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秋氏点兵
眼看日到中天,木秀林准备先去百草园一趟,吃药的时候到了。
来到百草园外,却看见外面站了十几名精壮汉子,院子里面有人在大声说话。
他正准备过一会儿再来,老道士那沙哑的声音响起:
“外面是秀林吧,进来,药已经好了。”
木秀林转进院内,发现老道士的客人竟然是彩云郡郡守秋点兵,旁边站着一个中年美妇,看样子大概率是秋郡守的家眷。
五年前他考中秀才时,秋点兵以郡守之尊,亲自来到小镇送上文房四宝一套,还盛情邀请青竹先生前往木府任教,却被青竹先生婉拒。
木秀林当时便对这铁血中带有几分儒雅的郡守大人印象十分深刻,此时一眼便认了出来。
他赶紧躬身行礼:
“学生木秀林见过郡守大人!”
五年时间不短,秋点兵的头上似乎有了些白发,他捋了捋颌下短须,还未发话,那中年美妇却先行移步至少年身旁,虚扶了一下。
少年正身,微微行礼,不确定对方的身份,他没有贸然说话。
中年美妇认真打量了了一番少年,软软说道:
“好一个俊朗后生,嗯,就是太瘦了,要是再壮点就好了!今年多少岁了,有心上人了吗?”
秋点兵呵呵一笑:
“淑华,别吓着人家了,没听吴真人说吗,先让他把药喝了吧!”
木秀林正一阵头大,闻言如遇大赦,赶紧走过去将那满满一碗药汤喝尽,觉得对付这满嘴苦涩都比回答那美妇的问题轻松。
被唤作淑华的中年美妇眉头一皱,急忙问道:
“老神仙,什么病呀?”
“劳秋夫人询问,就是风寒感冒,吃几服药就好了。”
老道士看来心情不错,还耐心解释了一下,却将木秀林的病情隐瞒了下来。也不知是怕被人知道治了十几年还没治好,砸了招牌,还是有什么其他用意。
中年美妇闻言顿时安了心,对吴真人的医术,她是再信任不过。
秋点兵半生戎马,留了一身暗伤,当年到了彩云郡,又水土不服,导致每次变天就痛得下不了床,请了很多名医都不见效。
后来听说小镇有个道士出身的游方郎中,本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哪知吴常只开了几副药就见了效。
对一个沙场出身的人来说,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秋点兵对自己身体的情况心知肚明,他虽见惯了生死,但能行动自如的多活几年,也不下于救命之恩。
他为人重情重义,这次将要前往京城就职,也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回来,恰好又听幕僚说吴神医研究出了一种新丹药,可以治疗风湿骨痛。于是借着这次开云礼,既是来求药,也是再次感谢,未曾想遇上了木秀林。
这少年的学识,几年前他便考校过,熟读经史子集,策问对答如流,可谓神童。当时便要推荐继续应考,而青竹先生却说积累不够,要再沉淀一番,秋点兵也只能作罢。
而今再次相遇,当时的幼童已长成翩翩少年。他出身贫寒,从军后却喜读兵书,素来以儒将自居。又想到自己在这彩云郡牧守一方,其他都不错,就是文治差了一些,十年内连个进士都没出过,说不定回京便会被那些同僚嘲笑,蛮夷之地,不服王化等等,却是一大憾事。
秋夫人与他多年夫妻,见丈夫看着那少年的眼神充满了惊喜,哪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老爷不是说近来处理文书头晕脑花,精力不足,正想寻一良家子弟充作书童吗,我看这少年就不错,要不……”
秋夫人姓卢,出身官宦,却无大多世家子弟那般自觉高人一等,要不然当年也不会选择还是一个大头兵的秋点兵当丈夫。到后来秋点兵在逐北营里累积军功,成了杨玄策手下独领一军的统领,只能说明着这女子的眼光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见卢淑华心领神会,秋点兵也看着少年,满怀期待。
木秀林思忖一番,这不啻天赐良机。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秋点兵一方大员,当他一年书童,得到的回报绝对胜过很多学子十年苦读。
但自己身世不明,先生遗愿未竟,入了他秋府,相比现在也就没那么自由了。
然而这郡守夫人一番好意,如果拒绝了,岂不是让其难堪?
真真是好难抉择。
他转头看向吴常,却见老道士直给他使眼色,也不知是让他同意还是婉拒。
老道士见他仍在迟疑,开口说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老道与青竹有那么几分交情,就替青竹……”
这番话既是在催促少年快些下决定,主动自荐,也是缓解冷场尴尬。
却见少年行了一礼:
“感谢郡守夫人错爱,这不知是学生几世修来的福分!只是……”
卢淑华一听,满脸笑容,可接下来又说了个只是,让她的心又提了起来。
木秀林想到先生曾言,‘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开悟’,心一横,便道:
“只是学生不日将进京赶考,这是先生的遗愿,所以学生恐怕没机会在郡守大人身边学习了。”
听到少年如此解释,卢淑华大喜过望:
“这不巧了吗,老爷不日也将赴京述职,正好一起顺路。怎么样,秀林,有什么顾虑你尽管说。”
木秀林哪里知道事情会这么巧合,只是心中一旦做了决定,便已有了应对:
“如果没有刚才真人说的那番话,学生肯定乐意至极。但学生这些年只是闭门苦读,虽略有学识,却无真见识。郡守大人入京,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学生若为书童,日子久了难免出错,岂不是堕了郡守大人名声?”
“学生准备在赴京前,先去见识一下我魏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既行万里路,也阅人无数。如果那时郡守大人觉得学生够了资格,学生自当,鞍前马后,但听吩咐。”
卢淑华哪想到少年会有此想法,顿觉得老道士不该有那番画蛇添足的言辞,但对方一番好心,而且又是丈夫的大恩人,只得感慨缘分未到。
秋点兵虽是武人出生,但久居官场,哪会看不出来木秀林的话只是托词。但仓促之间,有这样精妙的应对,也着实难得。
反而更觉得这少年假以时日,必成大器,爱才之心更甚从前。
他大笑道:
“好一个学识见识之辩!青竹先生的学问,我是极为钦佩的,只可惜他看淡了官场,屈身蒙学,要不然有朝一日重返朝堂,必是国之栋梁。有师如此,弟子自当不凡!”
“木秀林,如果刚才你答应了,反而让我看轻。幸好你没让我失望,有志气,当浮一大白!”
卢淑华心中也是一喜,觉得自己选中的丈夫果然与众不同。
二人结婚多年,育有一女,只是那女儿性格却随父亲,既瞧不上那些膏粱子弟,又觉得彩云郡这些部族儿郎粗鲁无礼,快双十年华,仍旧待字闺中,还放出豪言要迎娶自己必须得文武双全。想来想去,发现果然是亲生女儿,这眼光随自己。
于是,她对木秀林也愈发满意起来。
直到老道士奉上秘制丹药,郡守大人准备告辞离去,卢淑华看向少年仍是一副遗憾缘分未到的神情,让木秀林好生疑惑。
等到门外脚步声走远,老道士才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你这小子,好不知好歹,老道花了好些心思才让秋点兵踩着点来了一趟,你居然拒绝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个玉盒,递给少年。
“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