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大宋
繁体版

第十章:拜相

    六月的天,渐渐热了起来……

    户外的虫鸣一夜未息,人也变得慵懒了。

    此时,大宋,捶拱殿!

    因为一人而争吵不止,激烈的争论声吓得虫鸟不敢飞鸣!

    官家,臣不敢苟同王司柬所言!

    国之重器,岂能如此轻易授予他人!?参知政事,乃我朝副相,范枢相何德何能,能得如此国家重器!侍御史蒋堂大声斥责道。

    臣附议!侍御史段少连出班附和道:

    国朝权柄应有能者居之,参知政事非大功者不可得也!

    “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参知政事能否,生民休戚赖焉。

    哼!说的好听!司谏王素冷哼说道:

    段御史怕是避重就轻了吧?范枢相怎会是无功者人?

    庆历二年

    西夏李元昊分兵两路进攻我大宋,定川寨一役我军损失万余人,招讨副使葛怀敏等十六位部将薨没,国朝大震。

    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

    如若不是范枢相修筑大顺城,遏止白豹城、金汤城一带的西夏军进犯,同时,修葺细腰、胡芦等军塞,切断敌军通路,使明珠、灭臧两部族安心归附我大宋,则边疆危矣!

    十月,又是范枢相亲率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来进行援救,西夏军队闻讯后立即撤出边塞。

    去岁,李元昊上疏请求议和,在范枢相主导下,使得我大宋边境安宁了下来!

    范枢相于国有大功,且才华名望有目共睹,怎会没有资格进位参知政事?就是平章事也无不可!

    不可不可,王司谏过誉了。范仲淹赶紧出班说道:

    官家!臣认为段御史说的对,臣虽有微末小功,但还不足以授此大位,贸然进位,臣惶恐!

    坐在首位之上的赵祯平静的说道:

    爱卿有王佐之才,天下人皆知!王司谏所言句句在理,对西夏之战于国有大功,而今主持新政,成绩斐然,该是给卿家授功的时候了,卿家还是不要推辞了!

    臣谢官家盛赞,然臣之功全赖官家调度有方,指挥有度!不敢因此邀功受赏,还望官家收回成命!范仲淹俯身道。

    范卿就不必过谦了,参知政事一职虽然重要~然卿之能任之绰绰有余。能者多劳,爱卿又身兼新政革新大任,执掌参知政事也可方便为君分忧!赵祯劝解道。

    官家圣明!范枢相受任参知政事当之无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范枢相为国殚精竭虑,又身兼要职,若能执掌副相,对改革新政必然大有益处!欧阳修持笏俯身道。

    官家,臣要弹劾王副相!

    此言一出,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怎么回事?正在讨论范仲淹一事,怎么突然就弹劾起来了?这画风突变的太快了吧!大殿众人,此时表情各有不同!

    只有王举正副相闻言目瞪口呆,哦!我好好的呆着一句话没说也能找着我的麻烦!何其无辜也!这些个谏官果真没有一个好东西。

    余靖可不管众人做何心思接着说道:

    王副相作为参知政事多年,碌碌无为,遇事只知明哲保身,于国于民何其不公也!?国朝大事他不谏言,选职任能他不说话,在其位不谋其政!望官家罢其副相职位,让闲于人!

    欧阳修附和曰:王副相懦默不任事,身居高位,却懒政怠政,毫无建树,恐,下层官吏学之,误国误民,臣亦请求官家罢免之。

    臣等附议!谏台众人附和道。

    王举正闻言羞不可当,原来以为自己不惹事就不会出事,没想到…

    官家!臣有罪,臣误了国事!请官家念在臣跟随官家多年的份上,垦请臣致仕!王举正跪地伏身道。

    赵祯其实早有罢免其心,不过还是出言安慰道:

    卿家不必如此!请起身!

    爱卿这些年劳苦功高,于社稷还是有功的,怎可轻言致仕!如此,岂非国朝之损失!然,众卿家弹劾于你,也不能不做理会!嗯……卿家就转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吧!

    臣领旨!谢官家!王举正可谓是郁闷至极!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范卿,王卿既已离去,参知政事又不可无人,为国家民生计,是以,朕就任卿为参知政事,由杜相公负责拟诏,明发天下!赵祯看着范仲淹道。

    官家圣明!一众改革派大臣兴奋道。

    臣领旨谢恩!范仲淹无奈道。

    后宫正在南苑书房认真读书的张良知道最近一年是新政派和保守派激烈交锋的时候。

    张良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自是知道北宋赫赫有名的庆历新政,看似如火如荼的新政,却因为保守派的阻力,最终不过一年就宣告结束了。可惜自己年纪小,人微言轻,虽有心改之,无可奈何!

    庆历新政对北宋的影响不言而喻,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王安石变法!

    如今最兴来没有像历史一样夭折,那么堂兄赵宗实就不会被封为太子了,自己可是正宗的皇室继承人!

    还好大宋离靖康耻还有百十年的时间,自己有的是时间改变历史的车轮,不让那个汉民族最耻辱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