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无上魔典
“经此一战,奠定了人族作为万族主宰的地位。但人族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文明几乎断绝。”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族大能死伤殆尽,从星空中被牵引到九州的灵气断崖式下跌。而修行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灵气,导致各族血脉逐渐稀释退化,寿元急剧缩短,这便陷入了死循环。”
“于是,九州大陆的修行史进入了一段无比漫长的大萧条时期,最后,各族连一个能进入虚空的高手都找不出。慢慢的,神龙的时代被遗忘,人皇的时代也被当成了神话故事。”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记录人类历史的形式也从壁画变成了文字,人类的文明从原始部落演变成了国家。”
“直到迎来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
“帝政称始皇帝那一年中秋,咸阳上空,白日里可见群星闪烁,夜间亮如白昼,三日不停。”
说来也巧,九州大陆虽大,历代王朝不是定都大多在大江大河之畔。
秦国发迹于长安,帝政却力排众议,定都于咸阳,也就是洛阳,正是后羿射日之地。
而长安城,正好建在黄河与渭河交汇之处,也是那夸父饮水地。
“有方士告诉帝政:此乃灵气复苏,万族苏醒之兆。”
“此时的人族经历十国战乱,人口锐减,民生凋敝,这灵气复苏的时机对人族而言,实是巨大的危机。”
“物竞天择,上古时期,鳞、毛、羽、介四类生灵认为人族得天地偏爱,形神近道。于是,四族纷纷以猎食人族为捷径,获取大道痕迹,从而得到化为人形的一丝可能。如若其余四类生灵先人族一步突破虚空,人族的命运或许又将回到上古时期的悲惨境地。”
“九月重阳,又有彗星落于极北之地。当年冬天来得及早,北部蛮族大举南下,却被秦军以逸待劳,阻挡于阴山,直到次年春天,冰雪渐消,双方才罢兵。”
“战后,帝政将十国俘虏统统发配北疆,修建万里长城。”
“又举国征兵,凡十三岁以上男子均需要参与军事训练。其时,秦国一统中原,唯有北方游牧民族不时南侵,骚扰边境。有持重老臣反对,北境虽广,却也人稀,秦尚有百战精兵六十余万,足以扫荡蛮族十遍,且已开始修建长城,何须再征新兵。”
“帝政不采,言再有反对者,诛三族。世人皆认为始皇帝这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为子孙后代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
“始皇帝三年,帝政又举全国之力,修建从洛阳通往九州的驰道,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用以输送粮草均需。这驰道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而在千年以前,那可是破天荒的工程,两百万常年的苦役再加上农闲时的几千万民夫,真正修建完成足足用了三十多年。”
讲到这一段时,台下众人相互间的交谈便多了起来,毕竟相隔的年代并不算特别久远,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流传下来,大家尽管只是商人,但对这一千年的历史多少也知道一些。
说书先生口中的群星在白日里仍旧与烈日争辉一事,木秀林记得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至今民间仍有流传。说是始皇帝天命所归,是为祖龙君临天下,群星见证,万方来贺。
也有传言,说始皇帝乃是妖星化身,将霍乱天下,群星白日出现,是为警示,等等不一而足。
而至今能查到的正史上记载,帝政前半生雄才大略,而灭十国称始皇帝以后,性情大变,横征暴敛,因此也被称后世称为暴政、暴君、黑龙。
说书先生见众人窃窃私语,个别人已经起身离场,又是一拍醒木,话音一转。
“始皇帝十三年,天空再现异象,七星连珠!”
“帝政先是收天下金器,命墨家与公输家联手铸造十二金人,镇于洛阳四方。”
“后立只有几岁的子婴为监国太子,自己亲率百万精兵,攻入北地。”
“不久后,天空中出现了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星陨。”
“流星如雨,雨如天倾!”
“比神武元年的还要大?”此时不禁有人问道。
十六年前那场星陨,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噤若寒蝉。任谁见到斗大的流星冒着熊熊烈火划过长空,尚未燃尽便砸在大地上,如若惊雷,也会怀疑还有比那更大规模的。
“当然!”
说书先生斩钉切铁的说道,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
“秋季出征,也是次年快要立春时,大军才返回长城脚下。”
众人一听,想必是大胜而归。
却听说书先生叹息一声。
“返回的大军却只是负责押运粮草的后勤部队,根本没有深入北地。”
“而那百万精兵,除了身受重伤的帝政以外,只剩十二人,余者无一生还!”
