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业革命,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繁体版

第18章 变法初提

    只见李泰此时一身华丽的王袍,头戴金冠,身材高大,眉宇轩昂,从皇宫门口出发,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太极殿走去。

    走进皇宫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广场。

    广场的地面由青石铺成,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心打磨,表面光滑如镜。

    广场四周矗立着高大的宫墙,其上镶嵌着精美的砖雕和壁画,描绘着大唐的辉煌与荣耀。

    穿过广场,是一条通向太极殿的长廊。

    长廊的屋顶覆盖着琉璃瓦,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廊的两侧种植着四季常青的松柏,每一棵都经过精心修剪,形态各异。

    长廊的地面铺着华丽的锦毯,走在上面仿佛踏上了柔软的云朵。

    李泰迈着沉稳的步伐沿着长廊前行,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

    沿着长廊前行,会经过一些重要的宫殿和院落。

    首先是太和殿,这是唐朝举行大型庆典和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

    接着是朝阳殿和紫禁城,这些都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

    走过这些宫殿和院落后,就会来到一个更为神秘的区域——太极殿。

    这座宫殿是皇帝举行早朝的地方,也是大唐的政治中心。

    也正是此行李泰的目的地,众多大臣已经在殿外等候。

    远远看着这一幕,只见身边的王公公躬身一礼,口中说到。

    “魏王殿下,老奴事情已经办完,要去向陛下复命了。”

    李泰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对这个便宜老爹也是有些感激。

    若是仅仅只是为了让他改改,大可以让他自己前来,然后提出建议,然后自己的便宜老爹李世民再顺水推舟即可。

    而李世民之所以在今日特意安排了王公公去接自己,就是为了让他这个魏王殿之后面对那些大臣的时候,能够更有底气一些。

    随着王公公退去,李泰也是缓步上前,向着太极殿外众多大臣靠近而去。

    众多大臣自然也是看到了他这个平时喜好“奇技淫巧”的大唐王爷。

    一时之间众人神色各异,有几个熟悉的面孔刚想上前打声招呼。

    只见太极殿之前的台阶之上陡然出现了一道身影。

    “入殿!”

    紧接着一道高喝声响起,众多大臣也是轻理朝服,恭敬有序的朝着太极殿之内走去。

    李泰倒也不在意,跟着人潮也就进入了太极殿之内。

    进入太极殿,官员们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排列,静候着李世民的到来。

    李泰也自然而然的来到太极殿的左侧,也就是皇位的右手边上。

    整个太极殿有且只有一个可以坐的位置,本来这在李泰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

    最初的时候就曾经提过,可那时李泰没有任何成绩,哪怕他是大唐魏王,最终也是被一众老顽固一通批判。

    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自那之后,他就被发往雍州,算起来,这来大唐三年以来,李泰上朝的次数当真是屈指可数。

    就算偶尔回京述职,也是便宜老爹不叫,根本就懒得过来。

    不过如今已经时过境迁,见识过东风快递威力的便宜老爹对自己深信不疑。

    最大的阻力都已经被说服了,那接下来需要应对的就是这些老顽固了。

    便宜老爹身份在那摆着呢,可以推动,但绝对不能当面反驳这些老顽固。

    自然而然的,这些事情就落在了提出改革方式的李泰头上了。

    况且无论为了应对接下来的西游,还是应对天庭接下来可能下的黑手,李泰都避无可避。

    太极殿内,气氛庄重肃静,众大臣们低头窃窃私语,等待着皇帝李世民的到来。

    李泰静静地站在左侧,心中略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期待。

    他知道,今天将是改变大唐命运的一天。

    正当此时,一道庄重威严的声音从殿外传来:“陛下驾到!”

    众人立刻肃立,齐刷刷地向着殿外行礼。

    李泰也不例外,他紧随众人之后,向着皇帝的龙椅方向深深鞠躬。

    李世民缓缓走进大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李泰身上。

    他心中颇为欣慰,这个儿子虽然平时玩世不恭,但今日却能如此坚定地站在这里,足以看出他的决心和勇气。

    “众卿平身。”

    李世民威严的声音响起,众多大臣也是领旨谢恩,直起了身子。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轮到李世民发言了,只听那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众卿家可有事启奏?”

    听到李世民开口,众多大臣纷纷开口,无外乎就是国事民生,民间趣谈,甚至还有不断的吹捧,李泰听到这些,只觉得的昏昏欲睡。

    看着皇位之上,便宜老爹有条不紊的处理这些事情,并给出解决方案,李泰内心的感慨与佩服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久久无法平静。

    看着李世民听取着官员们的报告,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细节。

    还能时而提出问题,时而给出建议,时而又对某个官员的汇报表示赞许或不满。

    李世民的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的严谨和果断,以及他对国家事务的深深关注。

    李泰看着李世民,心中充满了敬佩。

    他感叹这位便宜老爹的英明神武,能够如此高效地处理如此繁复的国家事务。

    他感叹这位皇帝的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下各种不同意见,吸纳各种人才。

    不过转念一想,这么多事都要等着这便宜老爹来决策,还真是累呢。

    李泰不禁有些心疼自己的便宜老爹,但同时也在内心坚定地认为,这个大唐,非李世民莫属。

    终于在处理完所有的国事之后,李世民的眼神在人群中扫过,最终落在了李泰身上。

    李泰与李世民的目光对上,心中一动,他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那份坚定。

    “诸位爱卿还有事启奏吗?”

