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无机生命
繁体版

第二章 巨象之一

    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逐渐耗尽,可替代的新能源技术也迟迟没有成熟。各国都因能源问题而殚精竭虑,在世界资源的分配中矛盾不断出现。国家之间的外交也不断擦枪走火。终于,在2070年,以能源冲突为导火索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为了掠夺资源,诸多国家不断加入,愈演愈烈。

    这场战争的规模比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恐怖,也比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残酷。某些大国对其他国家实施能源制裁,以至于自身成为了多国联合部队的围攻的目标。近些年,尖端技术还未得以运用到实际,后起的国家在国防科技上逐渐赶上,武器装备早已拉不开差距。

    战况基本上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帝国的防线被不断击破,狗急跳墙的结果就是发射了一枚潜射核弹轰炸了西太平洋的两支航母战斗群。由于携带的子弹头过多,没能完全拦截,除了一艘因临时任务脱离的驱逐舰外,整个舰队在刺眼的强光中全军覆没。

    以帝国为始作俑者的核战争开始了,越来越多的核弹头被送出大气层,送往世界各地。由于中段和末段反导技术的成熟,再配合天基激光武器,许多弹道核弹头都被拦截。那段时间里,核爆产生的火球如同太阳一般不时地在云层上方出现消失,如果没有时钟的话可能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这些核爆虽然没有对地面直接造成伤害,但强大的电磁辐射使得地面的通信网络基本全部瘫痪。如果所有被拦截的核弹全部在地面上爆炸,足以把整个地表覆盖三次以上。

    弹道导弹是不难拦截的,即使是钱学森弹道的核弹头,也很容易被天基武器击毁。受制于弹道导弹的工作方式,弹头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这使得它们在自由段的飞行时间不可能太短,这段时间足够搭载在卫星的激光武器将其击毁。这时候,具有更高自由性的机载核弹头和核潜艇成了最具威胁性的核力量,同时也是造成毁伤最多的核打击方式。

    仅仅几周,持续三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了。除去海洋,接近一半的地表面积遭到核弹轰炸,到处都是焦土和被摧毁的建筑瓦砾,以及残缺腐烂或是化为枯炭的尸体。

    核弹爆炸将大量烟尘带入大气,遮蔽了太阳给地表的热辐射。但是“核冬天”没能来临,因为战争引起的巨大热量排放也没能辐射出去。相反地,大气内的温度反而急剧升高,全球各个地区的气温都突破了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南北极的冰川大量消融,海平面急剧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人口也急剧减少至三十亿,整个人类社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世界支离破碎,再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把战争继续下去。

    这场战争,没有哪个国家敢自称是胜利者,曾经总是利用战争牟取暴利的施压者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报复性打击,社会已经完全成为一盘散沙。

    不只是帝国,各国政权都岌岌可危。人们不愿接受政府的领导,在他们眼里,愚蠢的政府发动了战争,人民却要为此承担后果,一股反政府的思潮席卷全球。各地频频发起政变,整个社会的秩序濒临崩溃。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全世界首脑都再次会晤。虽然许多人都不情愿,但灾后重建的计划免不了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全世界在面对相同的问题上又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新面孔,有的已经换了四五位临时总理,甚至有的人从未参与过联合国的会议。

    话说回来,会议能举行已经很难得,也就不奢求能有多体面。虽然有想到会议的进程会很艰难,但没想到会这么艰难。绝大多数领导人提出的方案无一不是为了侧重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他们早已因国家动乱而寝食难安,精神疲惫而无法冷静思考。会议才进行不到二十分钟,就有人破口大骂,互相指责,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公共形象。又过了十分钟,已经有人扭打在一起了,因为两人的提议都是牺牲对方,成全自己。

    会议快要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一位共和国的领导人站起来,提倡用AI辅助人类对社会进行管理。此言一出,整个会场都寂静了下来。大家都对这个提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愿意听听共和国的方案。

