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不急,先搭架子再说话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这是一个赵承成绝对不会遗忘的日子。
这既是崇祯皇帝自挂煤山的日子。
同时是大明王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结束了他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最终寿终正寝的日子。
这一日,也是赵承成搞定了高杰,完成他拥立朱由崧计划一块重要拼图,并且回到赵家村的日子。
这个日子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是在赵承成穿越以后已然悄然发生了改变的历史上,都应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身处这一天。赵承成却感受不到任何紧张和异样的气氛,反而有一种格外的平静。
或许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宁?
之所以如此,没有其他任何高深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通信技术极为不发达,任何消息的传递都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已。
尤其是准确可靠的消息,更需要两到三条渠道的互相映衬,传播的速度就更慢了。
而这也是赵承成最大的优势所在,比所有人都更早、更准地掌握了消息!
毕竟只要在他影响所及的范围之外,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依旧在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该死的崇祯皇帝,终于还是死了!
过了大约十天的时间,到了四月初,渐渐有北方的难民南逃之时夹带了消息:说是京师已被攻破,当今皇上自杀殉国。
又有消息,说是:皇帝在乱军之中逃离京师,正在向南方赶来。
还有消息,说是:闯王李自成活捉了崇祯皇帝,正在逼他禅让皇位……
各种消息,纷纷纭纭、不一而足,有真有假、真假难辨……
唯一确定无疑的,便是京师北京的确被李自成攻破了。
而以崇祯皇帝这种刚烈过渡的性格,或许自杀殉国,的确是最符合他人设的一种结局。
京师的陷落,是赵承成早就预言过的,
如今他一语成谶,原本就对他深为折服的小福王朱由崧,就更加确信这位“赵村长”有未卜先知的神力了。
同时,他也是愈发沉不住气了。
“赵村长,要不就麻烦你派人,送我去南京吧!”朱由崧亲自找上门来,向赵承成提议道。
此刻,赵承成正在书房里冥思苦想日后的对策。
见是小福王来了,他赶忙藏起自己写了满满一张的字条,问道:“哦?难道是殿下这些日子在我村子里住的烦闷了?所以想到南京的六朝古都去散散心吗?”
朱由崧想当皇帝的心思火热,早已经急得火急火燎,肥胖的脸上沁出了油腻的汗水:“我的赵村长啊!这时候本王还哪有心思散心啊?去南京那是为了……是为了……”
“是为了当皇帝吧?”轴承厂直接替朱由崧把话挑明了。
“对!对!”小福王刚刚点头答应,又赶忙摇头否认,“没有这回事儿……当今皇上还没……还没……不不,是京师陷落、天下倾颓,我乃朱明宗室,岂可袖手旁观?南京乃是东南重地,主宰大明半壁江山,我去那里是为了……是为了……”
几句空话套话,是他这几日已经暗暗背熟了的,可一说到实质,却又结巴起来。
“是为了勇挑重担、稳定朝廷局势吧?”赵承成又替他说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赵村长真是说到本王心里去了!”
“呵呵!”赵承成冷笑两声,“王爷要是信得过我的话,就听我一句劝:南京城,咱们可不能着急先去啊!”
赵承成的话,朱由崧当然信得过。
但是让他理解其中的用意,却又超乎了他的认知能力:“赵村长啊!天下形势危急,可拖延不起啊!本王的意思,南京还是去得越早越好!”
“王爷的心思我明白,就是怕别人捷足先登,抢了你的皇位,对吧?其实不必杞人忧天,那至尊之位,非王爷莫属!因此咱们要更沉稳一些——与其上赶着找上门,不如让别人三请四请,来请我们去,这才好呢!”
“赵村长的意思是?”
所以说跟朱由崧这种智商不高,阅历又有限的人打交道,是最不容易的。
非得让赵承成把话挑明了不可!
把话说得太明白了,就显得没档次了。
却又非说明白不可……
赵承成暗暗叹了口气:“我的意思是,咱们把架子搭起来,别人才好仰着头跟咱们说话。说一样的话,声音也可以传得更远,不是吗?”
朱由松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同赵晨晨说了几句有的没的,终于退下返回自己暂住的那座小院了。
反正没有赵承成的支持和协助,就凭朱由崧自己和他手里那个太监田继德,他在这乱世之中寸步难行。
别人说是登基称帝了,就是想活下来都不容易……
而赵承成也并不是在随口敷衍朱由崧。
至少现在不会……
他这么故意一耽搁,果然就有人上钩了。
只是没想到,第一个来找赵承成的,居然是素来办事沉稳的史可法。
史可法派来了自己手下一位得力心腹,给赵承成送来了一封亲笔信。
这位心腹,往返赵家村和淮安府、南京城不知多少遍了,早就是赵承成的熟人了。
可这一次,他却没有工夫作半点寒暄,将在胸口焐热了的信交到赵承成手中,催促道:“相公吩咐了,是急事,请赵村长马上拆开阅看并写回信。小人就在这里等着,村长写完了,我便要立刻带回南京。”
看来史可法是真的急了。
对这位政治上的盟友,赵承成也不含糊,拆开信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便当场写好了回信,请那人带回南京。
而回信上就只有几个字而已……
那位仁兄蹙眉问道:“赵村长,回信就这么短?咱们虽急,也急不了这一会儿啊……”
“不!”赵承成语气坚决,“不是信不过你老兄。只是此事事关机密,留在纸上的字越少越好。老兄是吃了饭再走,还是现在就走?”
史可法派来的使者见赵承成一脸的严肃,更明白事关重大,连饭都来不及吃,只讨了些干粮,便将那张薄薄的纸条小心收入怀中,告辞返回南京去了。
赵承成却还不放心,叫上余庆祥,陪他一起回去,在路上以防万一。
而当余庆祥重回赵家村,已是七日之后,也就是四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