    李世民扫视了一圈,发现众多大臣也是一片安静之时,又是缓缓开口。

    “朕欲推行科学行于天下,仿雍州例,使我大唐万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开大唐古往今来未有之盛世。”

    在李世民的话语落下后,整个太极殿突然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众大臣一时间都有些愣住,似乎未能立刻理解皇帝的旨意。

    然而,很快地,他们开始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惊诧、疑惑、兴奋等各种复杂的表情。

    “科学?”有些大臣似乎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眼中满是不解。

    他们互相窃窃私语,试图弄明白这个新词的含义。

    一些年长的大臣,他们的记忆中并没有这个词汇,但他们能从李世民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意愿和期待。

    而年轻一些的大臣,尤其是最近两年从雍州出来的,在这一刻眼中都迸发出了无尽的光芒,他们对这个词汇理解更深刻。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并微微点头,表示对皇帝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整个太极殿内,一时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不过在场的众人无论明白与否,都知道这位大唐皇帝是要将一个全新的政策推行下去,而这个政策,将会改变整个大唐。

    “陛下,此举按照陛下所说涉及我大唐诸多方面,未知可否详细说明?”

    只见台下,长孙无忌率先开口,李泰一看就知道,这是自己便宜老爹安排的托。

    好家伙,要说这便宜舅舅不知道自己在雍州做了什么李泰打死都不会信。

    不过李泰倒也不在意,毕竟他们二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给自己铺路而已。

    果然,接着就看到皇座之上的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辅机所言极是,不若就让魏王给我们说明一番如何?毕竟雍州乃是他的封地,解释起来也更全面一些。”

    听到李世民的话,整个太极殿一时之间也是安静了下来,众人也多少有些好奇,这科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这政策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发展趋势,若是不行,到时候再反驳也不迟。

    一时之间在场的众人心思各异。

    “如此甚好,那就有劳魏王殿下了。”

    只见长孙无忌一脸沉稳的回答到,李泰听到这两个老狐狸的对话,心中不禁大翻白眼。

    不过他也知晓确实也该自己出马了,果然下一刻就见李世民朝右侧的方向招了招手。

    “泰儿。

    李泰心领神会,他知道,这个便宜老爹和自己的便宜舅舅已经做好了铺垫。

    他整理了一下心绪,缓步走上大殿中央。

    “父皇。”

    李泰朝着李世民微微一礼,紧接着又转向众大臣。

    “各位大人,今日父皇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项新的政策,这项政策源自于我封地雍州的治理经验,是关乎我大唐万民福祉的大计。”

    李泰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他的话语在殿堂内回荡,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自信和决心。

    “哦?魏王有何高见,不妨详细说明一番。”

    长孙无忌闻言,眼神一凝,开口问道。

    李泰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自己要开始表演的信号了。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一板一眼地开始讲解起来。

    “科学二字,拆分来看,‘科’代表的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代表的是不断探索求知的精神。”

    “在我封地雍州,我们根据这一理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比如,在农业方面,我们鼓励农民使用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产量和效率;在商业方面,我们鼓励商人开拓新的市场,进行国际贸易;在教育方面,我们推广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使雍州的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也为我大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泰的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众大臣听得频频点头。

    他们开始理解,这个所谓的“科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而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陛下,听魏王这么一说,这科学似乎与我等凡人并无太大干系?”

    长孙无忌听完李泰的讲解后,若有所思地问道。

    李泰笑了笑,他知道这个便宜舅舅又在使坏了。

    他略一思考,然后回答道:“辅机大人有所不知,这科学虽起源于高深学问,但并非遥不可及。”

    “在我看来,科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

    “它要求我们不断求知、探索、创新,以实证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学者之中,更存在于广大民众之中。”

    “在我封地雍州,无论老少妇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尝试、去创新。”

    “所以,这科学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李泰的话语在殿堂内回荡,众大臣陷入了沉思。

    他们开始明白,这个看似普通的词汇“科学”,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而这种智慧和力量,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神情,李泰知道自己的表演已经取得了成功。

    他微微一笑,向李世民微微一礼。

    “父皇,儿臣已经将科学的大体含义阐述清楚了。”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众卿家可有疑问?”

    看着众人虽有疑惑,可是却不曾开口的模样,李泰也是知晓自己所说的之时理论,并未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倒也是无人反驳。

    李泰转头看向皇位之上的李世民,双眼之中透出询问的意思。

    李世民沉吟片刻,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坚决,看着李泰那问询的目光,狠狠的点了点头。

    李泰看着这一幕,心中已然了然,转头看向诸多大臣,朗声开口。

    “既然诸位大臣没有异议,那我便说一下这政策的具体内容。”

    说完此话,李泰微微一顿,眼神扫过在场的众人,看到很多人的目光都已集中了过来,便是继续开口。

    “结合我雍州的结果,再综合我大唐现状,为推行科学行于天下,本王已拟定变法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