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假如我有一个女儿 | “硬”三观

    之前的节目中跟大家分享过一个故事,我有个邻居,是一位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宝妈,她最近刚生了二胎,昨天我去她家,见到了这一对双胞胎女儿。

    哎呀呀,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小的小孩儿了。两个好小只的小宝贝儿,一人一个小粉车,一人一床小粉被子……特别可爱。看着两只粉扑扑的小脸蛋,按捺不住地,我就在想:假如,我有一个女儿,我该怎么去养她。

    翻了翻网上的说法,有一个观点很流行:女儿要富养。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但,我这个人是一个喜欢思考本质的人,想问题一般来说不会停留在表面,所以——你看啊,一句话、一件事情、一种现象能够在市面上流行,一定有它的道理——女儿要富养,有道理——但是,究竟怎么样算是“富”,哪种富,有多富,众说纷纭。

    我是一个没有养过女儿的人,我只有养儿子的经验。但其实认真思考一下:我不也是别人的女儿嘛!对不对?于是我就尝试着写了写这个话题。好家伙这一写又写多了——

    常听我节目的小伙伴都知道,我是那种“写不短”的人,一个话题抻吧抻吧就几万字,中间可能还会扩展出几个副本,一个系列做个十期八期的节目是常事儿。甚至,有时候写完了、录完了一检查前面的部分:哎呀不行,这个地方可以换个更贴切的例子、这个地方的观点可以抒发得更深刻一点……包括“假如我有一个女儿”这个话题,上个月我也粗糙地写出来了一点东西,当时也赶上月底冲业绩,就嘁哩喀喳就直接录了,完了这个月初再一检查,不行,太浅。于是,推翻,重来——如此反反复复,内容才会呈现给大家——

    所以我的节目,常听,常新。那么,本期节目——和后面的几期节目——咱们就围绕“养女儿”的这个话题,展开聊聊吧。

    首先,我认为啊,“女儿要富养”这个说法太笼统。因为“富”这个字,在认知生硬的人眼里,等同于“钱”。什么叫认知生硬呢?

    简单来说就是,三观比较简单粗暴。要么就是黑白两色来回切换,要么就是无限放大灰色地带。你像:仇富心理,就是粗暴的三观作祟:同理,媚富心理,也一样。典型的价值观粗暴的话术,比如:孩子,咱家穷,所以你将来得多赚钱;哎呀这孩子太聪明了,亿万富翁的料……类似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但是它却真实地、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

    同理,简单粗暴的三观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以病毒扩散般的方式和速度渗透进了两性群体的话题中。这个就不用举例子了吧。因为一句毒鸡汤回去就要和对象离婚的、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由别人来定义自己的三观的……包括我在我的节目的反馈中,也时不时会看到类似的现象:主动对号入座的、因为听了我一句话就炸毛的、追着我骂祖宗十八代的……后面的内容我会聊到这样的人。那么——

    坦白讲,简单粗暴的三观不是什么罪过,即便是从持有这一类三观的个体的角度出发,也更多地只是内耗到了自己。但,它也绝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刚才聊到了,“女儿要富养”这个说法太笼统。因为“富”这个字,在认知生硬的人眼里,等同于“钱”。一看到“富”就想到Money,那么——这就很容易导致,一部分三观简单粗暴的人自恃己穷——

    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自恃己功”。这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代表人物:年羹尧。

    康熙皇帝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朝仅隆科多、年羹尧二人有大将之材。故,雍正重用之。但雍正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大凡才不可恃……终罹(离)杀身之祸。仗着自己有功劳,于是有了为所欲为的理由,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为人臣负恩罔上者……

    一个人不把正主和正事儿放在眼里,最终只会把自己作死——仗着自己很能,这叫自恃己功。而这世上的另一个极端上,站着另一撮人,叫做——仗着自己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