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城事
繁体版

第34章 往城事·古刹

    他留下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人?第二,人是什么?第三,是什么人?就消失掉了,留下我一脸懵。虽然我平时就爱胡思乱想些乱七八糟没什么用的东西,但这三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毕竟我还年少,可能经历尚浅,还够不上这问题的深度。思索了一会儿,感觉毫无心得。不过老不死的也说了,让我不用急着回答,可以慢慢想。于是我站起身,拉开屋门,准备出去透透气。可门的那边是一阵炫目的白光,晃得我睁不开眼睛。

    一脚踏出屋门,却并没有看到来时的山峰。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绿瓦红墙,一座大殿蓦然出现在我面前,伴随飘过来的香烛味道和一阵细小而急促的木鱼声。我竟身在一处古刹门前。面前的殿门上,牌匾上写着“少林寺”三个字。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五乳峰之下,因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此得名,少林寺。少林寺也是天下第一名刹。我怎么会来到了这里呢?呼喊了几声老不死的,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奇怪。

    我带着疑惑,顺着青砖小路往前走,越过山门,一直来到了天王殿。殿前有两座高大的佛像,还有牌子写着,佛教金刚护法神像,“哼哈二将”。在少林寺,“哼哈”二字也是少林功夫的体现,少林武僧在练功的时候,会发出“哼”“哈”的声音,非常有气势,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也是少林功夫内外兼修的体现。再继续往前走,殿后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类似天王殿由来的文字描述,上面是这样说的:

    四大天王分别是:身为白色,持琵琶者,为东方持国天王;身为赭色,穿甲胄、持宝剑者,为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左手拖塔者为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粉红色,左手持伞,右手持银鼠者为北方多闻天王。佛教上说四大天王各保天地东西南北一方,使天地间风调雨顺,民间称“护世四大天王”。

    在四大天王脚下还踩着四个小人,关于所踩之人是谁我并不清楚,估计是不知哪儿来进寺院捣乱的妖魔鬼怪。四大天王的形象,包括手中的法器,是经过历朝历代多次的变化而慢慢固定下来的。到明清,四大天王的风调雨顺寓意才普遍开来。基本特征发展为:头部梳拳形髻,眉毛倒竖,双目圆睁;身穿衣裙,披铠甲。不变的是因独特的身份而透露出的“神韵”,刚烈的性格,强健的体格,霸气外露。头戴武冠,手持法器,脚踏小鬼,威风凛凛,时时守护佛法不受侵扰。

    看着几尊高大的佛像,我心生敬畏,双手合十,想要下跪行礼,却怎么也跪不下去。双腿不听使唤,不肯弯曲。无奈只得弯腰以表敬意。我行过礼,继续往前走,穿过了天王殿。便来到了,大雄宝殿。不知为何,看着大雄宝殿,我总有种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熟悉,但不反感。说不太上来。我站在原地愣神之时,从宝殿深处走来一小僧。脑袋上有着六枚香疤,身着素僧袍,一手手持扫帚,另一手呈阿弥陀佛。顺着台阶走了下来,头也不抬,便自顾自开始打扫院落。我不仅感叹,少林寺真非小刹,连一名扫地僧都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想罢便朝着扫地僧走去。

    “大师您好,”我走到扫地僧面前,双手合十打着招呼。我还是想搞清楚我怎么突然到这儿来了,这少林寺就眼巴前这一个活人,我得问个明白。扫地僧头也没抬便回道“这位施主,有何指教啊”。“指教不敢,只是有一事,纠于心中,希望大师开示”

    扫地僧又说“施主莫要玩笑,四大天王都奈何不了你,小僧也无德无能,还请就此回去吧”我听这话,以为是刚才在天王殿不曾下跪行礼,让这扫地僧觉得我不敬,便想要开口解释,但还没说,他就继续说道“施主并非凡人,只是一身执怨,已逾千年。莫要说小僧,就是我整座少林的气运,恐怕也难渡施主”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卷丝帛,递给了我。我接过丝帛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忘执”二字。扫地僧看我接下丝帛又开口道“请施主退开山门,自行离去吧。好自为之,莫要再来。”我尼玛,我心里想,不是说佛门大开普度众生吗,难道我不算众生之一吗,怎么不普度我,还要撵人走呢。不过人家逐客令已下,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双方互施一礼,我便退了出去。

    又回到山门前,我看着少林寺这三个打字,手里拿着那块丝帛。心有所触,将丝帛随意抛向空中,丝帛竟开始燃烧,火光在空中飞舞,不多时,只落下一抹残灰。丝帛烧尽,残灰落地,眼前又出现了一道白光,我顺着白光走去,却又回到了这座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