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上的钟声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品种红薯

    韩如雪家是韩庄的,离宋庄八里地。她中学时是在韩庄联中上的,上了两年高中,没有考上大学,招工到乡邮电局。

    韩如雪也不坐车了,骑了自行车上午八点半就来到宋庄,比预定时间早了一个小时。宋明早上六点和父亲去小岸头的地块里刨红薯。

    小岸头在宋庄水库的南岸两头,是父亲开的一片荒地,差不多一分地。今天种的一种红心叫做天津红的品种红薯,这是庄第一次从蔬菜公司购买的品种红薯苗。以往,他们都是自家育苗,长出的红薯品相一般。今年听方晴的母亲说蔬菜公司有一种天津红品种红薯,长的个大味甜含粉量高,父亲让他去接送方晴顺便带了一包种在了这块荒地上。

    没想到不知是品种好还是这荒地养了多少年地质肥,那红薯长得一秧刨出一堆小山,有的大得像个小枕头。要比邻家种的本地红薯多收不止一倍,直高兴得他俩越干越有劲。

    宋明有点饿了,随手捡起一个用红薯秧擦了擦泥土,咬了一口,果真又脆又甜。

    父亲原本想着这点地收不了多少,他们推着一个独轮车就来了。没想到收了这么多,他们只得先送回一车。

    宋明在车前拉着车绳,父亲在后面推着独轮车,又红又大的红薯堆得冒尖,他们把最大的红薯放在最上面,用红薯秧拢住,高高兴兴地往家推。

    路上乡亲见了,一个个惊喜地看看摸摸不住赞叹:

    这什么红薯呀,长得这么大,跟胖娃娃似的。

    父亲说,就叫娃娃薯吧。拿几块回家尝尝。父亲热情地停了车掐起一抱红著给他们。

    到了村口,他正低头弯腰地拉着车走,听到有人叫他,宋明。

    他抬头一看,是韩如雪。她推着自行车在村口站着。

    你怎么早就来了?

    嗯,心想着很远,没想到也没多远,这么快到了。

    宋明停下来说,那你先去村委会等着?

    我不想去那里傻等。

    那你先去我家坐坐吧。

    好呀。韩如雪和他一块走回家。

    母亲早做好了早饭在火边煨着。

    他们卸了车,韩如雪惊讶地看着这一堆红薯,搬起最大的那个说,我的妈呀,这是红薯?比一桶水还要沉了。

    母亲热情地招待着如雪,宋明到院里边端着碗喝饭边和如雪聊着,

    这种红薯是品种红薯,脆甜脆甜,红萝卜红苹果一样的。

    真的?如雪说。

    母亲已给她洗了几块,她也不客气,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说,果真脆甜!比我家的好吃多了。

    母亲给她装了一小袋,放在她的自行车前筐里,说,带回家尝尝。

    宋明匆匆吃了饭,又和父亲去地里推红薯,如雪也要和他一块去。宋明就推着独轮车,和如雪边走边聊。父亲和母亲也来了,但母亲走得慢,父亲只得在后面陪着母亲。

    母亲说,种了一辈红薯,头一次见长这么大的红著。这红薯秧是不是喂了肥的,不然怎么能长这么大呢?

    父亲说,早知道收成这么好,当初该让臭儿多买几包,种上几亩,磨了红薯粉,可比种麦子玉米能多挣不少钱呢。

    可不是嘛。这城里人就是比咱乡村人能耐,种个红薯也变戏法似的。母亲说,怪不得小胖妮吃得又白又胖的,也比咱这里的姑娘看着水灵灵的可人。母亲叫方晴叫小胖妮。

    想啥咧你这老婆子,父亲说,那可不是咱家能养得下的凤凰。我打听了,现在要想搁合城区边的一门亲,至少也得在城区买个房子。大小新旧不论,但没有是行不通地。现在就咱家这条件,就算把你我卖了也不够买个房角。

    唉。母亲叹了口气说,照你说,这咱得种多少年红薯才能在城里落个脚呀?

    臭儿要是不上学,这会儿咱俩都要抱孙子了。父亲说,他这一上学,咱们这里同番的好姑娘都被人抢了,现在想给他对个茬都不好对。

    也不知臭儿心理打的啥主意。母亲说,可不要学了华铮,至今找了几茬媒人也没讨上。

    又拉着父亲的胳膊呶呶嘴示意他看看走在前边不远处的韩如雪,悄声说,我看这姑娘看着挺对眼劲的。又是咱本乡本土地,随伙顺气的。

    你个老婆子,成了儿媳迷了不是?见一个好点的姑娘都对眼劲,都长得一幅咱家的儿媳相。人们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想着癞蛤蟆他老娘也想吃天鹅肉。

