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大宋
繁体版

第十九章:开始了

    包子,热乎乎的包子,刚出笼的包子!又香又大又好吃…

    羊肉汤,羊杂汤嘞……喝上一碗保你一天暖洋洋嘞……

    天还没亮,开封城就响起了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组成了大宋的民间烟火。穷苦的人总是忙碌的,所图不过碎银几两,家人温饱,可这有时也是奢望!

    大宋朝的官员工资可是有名的高!就说包拯吧,后世人都知道的包青天,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可他的工资一年要有一千贯,折合人民币大概一千六百万,还有三千亩的职田可以出租,你说他用的着去贪那几两碎银吗?!

    还有苏轼,都知道他发明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有时候还很穷困潦倒,可他的工资也很高的,被贬到密州的时候一年还能拿三百多万的工资,只是他花钱如流水,见到贫苦人家就给钱,又好朋友,爱捐款!所以他的钱花的很快,俗称月光族。没钱了就问苏澈借,有时被贬的有点远,借的钱一时半会也到不了,就只能潦倒几天了!

    所以,大宋朝的士大夫个个都有钱,只要自己不作。

    士大夫有钱,可钱从哪来?还不是百姓的血汗钱吗!可又有几个士大夫可怜天下百姓呢?!

    何为政治斗争?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倾轧吗!动了他们的奶酪,能不跟你翻脸吗!?是以真的关心老百姓死活的官员又有几个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天还没来亮,坐在马车上正在吃包子的王拱臣不疾不徐的等待着,仿佛外边的一切都和他无关!

    吱….吖….随着一声吱吱吖吖的响动,王拱臣,下了马车,整理了一下官服,缓步走向大宋最高的权力中心。

    福宁殿!

    “官家!王中丞已在殿外等候!”门外镣子恭敬的说道。

    赵祯一愣,疑惑道:

    “嗯?这么早?可是有什么急事发生吗?”

    “回禀官家,臣不知!看王中丞脸色不太好看。”镣子躬身道。

    “让他进来吧!”

    “官家!”刚进门,王拱臣就急匆匆的喊道,“臣,参见官家!”

    看着王拱臣焦急的神态,赵祯心里一咯噔,忙问道:

    “王卿这么早急匆匆的见朕,有何事?”

    “官家请看!”说着,王拱臣从袖口中拿出了一个折子,一旁的镣子急忙接过去,递到了赵祯的面前。

    看着赵祯接过去折子后,王拱臣继续说道:“官家,这是臣无意间发现的,臣不敢怠慢,所以就一早赶进宫面见官家。官家!臣请官家治富弼石介之罪。竟敢用伊,霍比喻自己,霍光何许人也?简直骇人听闻。此外,竟敢谋划废立之事,何其不忠也?所行之事大逆不道,有违人臣之礼。臣请官家诛杀此獠!”

    赵祯刚一看,还很气愤,但转念一想又感觉不对,此事疑点重重,况且富弼此人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忠君爱国,沉稳大气!像这种蠢笨之事,断然不会做的。

    放下折子!看着义正严辞的王拱臣,赵祯说道:

    “爱卿请坐下说,镣子,搬个椅子!”

    “谢官家!”王拱臣起身拜谢道。

    “爱卿所奏之事,朕已知晓,此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爱卿请先回去,待朕查明缘由,定会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王拱臣却不会如此好说话,不然不是白来了吗!

    “官家,此事证据确凿,事实具在,且有石介亲笔书信,还有什么可查的呢?臣请官家着大理寺对富弼严加审问。”

    看着王拱臣这幅不死不休的样子,赵祯也是无奈道

    “爱卿忠君体国,高风亮节。此事过于重大,富弼又是我朝枢密副使,不可轻动。朕会着人祥查此事,若真是如此的话,再定罪不迟。”

    赵祯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王拱臣就是再头铁,也不好再坚持了。虽然明知道赵祯在袒护富弼,但也知道,只靠一份奏章想扳倒一位大臣确实不可能。本就是让此事在赵祯心中埋下根刺,不然后面的戏该怎么唱呢!”

    “是,官家!官家圣明,臣告退!”王拱臣躬身拜道。

    目送王拱臣出了大殿,赵祯也没心思继续在此处理政务了,一天的好心情,都让他给搅没了。赵祯心里清楚,此事还没完,这些人不光是要把范仲淹撵走,还要把富弼赶走,如若富弼再离开,那新政不就麻烦了吗!真是一刻也不让人消停!

    转头问向旁边垂头站立的镣子道:

    “镣子,摆驾仪凤阁,朕也有几日没见到最兴来他们了,今日就不看奏章了。”

    “是,官家!”镣子恭敬的答道。

    ……

    仪凤阁!

    “最兴来,最近功课如何?有没有偷懒?”坐在椅子上的赵祯懒洋洋的问着张良。

    “回爹爹,儿臣不敢懈怠,王先生博学,严厉,儿臣在王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欢喜还来不及呢,怎能偷懒呢!”张良回答道。

    赵祯看着慢慢长大又懂事又聪慧的张良,满意的点了点头。

    “嗯!你能如此上进,爹爹很高兴。那爹爹问你个问题,上次王先生说,你能借古说今,还对现在的时政提出不解之惑。那你能告诉爹爹,你对我朝目前推行的改革有何看法吗?或者这样说,你感觉此次新政革新能否达到目的?赵祯也是心血来潮,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张良就下意识的问了这个自己都看不明白的问题。

    问完赵祯就后悔了,最兴来才七岁啊,能懂什么?就算读了点书,明白一些道理,但这岂能是读书就能理解的!很多大臣宦海沉浮一辈子,也可能悟不透。自己这样问,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万一打击了最兴来的积极性可就不美了。

    赵祯刚想收回刚才的问题,就听张良的声音传来了。

    “爹爹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看着张良一本正经的样子,赵祯觉得很可笑,但还是鼓励的说道:

    “你我父子之间,何必如此作态,难不成你说了真话,爹爹还能治你的罪不成!想什么就说什么吧,爹爹不会怪罪的。”

    “那儿臣就实话实说了,儿臣以为此次革新必败无疑!”张良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