    三战中,共和国处于中立的立场,一直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没有主动对任何一个国家发起攻击。就连核弹也是有核国家中使用得最少的,并且基本上都是用于拦截其他核弹,毫无质疑拥有最大的威望和发言权。除了几个与共和国立场对立的国家领导人外,其他的都比较愿意坐下来谈一谈。

    现如今,太多基础设施被破坏,百废待兴,凭政府现有的组织和领导无法维持好社会的平衡。为了能够更好地反应人民的要求以及调配和利用比较有限的社会资源,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非常细致的解决方案,理论上运用人工智能宏观调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虽然有少数的质疑声,但多数领导人表示愿意一试,毕竟他们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架构这个全球网络,这并不是一台简单的计算机能够胜任的。要知道,还没有一台超级计算机能实现对未来一个月天气的计算模拟,要对整个世界进行管理,免不了建立整个人类社会的模型并且分析。这就像是用算盘计算火箭的飞行轨迹一般。理解此事的人免不了一阵唏嘘,认为这是用一种天马行空的幻想来解决实际的棘手问题。

    共和国领导人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想法,既然能提出这个想法,也就表示有解决的方案。他扫视一眼四周的人们,犹豫了一会儿,下了一次决心。这本是核心机密,但既要共同克服困难,彼此之间就不该存在太多的秘密。他谈起了一项在战争期间的研究,一台超级AI,它搭载了最新研制出的量子计算机,并且能够自行实现程序和计算能力的优化迭代。本来是为了用于分析战场态势并且主导信息化战争,但核武器的使用打乱了这一企划。但就其本身的计算能力而言,用它来管理人类社会应该是可行的。

    有些人眼里闪过一道光,那是觊觎的目光,比起解决人类社会的复兴问题,他们似乎对这台次时代的AI更感兴趣。这也是共和国领导人所担心的。当然,也有部分人对这个方案表示怀疑,如果是其他国家的AI还好说。但本国提出的方案,又使用本国的AI,并且原本的用途还是为战争服务的,谁也不知道这项方案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不仅如此,人们对AI的管理抱有恐惧,毕竟这种事情前所未有,难免有些提心吊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共同的意见。同意保留部分人类的管理层,同时由多个国家共同成立各级AI管理部,监督管理该AI的运行。这台突破了技术奇点的AI也被正式命名为“方舟”,希望它能载着人们渡过劫难。

    计划正式展开后,“方舟”接入各个国家的互联网,开始处理协调整个人类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调取和分配。“方舟”将世界各地统一划分为上千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立区域分机。这些区域分机在接受“方舟”指令的同时,也在规划自己管辖区域的发展。

    每个人都根据情况分配相应的工作和职责。前期,有许多人都坐立不安,他们害怕,为自己的命运不在自己手中感到害怕,为这种从未有过的发展模式感到担忧。但事实证明了“方舟”的管理是有效的,整个世界都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经过七年左右的管理,现如今的社会秩序基本回归正轨,各项基础设施也在稳步重建。但是,人终究是人,不是机器,都有自己的意志,“方舟”介入人类社会的力量似乎也在逐渐削弱……

    刑侦局中里,时间如平静的水流般毫无变化地流逝过去。辰启明已经将面前的录像已经重复第三遍了,但还是没能发现什么。能不能破案对他来说其实都无所谓,但他还是不知不觉就做到了这种程度。

    与其说是在查监控,倒不如说是在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虽然不太与人交流,但他喜欢观察别人。那是一件有趣的事,默默地潜藏在人群之中,观察着周围的人的各种行为,忽视人们在生活中的伪装,借由其行为反射其真实的性格和态度。

    但是,他不喜欢别人观察自己。

    “辰启明,对工作充满热情是件好事,但也别过度劳累了,会得不偿失。”

    辰启明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抬头看了一眼。白雪正倚在门边两手揣在胸前看着自己。他扭头扫视了一下四周,办公室里只剩他一个人。他又低头看了看电脑上的时间,已经凌晨两点了。