    去你的吧,你个老不正经。母亲说,你看看,要是小胖妮来咱家,我要给她洗个生红薯,她指定不会拿起来就大口大口吼喳吼喳地吃的。还怕弄花了她的口红。也不会抱起那娃娃似的大红薯,还怕弄脏了她那葱管一样白嫩的手指。

    说话间到了地头,宋明让如雪在岸上等,他推着车子进地里装红薯。

    小心些,这到处泥泥水水的,别弄脏了你的鞋子和衣服。

    如雪没等他说完,己一下从岸头上跳进地里,说,你以为我是仙女呀,脚沾不得地手沾不得泥的。我家也在刨红薯呢,我家就我和妹妹姊妹俩,我和你一样抡抓铙刨大坑拉大车呢。

    边说边抓起一团红薯秧拖到一边给宋明开路。

    咱都是乡土人,有啥泥不泥脏不脏的。如雪说,大不了回家了洗洗。

    父母赶了过来,再三劝如雪岸上等着劝不住,只得和她们一起拖着红薯秧装了红薯。

    宋明推独轮车的技术还不精熟,尽管他知道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活的道理,但在这沟沟岸岸坑坑洼洼的地方他难保不翻车吊轮栽沟里。

    如按往常,这种路段总是由他父亲驾辕掌把他只在车头攀了绳向前拉,过沟坎时回手扳着车头和父亲协调把车推拉拽抬地越过沟坎。

    可今天同着韩如雪的面他如还让老父亲驾辕掌把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可如果他推不好翻了车又怕招如雪笑话。

    车装好了,仍把最大的几个红薯压在最上面,又用一层红薯秧拢住。

    父亲刚好蹲身去推,宋明说,爹,让我推吧。

    你能扭好?

    试试呗,大不了翻了重装。宋明说。

    说得轻巧。父亲说着把车绊搭在脖子上。

    他爹,你就让臭儿试试呗。母亲说,咱这老胳膊老腿的迟早得让位。

    他多少年没推过了,手生,腰身合不住劲。我给他推上路让他练练。

    父亲扭着身子,宋明和如雪一边一个拉住车头的横木,和父亲一块把车推出了地头上了路,父亲让他接了手。

    你个高,绊短,放放绳子。对,好。父亲说。

    别把手握得太靠前,越靠前越使不上劲。

    把脊骨立直立正。对,不管屁股咋扭胳膊咋摆,只要脊骨竖直就翻不了。

    哎,要用腰劲,腰劲,别只扑尥蹒跚两条腿。

    父亲边在车前拉绳边不住地回头指点着。

    如雪走上前,说,让我拉吧,也不是多吃力,您过后面看着宋明。我看他推车扭秧歌呢,哈哈哈。

    母亲也在后面紧走慢跟,把车把放低些,别挑那么高,遇个坎一磕轱轳看你不栽了车头剨了鼻子。

    父亲只得把车绳交给如雪,走到宋明身边,一手轻把着车篓,一边指点着宋明。

    宋明看着如雪把拉绳搭肩头把绳套套在肘上弓着身子拉着,不时回头看看宋明笑着。

    她一绺头发柳条一样垂在脸庞,额上布满一颗颗汗珠,微微喘着气。

    到了家里,正好九点半,宋明赶忙洗了洗进屋去换衣服。如雪喊他,不用慌,说的九点半,十点半能到齐就不错了。

    果真如此。当如雪和宋明赶到村委会,还没有一个人影。

    走吧,咱出去转转。如雪说,反正一来就是好几辆车几十条人,大阵场偷不了。

    我想去你们学校看看,听妹妹说你们学校有了一个图书馆叫什么听月阁,还配了对联?

    嗯。

    我还听说你们学校有个精神病老先生?如雪问。

    不是精神病,那都是外面人胡传的。他以前受过一些迫害,精神上受了点打击,早恢复了。宋明说,他叫王凤孝,是宋庄学校的元老。

    哦。听说他可牛了,中心校刘主任找他说事都不好使。

    那可不。宋明说,王先生这人不求名不求利也不想当官,他就喜欢看个书研究个学问。谁要是学问比他强人品比他高,他给人鞍前马后也心甘情愿,否则,管你是什么大官小官,在他眼中什么鸟都不是,遇到装腔作势酒囊早包,他连愿意正眼看一眼都不愿意。

    这人可真少见。如雪说,我听妹妹如月说,他敢指着宋校长的鼻子骂他。

    都是传言。其实他也是个随和有趣的老头儿。宋明说,我和我的同事王华铮就常去王先生那里混饭吃,聆听先生教诲。

    哦。可见要是只听人传言,可真会三人成虎。如雪说。

    她们边说边走到了学校。

    如雪忽然好像有意无意地问:

    我还想问问你,你这一段时间为什么不去寄信了呢?那一沓厚厚的需要两张邮票的信。

    对,还有那个叫方晴的收信人,是你同学吗?

    母亲叫方晴叫小胖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