“百万大军出征,惨败而归,却无一人敢提起此事。那生还的十二人,成了帝广的贴身护卫,一天十二时辰,寸步不离。”
“此后十余年,尽管长城还未建好,但北境蛮族再无一骑出现在长城附近。”
“始皇帝二十五年,十二金人建好,帝政开始深居简出,朝中事务均由子婴操持。”
“始皇帝三十三年,万里长城建好,帝政却连看都没去看一眼。而是传位于子婴,自己带着三百炼气士前往东海,然后再也没有了音讯。”
“有人说,帝政在东海寻得长生不老药,已经白日飞升!”
“也有人说,帝政早在征伐北境时,就已经和那百万雄兵一起战死在了冰天雪地中。后来那二十年,坐在龙椅上的只是帝政的替身,直到子婴长大成人,完全掌控军政后才正式登基。”
“还有第三种说法,帝政在北境获得了蛮族的无上魔典,那魔典在蛮族已经传承了上万年,却无人练成。只因其源自龙族的天赋神通,无比血腥,需要以上百万具有杀伐之气的人族气血辅助,方能入门。”
“所以无数年来,蛮族不断南下,就是蛮族首领为了练成这一魔功,却始终止步于中原王朝的强弓硬弩之下。”
“帝政借此机会练成魔功之后,以大智慧将之拆分为十二秘术,分别对应龙族身上的十二个部位,传给了十二护卫。”
“但是,魔功毕竟是魔功,又是源自龙族,人族修炼之后,自然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据说,那十二名护卫,就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动物化的征兆,有人喜在水中睡觉,有人喜生食肉类,有人身体汗毛羽化等等反常现象。”
“然而,这一切都是帝政的手笔,早在他下令修建十二金人之时,就已经算到了今日之事。”
“修建金人的黄金本就是散发杀伐之气,又经过在民间流通,沾染了人族气运,用以镇压龙气是最好不过。”
“你们知道那十二金人铸造成什么样子吗?”
说书先生这时候卖起关子来。
“金人嘛,那自然是金灿灿的,始皇帝富有天下,总不可能掺杂铜铁在里面吧!”
商人们自然知道说书先生问的不是颜色,而是造型,但众人哪里知道金人长什么样子?
十二金人之说,闻所未闻,如果按这说书先生说的,取天下黄金铸造,那得是多么高,多么大,怎么也该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才是,民间野史传闻里从未有过。
众人一想,好像帝政时期的史料记载,很多事情几乎都是一笔带过,或是含糊其辞,足以看出那些史官的春秋笔法已经用的炉火纯青。
“那你们总知道龙长什么样子吧!”
见众人不是答非所问,就是闭口不言,说书先生再次问道。
“角似鹿,头似鳄,眼似兔,耳似牛,嘴似马,须似羊,鬃似狮,颈似龟,腹似蛇,麟似鲤,掌似虎,爪似凤。”
有人如数家珍的快速报了出来。
“不错,当然也有其他不同的说法,比如咱们现在的十二生肖之说,这里就不深究了。”
“总之,墨家和公输家在铸造十二金人时,正是按照始皇帝的要求,每个金人都分别带有龙族身上某个部位的特征。据说,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镇压龙气。”
“但你们知道,除此之外,这金人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木秀林正在想,龙的样子怎么跟十二生肖扯上关系了,那不是在秦朝以前好几千年就有了吗?说书先生可不知道木秀林心里在想什么,自问自答也是一种说书手段。
“当然有,在第三种说法里,帝政早在登基之前,就不知从何处得知了魔典秘闻,称帝时的天生异象外加方士的解读,让其更加坚信。”
“获得魔典之后,为了能以凡人之躯修炼,他将精血注入传国玉玺,通过玉玺和咸阳城大阵控制十二金人,模仿出龙族天赋神通的气息,牵引恒星中的灵气。”
“通过这个惊天布局,将恒星灵气中的暴虐之气转嫁到了金人身上,剩余的柔和灵气再经过玉玺净化,帮助帝广再进行修炼,足以消除魔典的隐患。”
木秀林一琢磨,如果真是如此,不得不说,创造出魔典的是个天才,而始皇帝,更是天才中的天才。但却太过疯狂了些,用百万人的性命来练一本人族本来练不了的魔典,被称为暴君果然是有原因的。
也不知是这老头牵强附会,还是真的确有其事。又一想,应该只是说书先生的危言耸听罢了,不讲夸张一点如何让这么多人洗耳恭听呢。
说书先生又是一声长叹。
“然而,千算万算,帝政漏算了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