。这是人性。

    人性中原始的、底层的那一部分能量,就是“懒得”美好。是贪婪、懒惰、妒忌、破坏……这些被我们称为“负能量”的东西,虽然都不是好词儿,但是它们舒适啊。如果一个人在爱情中总是待在舒适区里耗人耗己,可想而知,对方的心理压力该有多大,要逃离的那个心该有多迫切。

    很多事同理。一切顺应人性负能量的“舒适区”,都会把人推向糟糕的深渊,而且会来得非常快——当一个人在一段感情中一成不变的时候,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越舒适,越不新鲜,越没劲。因为“新鲜感”是需要保养的,保养是要花费力气的。

    之前的节目中咱们提到过,长久和谐的关系就像锁链,它是一节一节串在一起的。每一节都需要付出保养的力气和新鲜的智慧去安装、加固,包括装饰,它会成为对方一次又一次爱上你的理由。

    所以感情里的肆无忌惮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躺平、退步,毫无顾忌地去煞风景,甚至丑态百出。这些东西就如同一盆一盆的冷水,会把爱情的火焰浇灭,然后耗尽余温。一旦凉透了,就再也点不着了。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肆无忌惮”做点儿什么的心,如果真的忍不住要“肆无忌惮”的话,那咱就肆无忌惮地专注,肆无忌惮地爱自己,肆无忌惮地成长……带上对方一起。好的爱情,一定是双方共同成长的,共同成为更好的人的。

    所以我认为,感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以犯懒的事物,因为人和人相处越来越和谐的前提是美好印象的递增,而那些在两性关系中把自己活成了“递减”状态的人,往往就是喜欢偷懒的人。偷懒很危险,因为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上,锁链会断开。

    我们可以参考那些名人,甚至伟人的爱情故事,它们都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不偷懒”的重要性。例子我这里就就不举了,相信大家心里一定都有那么几个名字,他们,是我们共同的楷模。所以,“爱对了人”不是单方面的事,为了在对方的世界里也能够称得上“爱对的”那个人,真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勤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