    “你不会打算就这么一直耗下去吧,身体会先垮掉。”白雪说着向他过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我刚接触这项工作,没有太多经验,需要多花一些时间熟悉。”

    “那你为什么要申请调配过来呢?”白雪感到有些疑惑,单手撑着桌面看着辰启明。

    辰启明没有直视她的眼睛,呆滞了一会儿,“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辰启明不想回答为什么,白雪也没有追问下去,她很清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

    “组长,如果我想要调阅档案库里的其他案件,需要怎么申请?”

    “怎么,有什么想要调查的吗?”

    “嗯,是有些在意的事。”

    “我有足够的权限。”白雪说道,“但如果你要访问的话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

    本来有些喜出望外,但他还没有想好合适的理由,只能缓缓说道:“再等等吧,还不急。”

    白雪不太清楚辰启明在想什么,但她的感觉告诉她辰启明想要调查的事与工作无关,应该是私事。但她也不准备拆穿,来到这里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带着一些个人目的,自己也不例外。

    “差不多该睡了,充足的睡眠是高效工作的重要保障。案件是处理不完的,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其次才是职责和义务,知道吗?这句话在哪都是适用的,因为好好活着才是一切得以发展和改变的基础。”白雪挥了挥手准备离开。

    辰启明目送着白雪离开的背影,随后将电脑关机,艰难地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坐的时间太长了,一离开椅子便感觉身体上各处不舒服。

    他慢步来到门外,打开窗户看着没有星星的天空。空气中的尘埃比较重,微微看得见月亮那黄晕的轮廓。城市的夜晚再没有曾经那样热闹,零散的一些霓虹灯交相辉映着,无力地诉说着不再的繁荣。一阵凉风袭面而来,带着些许焦灼的气息。核武器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城外随处可见在高温中被烧灼成晶体颗粒状的土壤。近几年发起许多修复环境的行动,虽然有所成就,但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又把窗户关上,通过勉强看得清的走廊和楼梯,向宿舍的方向走去。宿舍的门没有关,辰启明以为是同宿舍的人过于粗枝大叶,不知道白雪在他之前已经到过这里。还未推门,便听见轰隆隆如打雷一般的鼾声,四个人无一例外都在打鼾,大家都太累了。

    辰启明只是把领带一卸,衣服也不脱,直接躺在床上。他看着昏黄的月亮,回想了一下今天的经历,意识渐渐模糊,进入梦乡。

    这是一座孤立的小岛,名为“巨象”,岛的四周是一圈灰色的围墙。现在是秋天,岛上基本由干草地覆盖着,就像铺了一张枯黄的地毯,在岛的中部微微隆起的地方有一幢小木屋。一个穿着短裤短袖的小男孩坐在书架旁看着书,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布娃娃,一个打了好几个补丁的布娃娃。它没有名字,也不能说话,但和小男孩的心灵是相通的,小男孩把它叫做“知己”。

    屋外的狂风寒意越来越强,天气渐渐凉了,小男孩看了看仓库里的木柴。秋天过后,冬天就要来了,到时天气会很冷,他没有棉袄,就不能再出门去收集木柴。所以,他得提前准备好过冬的柴火。但情况不太乐观,木柴不是很多,要过冬的话太过勉强,他得再出去准备一些。岛的南部有一片小树林,小男孩平时会去那里取木柴。但是那片小树林越来越小,因为这座岛的春夏天太短,树木都来不及生长,就快要撑不住小男孩的消耗。

    小男孩把书放回书架上,抱起身旁的布娃娃说道:“知己,冬天又要来了,可是我们的木柴不够用了,接下来这几天我又得每天出去收集一些回来,不然的话我们可能就要挨冻了。这两天天气还不是太冷,不用为我担心,我会早早回来的,说不定还能给你带一些还没有枯萎的菊花,你也很喜欢的,对吧。”

