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1990
繁体版

第16章:反向砍价

    今天要做的事很多,刘红娟能帮自己当然更好,争取上午把食材处理好,顺便把红油炼出来来,下午穿串。

    食材还好说,炼红油比较费事,辣椒用文火炒酥,再用镭钵捣碎,这一步最是消耗体力和时间。

    镭钵比海碗还小点,一次弄不了多少。

    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傍晚的时候就可以去街上开始第一次售卖。

    下班高峰期,街上人流量激增,学校的学生也放学了。

    学生群体中,当属小学生最爱吃零食,关键是现在的小学门口压根就没有多少零食可吃,完全可以抢先占领这一片高地。

    在沈浪的预想中,麻辣串的主要消费群体,并不是成年人,而是一般都有几毛零花钱,且相对嘴馋的小学生。

    刘红娟在一旁晾衣裳,不时偷瞧沈浪一眼,目光打量着茶几上沈浪买回来的大包小包。

    昨天吃饭的时候,沈浪并没有对刘家人隐瞒自己要做买卖的事,顺便把自己对刘弘刚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刘爸听后,立刻就发话了,表示沈浪愿意借住多久都可以。

    至于这其中有几分是因为沈浪酒量不错,那就不得而知了。

    刘红娟当时也在,自然知道沈浪买这么多东西是要去做买卖。

    只不过不知道具体做什么。

    她的猜测与刘弘刚一样,都以为沈浪要去开饭馆。

    毕竟别的买卖,貌似也不是需要买土豆、辣椒、豆油、大料这些东西。

    但是……地方都没有,饭馆开在哪儿?

    这是个问题,刘红娟想了一夜都没想明白,心中好奇越发盛了几分。

    刘红娟晾好衣服后,端了根马扎过来,坐在门口,“大浪,该怎么弄,你教教姐。”

    “很简单,用小刀把土豆皮削了就成,皮儿稍微薄点,这土豆小,削多了就该剩不下了,就像我这样,”

    沈浪做示范的同时没忘了提醒一句,“娟姐你千万要注意安全,别割到手,女孩子的手破相了不好看。”

    “哪儿能啊!这点小事儿姐还是能做的。”刘红娟白了沈浪一眼,自己又不是三岁小孩儿,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划伤自己。

    有了刘红娟的帮忙,食材处理慢的问题迎刃而解,两人一起动手,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做完了。

    小土豆全部削皮,薄豆干被切成一个个小方块,长款大概1厘米左右。

    看了眼时间,才不到十点,时间还很宽裕。

    撇下刘红娟一个人收拾战场,沈浪自己开始炒辣椒,着手调制红油调料。

    刘家用的也是蜂窝煤炉,就在茶几边。

    捣辣椒面和大料粉是慢活儿,沈浪足足用了两个小时才搞定,快到中午的时候,一盆红油被他调制了出来。

    五斤豆油一滴不剩全炼了。

    将土豆煮熟,薄豆干等食材改刀焯水,沈浪最后在煤炉上烧了一锅水。

    算算时间,竹签差不多要来了,这锅水烧来高温消毒用。

    直到吃过午饭,一对爷孙出现在了刘家门口。

    打头的可不就是早上沈浪在菜市场遇到的老人?

    老爷子手里拎着两捆用竹条捆好的竹签,半大小子手里提着三捆,看他年纪,应该在十五六岁左右,憨憨的,略有些腼腆。

    沈浪连忙迎上,“大爷,你怎么也来了,这一坡走上来,多累啊!”

    “不累不累!老头子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早就习惯了!”老爷子满面笑容,精神头很足。

    也是,马上就要拿钱了,能不高兴么。

    寻常时候在菜市场卖簸箕、刷把什么的,几天都挣不了5块钱。

    这才多久?

    半天而已。

    老爷子在来的路上甚至在想,要不要少拿点,这钱挣得太容易,烫手,用着心里也不踏实。

    于是,现在他开口了,只要3块钱,一天的工价差不多也就这点。

    华夏的劳动力过盛,卖力气很廉价。

    “啥?只要3块钱?”

    沈浪懵逼了,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反向砍价?

    我出6块,你倒好,直接反向砍掉一半价格可还行。

    “这钱来太快了,老头子哪儿能踏实花?几根破竹签,值不了几个钱。”老爷子依旧坚定。

    沈浪沉默了。

    并不是在考虑要不要接受老爷子的反向砍价,而是惊叹于老人的淳朴,惊叹这个时代的淳朴!

    沈浪有理由相信,这个优点绝不仅存在于老爷子一人身上,像老爷子一般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所求的只不过是吃饱穿暖平平安安而已。

    这般可爱又淳朴老人,沈浪自然不忍心吞了人家的血汗钱,即便这是老人自己提出的建议。

    “大爷你还真是实诚人。”

    沈浪脸上露出了一缕笑容,“不过……大爷,我这人很轴,说了给多少钱,一分都不会少你的,难道你非要逼我食言而肥?这钱你要是不收,竹签我可就不要了!”

    “你这……。”

    老人慌了,他的确不想赚那么多,但没说一分钱也不想赚啊!

    见到老人眼中的慌乱,沈浪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将一叠零钞,总共6块钱直接塞进了老人手里,自己提着竹签到了煤炉旁,准备煮竹签。

    就在这时,沈浪突然想起了什么,“大爷,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让你这大孙子帮我半天怎么样?我现在很缺人手。”

    见爷孙俩都疑惑的望着自己,似乎在问要帮忙做什么时,沈浪指了指不远处已经焯过水的食材,“就把这些菜串到竹签上就行,晚点我和他一起去你家一趟认门,说不定我还要买很多竹签。”

    “哎哟,这有啥可说的,福娃你还杵着干啥?赶紧把竹签放下,搭把手。”

    老头子高兴坏了。

    也不知道他是因为能让孙子帮忙给沈浪做事高兴,还是因为沈浪还要买更多竹签高兴。

    从后续的聊天中,沈浪知道了爷孙俩的名字。

    老爷子叫王云明,竹编手艺精湛,王家代代相传。

    大孙子名叫王福,小名福娃,上个月刚满十六,初中没读完就回家待着了,还是穷闹的,家里就种了两亩地,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竹编物件。

    奈何这玩意儿的销量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糊口。

    听老爷子说,忙完春耕,他家老大、老二就准备跟着同村的年轻人一起去鹏城打工,给人建筑工地提混凝土、搬砖,一个月给一百六十块钱。

    全家都挺期待。

    家里人期待顶梁柱挣钱回家盖新房,顶梁柱期待去鹏城开眼界。

    90年的陵江与鹏城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况且现在的陵北区,也不是陵江最繁华的地段。

    陵中区才是,大名鼎鼎的朝天门码头就在哪儿。

    “能出去看看也不错!”

    沈浪暗戳戳的想,没准儿以后王家这俩顶梁柱在鹏城还真就发迹了呢?

    改命不需要逆天,靠自己就行!

    过来人沈浪表示,自己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