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大宋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改革失败

    天气越来越冷了,韩琦等人的心也如同这天气一样,凉哇哇的。

    杜衍因为女婿的原因,自知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同僚必定会对自己进行攻击,与其被撵走,还不如自己走,省的到时候难堪。

    很快杜衍的折子就被批了,免去了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职务,外放兖州。杜衍从拜相到被免总共才一百二十天。可谓史上最短的宰相。

    仁宗赵祯迫于朝廷内外的压力,下诏废除了范仲淹,富弼等人的京官保任叙迁法,磨勘法,荫子法等一系列新法。新政各项措施都被废止,科举考试仍用旧法。

    而范仲淹,富弼被贬,杜衍被罢相,韩琦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有力也无处使。新政派大臣陆续被贬,剩下的已不足以支撑大局,韩琦虽心有不甘,可也无可奈何,只能上疏为范仲淹富弼等人鸣不平。

    韩琦奏曰:“官家,杜衍,范仲淹,富弼等人,为了陛下的基业,日夜操劳,努力实施新政,革除旧有的弊端,实在是劳苦功高,不应被罢免。”

    然,奏疏被送入宫中,并没有得到回应。韩琦无奈,只能请求外放。

    很快,韩琦的折子和杜衍一样,刚进宫,就被送出来了,一同来的还有新的任命书,罢韩琦枢密副使职务,迁为资政殿学士,知扬州。

    没过几天,欧阳修,余靖,蔡襄等人陆续被罢免。至此,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这样失败了。

    新政失败是必然的,张良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有些可惜。

    新政虽然失败了,但也给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仪凤阁!

    此时的张良正在摆弄一个个小泥块,这是张良委托将作监烧制的,不多,只有一百多个泥块。只见张良把他们仔细的排列在木框里,压紧以后,小心翼翼的滚上一层墨汁,然后向一张白纸上贴了上去。

    张良此时很是激动,这可是古代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不错,就是活字印刷术。

    历史上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在庆历年间,但是具体哪一年已无从考证,而且毕昇发明出来以后就死了,当时并未传播开来。

    但张良可以,张良可不想此项发明被埋没几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颠覆性的作用。在此之前,中国古人印刷工艺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要知道西方使用雕版印刷比中国要晚四百年,等活字印刷术传过去之后,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开始。

    张良可不想如此重要的发明过早地被西方人拿去,最好永远对其封闭制裁。

    张良小心翼翼的拿开模版,看着白纸上出现的一排清晰的字迹,很是兴奋,成功了!哈哈…..张良不自觉的哈哈大笑起来。

    后世记载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而且还记载毕昇也用过木头的做过雕刻,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好在张良基本功扎实,又在图书馆泡了几年,要不然虽然知道活字印刷术的厉害,但制作工艺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出来的,需要大量的实验和精力去完成。

    由于张良的身份,完成这项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有成熟的制造工艺,和大宋最好的工匠,没有道理不成功。

    起初张良让将作监监丞黄文路制作的时候,黄文路还以为张良小孩过家家呢,但张良毕竟是皇子,将来极有可能是太子,黄文路虽有不解,但也没有推辞,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只说两日后给张良送到仪凤阁来,请张良宽心。不得不说将作监的师傅雕刻手艺就是好,字体雕刻的方方正正,大小相同。所以张良也是很满意的夸奖了一番,并给了一些赏赐。

    看到桌子上的成品,张良知道,这可是打响自己名气的第一枪,只是委屈了毕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