    说完,小男孩把布娃娃放在离火炉不远的书架上,拿着一把小斧子,背着一个小箩筐出门了。寒风裹挟着小男孩的身体,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但这还不是最难受的。他没有鞋子,一路上他不得不谨慎着前进,如果被草丛中的棘刺扎伤了的话,接下来几天他可能都无法再出门。他走过干草丛和布满碎石的地面,来到一条小溪边上。小溪从一边城墙下的缝隙涌出,流至另一边城墙下的缝隙消失。

    小男孩不知道溪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因为他没有出去看过。不是他不想出去,而是他不敢出去。围墙边上有一道小门,每当自己靠近甚至想打开那扇门的时候,他不禁会感到极度害怕。他的直觉告诉自己,门的后面是非常恐怖的东西,一旦打开门,这座岛就会分崩离析。因此,不管多少次想要出去,他都会在中途选择放弃。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再想那扇门后的世界了,他挺习惯这里的生活。

    小男孩跨过几近干涸的小溪,继续向小树林前进。又走了一段路,他的脚底感觉就快磨出血泡了,即使被冻得有些失去知觉也还是能感受到火辣辣的疼。但当那片树林映入眼帘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希望,又充满了干劲。他匆匆跑进树林,捡地上掉落的枯树枝。踩在厚厚的枯叶铺成的垫子上,他的脚也没那么疼。

    但没过多久,地上的枯枝也基本找不到了。他拿出小斧子砍一些他的身高能够得着的树枝,或是将快枯死的树砍倒,然后砍一些粗一点的枝条带回去。他的力气不够大,而且现在还在吹着冷风,没有时间和精力把树干砍成一段段的。正当小男孩专注于捡砍落的枯枝的时候,一阵“沙沙”声随风传入耳朵。开始他以为是风吹树叶的声音,但规律的声音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直到一双脚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猛的抬起头来,一个小女孩站在自己面前,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小男孩。

    他很惊讶,目瞪口呆,因为他从没在围墙里见过其他人。小女孩也很惊讶,她没想到在这种天气里会有人穿成这个样子在树林里晃悠。

    “你在干什么?为什么穿成这个样子?不冷吗?”小女孩一连串地问道。

    “我在收集过冬的木柴,你又是谁?你穿得明明和我差不多,你不冷吗?”小男孩打量了一下穿着红色白褶连衣裙的小女孩,她和自己穿得差不多,最大的差别就是她穿了一双精致的小红鞋,这让他有些羡慕。

    “我是从墙外来的,墙外的天气很暖和,但是进来之后天气就突然变冷了。”小女孩看了看天空说道。

    “墙外!”小男孩很是激动,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期待,“墙外是什么样的?”

    “嗯——现在是春天,阳光暖洋洋的,有很多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天很蓝,云也很白……”

    “等等,春天?现在不是秋天吗?都快入冬了。”小男孩惊异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很奇怪,明明只是进了一扇门,就变天了。话说,我们能不能换个地方说话啊?”小女孩哈了口气在手心里搓了搓说道,她有些冷。

    小男孩也反应过来了,“要不先到我家去吧,家里有个火炉,还算暖和。”

    “嗯嗯,那就去你家里吧。”小女孩开心地点了点头。

    于是,小男孩赶紧将树枝搜罗起来装进箩筐里。

    “跟我来。”小男孩将箩筐背起来,原路返回。虽然背上的箩筐不算太重,但他毕竟赤着脚,走到石子多一点的路上难免一瘸一拐。小女孩看出来了,连忙赶上去一把将箩筐夺了过来,背在自己身上。

    “不用麻烦你的,这点木柴我自己就没问题的。”小男孩有些逞强又有些关心地说道,他有些害怕小女孩瘦小的身体会吃不消。但小女孩似乎并没有他所想的那样孱弱,相反地,甚至比自己更有力。即使背着一个装满木柴的箩筐,背依旧挺直着,行进的速度也丝毫没有受影响,好像根本没把那筐木柴当回事。

