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人物
繁体版

第四章 北境之狼

    这边药师跟李少卿相互沉默着喝酒,两人没有说话,药师知道李少卿的想法,李少卿平时的时候不管是新兵还是下层上层将领,都能够相处的很好,平时的时候打打闹闹,能够收敛一身的修为跟新兵老兵摔跤干啥的,三天两头眼睛肿,脸青,啥的,彼此之间下手一点都不客气,好像就没有什么李少卿在乎的事情,李少卿治军,上下一心,攻同出,退共返,势如野火。

    李少卿不好说话的时候是真的谁来都不好使,曾经有李二皇帝陛下的亲戚,仗着跟李少卿说过几次话,喝过几次酒,跟李二还有李少卿的关系好像挺不错的,李少卿每次喝酒都是兄弟长短,两人荤段子啥的都来。李二皇帝委派,亲自到军中来监军开始来到军营的时候两人就像几十年没见面的亲兄弟一样,又是搂又是抱的,家长里短什么都聊,两人一醉方休,可是军营之中胡乱耍了几次威风之后李少卿就不怎么待见他了,最后仗着关系,夺指挥权,导致一个小队差点全军覆灭之后,那支小队也没有出现伤亡,李少卿出手就杀了对方,哪怕那人是李二的亲戚,关系还不错的那种,那又如何?

    喝完酒后,李少卿转身就走,至于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追杀啥的等发生了再说。

    李少卿此行的最终的目的地北境,哪里有大唐一直以来最强大的对手,用强大的对手为大唐养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士,不畏死,有节,有骨气。李少卿回头看看那长长的队伍,心想,总要为大唐留下一些流淌着热血,还有脊梁可以支撑起大唐的繁荣昌盛,大唐的脊梁骨以后就只能是眼前这些人了。

    在北境,天高皇帝远,以后就只能自力更生了,离开的时候就想好了,大唐皇帝陛下脾气再好也不可能在卧榻之侧容他人酣睡,就算是皇帝陛下同意,周围的群臣那个能同意,不告而辞本来就是自古以来的大忌,李少卿擅带兵马离开,不管是世出于什么原因,一国之重器,怎么能够谁想动就动,皇帝的权威,国家的安全等谁来考虑,所以不少人是要求处死李少卿的。

    皇帝陛下力排众议,没有追杀这支看来如同谋反的军队就已经是天大的仁慈,更何况还没有让军队就地解散,围追堵截,李少卿有天大的理由都不该如此作为。

    草原上的吉利可汗是个有雄才伟略的主,如果不是时间不对,时机没有衔接上,估计现在的大唐的半边河山都已经被纳入版图,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个部落的民众生活不下去了,趁着秋马肥壮的时机,年轻男子一人双骑或三骑,人轻马快,一路来去如电,势同破竹,锐不可当,烧杀抢掠,一路如蝗虫过境,铁锅,粮食,女人,鸡鸭牛羊等等,有一样算一样,有什么拿什么,官兵又不太能防御的住,何况这几十年间,战争不断,内忧外患颇多,谁还顾忌边关百姓的死活,城破,所有人难逃一死,侥幸逃过一命又能如何,要粮没有,最终还是要一死,边关民风彪悍也就这样养成了。

    如今,吉利可汗一统草原上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部落,整合兵马资源,当然,依靠的不仅仅是他的刀快,还有对各个部落的承诺,看到了可以更好生活的愿景,毕竟,草原上虽然有最快的马,最肥美的牛羊,还有辽阔的天地,可在这片土地上想要生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到每年的冬季,是草原上最难熬的时间,遇到有些年特别冷的时候,满圈的牛羊冻死冻伤不知多少,更有甚者,部落死伤惨重,大一些的部落还比较好说,抵御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强,弱点的牛羊冻死就只能等死了。

    这样的情况下,每个马背上的男儿都威武雄壮,马背上生马背上死,一生都交到了马背上面,弯弓搭箭射天雕,手中弯刀砍出一片辽阔天地。

    吉利可汗,一生带着传奇色彩,如今人生刚到中年,身材高大,足足比一般人高出来一个头的高度,头发比较松散,脸上的胡子像是钢针一样,双目如电,不怒自威,身上带着不可一世的霸气,开的最强的弓,骑得最烈的马,一杆长枪命锥,开拓山河的气势,这样的人不要说是坐在王位上,就算是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侧目,多看两眼吧。

    此刻,身后跟着数十骑兵,几个人站在距离武威最近的比较周围稍高的土坡上面,虽然周围还有数十人,但是一人占尽天地颜色,任谁来了都会将目光放到他身上吧。

    李少卿站在城墙上,虽然两人距离比较远,但是目光好像凭空交汇到一起,两个人都有了强烈的感受,就像是生命中的宿敌,虽未谋面,但是都感受到了彼此的存在。

    李少卿刚到大唐北境最北的地方,大唐的东就是蛮荒之中的蛮族,往南是整年都被阴雨覆盖的南方,充满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说含沙射影等,以前只是听说过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往西是鬼蜮,充满着魑魅魍魉。

    此刻的李少卿往京城的方向看去,亲自操练兵马,夫人同刚五六岁大的李翊在院子里收拾着院落,李翊沉默寡言,虽五六岁,但是没有一点孩子的朝气,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或者在家族或者家人的逼迫下练习武艺,就李翊蹲在院子里面看蚂蚁搬家,一动不动。

    就在李少卿离开后,京城的几大军镇就离开了,虽然没有给俸禄,皇帝陛下还是捏着鼻子给了李少卿一个镇北军的头衔,最让李少卿感到高兴的就是每个士兵都有兵籍吧,虽然没有俸禄,但好歹不用算作是乱兵了。

    于此同时,李少卿一路走来的盘算开始生效,在中原留下来一部分人,然后全国开始在比较大一些的城市出现了一家镖局,镇远镖局,还有就是,镇远镖局周围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一个个不大不小的商贾之家,镇远镖局开始跟这些已经在国内的生意很少,倒是跟草原上互通有无的比较多。

    镇远镖局的生意不是一开始就顺风顺水的,既然是刀尖舔血的事情怎么可能简简单单的就做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