    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紧跟在后面,帮忙搀扶着箩筐。虽然根本没有必要,但至少能获得一些心理慰藉。

    再一次跨过那条更像是沟渠的小溪,走过一片干草地,小木屋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两人加快了步伐,走上最后的斜坡,来到门前。小男孩把门打开,示意小女孩进去等一下,他接过箩筐,把木柴搬进旁边的一个小仓库里。

    小女孩环视着屋内,陈设简洁朴素,面前是一张方木桌和两把简单的木椅,这应该是客厅。旁边还有一个书架,一个有些破旧的布娃娃。书架上的的书不是很多,小女孩随便看了一眼,都是没怎么看过的,只有“尼采”两个字她略有耳闻。门对面的墙角边有一个火炉,微微泛着些许火星,把屋子熏得暖烘烘的。左侧还有一小段楼梯,通向上方的小隔层。

    小男孩随即拎着空箩筐跑进屋里,跺了跺脚。然后将箩筐放在门边,跑到火炉面前,往烧黑的炉口里加上几根木柴。随即又折返回来将两把木椅搬到火炉前。

    “过来坐一会儿吧。”小男孩向小女孩招手说道。小女孩高兴地快走过去,坐在小男孩示意的那把椅子上。她把手和脚都伸向火炉,身体向后仰着,温红的火光映照着她的细嫩的皮肤,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她闭上眼,舒展着眉头,嘴角微微上扬,感觉很是享受。小男孩过去将书架上的布娃娃抱在怀里,坐在另一把椅子上。小男孩没有像小女孩那样,把手脚伸出去暖一暖。他蜷缩在椅子上,抱着怀里的布娃娃,看着眼前这个来历不明却又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小女孩。

    “那个……”小男孩开口道,“你是怎么进来的?这里好像是一座岛吧,应该没有路通向这里才对。”这么久以来,他从来没有见过其他人来过这里,对于小女孩的造访感到很意外。

    “我吗?”小女孩同样有些意外,“不是有一条路通向这里吗?但好像那条路很隐蔽,但还是被我发现了。那条路有些曲折,但我还是走了下来这里,然后穿过墙上的门就进来了。”小女孩有些得意。

    小男孩沉默着,把头埋进布娃娃里。

    “像这样毫无防备地进一个陌生人的家里,你不会感到害怕或者有所防备吗?”小男孩微偏着头看着小女孩有些支吾地问道。

    小女孩想了想说道:“这应该是我反过来问你吧,把一个陌生人带回家里,你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

    “不会的,你能来到这里,说明你是特别的,不然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人来过呢。”小男孩轻轻地说道。

    小女孩沉默着,她没太理解小男孩的话。

    “你打算在这里待多久?”小男孩问道。

    “怎么?你不希望我留在这里吗?”

    “不,并不是,我希望你能多留一段时间。这里的冬天太冷了,不能出去,虽然有‘知己’陪着我,但一个人还是会很无聊。”

    “‘知己’?那是谁?”

    “就是它。”小男孩说着把怀里的布娃娃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摆弄了一会儿那个有些破旧的布娃娃,“嗯,我会多留一段时间的。”小女孩微笑着回答道。

    不知不觉,小女孩在这里待过了一个冬天,她睡着小男孩的床铺,小男孩则睡在小隔层。任凭屋外寒风呼啸,屋里却是温暖和惬意。和小女孩相处的愉悦令两人都忘记了时间,直到一只小麻雀在窗台上沐浴着阳光叽叽喳喳,他们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来了。小男孩牵着小女孩的手高兴地跑了出去,在和煦的阳光中伸了个懒腰。他看了看旁边的小仓库,很庆幸木柴能撑过这个冬天。但是好像还剩了好多,这个冬天用的木柴比以往都要少。

    小男孩感到有些诧异,冬天,好像变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