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阳居士诗集
繁体版

文言篇(五)

    五老赋

    夫五方之广漠,孕化无穷;五老之高迈,道映千载。今欲述其盛德,颂其至仁,故作歌赋一篇,以志永慕。

    东方之老,名曰苍精。坐镇东海之滨,颜如朝霞,目光炯炯,犹能照见千里之外。其德行溢于四海,智慧若深渊,不可测量。苍精之治,春风和煦,万物生长,百姓安居乐业,不知饥馑之苦。

    南方之老,号曰炎黄。居南岳之巅,面如烈火,声如夏雷,威仪足以震慑群雄。炎黄之仁,如烈日之下,必有浓荫。其治下,教化普及,礼乐盛行,人民和谐,无有纷争。

    西方之老,名为白帝。守西域之隘,鬓如霜雪,眉宇间透露着刚毅之气。白帝之智,犹如秋水澄澈,洞察世间百态。其政,公平无私,法度严明,商旅往来,皆得其所。

    北方之老,称冰魄。立北冥之畔,气若寒冰,意志坚如磐石。冰魄之勇,凛冬腊月,亦能破冰而行。其令下,民不畏寒,勤劳致富,国力强盛,边疆稳固。

    中央之老,谓黄帝。坐镇中原,德配天地,行如流水,恩泽润及草木。黄帝之道,深根固本,万世师表。其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明昌盛,为诸国之冠。

    五老者,各司一方,其德合天地,其功参造化。东方春生,南方夏长,西方秋收,北方冬藏,中央四时之交,调和阴阳。五老之间,相得益彰,共济天下。

    苍精以仁心育物,炎黄以义理治国,白帝以智断事,冰魄以勇定乱,黄帝以德服人。五老之道,光明磊落,照耀千古。

    是以天下之人,无论贵贱、贤愚,皆仰望五老,心怀感激。歌其德,传其名,愿五老之精神,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此赋虽未能尽述五老之万一,然其意已显,其情已陈。愿后世之人,读此歌赋,思五老夫四御者,天地之柱也,乾坤之纽也。吾今欲以此赋,绘其神韵,颂其伟业,难以尽述。然试以简括之言,略表其妙。

    四相赋

    鸿蒙初判,太极生两仪,四御立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守一方,镇守四极。青龙腾云驾雾,白虎啸傲山林,朱雀舞翔九天,玄武沉稳厚地。四者之间,和而不流,动而不乱,静中寓动,动中藏静,是为天地之大和谐也。

    青龙者,东方之神灵也,其色青碧,象征着生生不息之力量。角似鹿,头似驼,鳞似鱼,爪似鹰,眼似蚕,腹似蛇,足似蜃,尾似牛,有龙之形而无龙之害。其出也,云雾缭绕,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春意盎然。

    白虎者,西方之守护也,其色素白,代表着金秋收获之丰硕。翼如鸟,声如钟,牙如猪,尾如蛇,背如龟,蹄如马,须如羊,有虎之威而无虎之暴。其行也,霜雪清冽,秋高气爽,谷物成熟,丰收在望。

    朱雀者,南方之神禽也,其羽朱红,寓意着热情与光明。喙如鹤,颈如蛇,翼如蝠,尾如鱼,爪如鸡,目如鸟,声如凤,有鸟之美而无鸟之狡。其飞也,烈焰腾腾,阳光灿烂,草木茂盛,夏日炽烈。

    玄武者,北方之神兽也,其躯黝黑,象征着冬日沉静之坚韧。头似龙,身似龟,鳞似鱼,爪似鹰,尾似蛇,眼似狮,声似牛,有龟之坚而无龟之慢。其坐也,寒冰凝结,雪花飘洒,万物休眠,冬眠静谧。

    四御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承。青龙宣化春风,白虎肃杀秋霜;朱雀照耀夏阳,玄武凝聚冬雪。四时更替,岁序更新,皆因四御之调和而得其宜。

    若夫赞四御之功,非五千言所能穷尽。然吾尝试以简约之言,略述其美。四御者,天地之华盖,宇宙之瑰宝。其神妙莫测,其威力无边,其恩泽广被,其德行深厚。

    是以,吾人当以虔诚之心,感念四御之恩德,崇敬四御之威仪。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四御庇佑,乾坤永宁。

    三官赋

    昔在混沌初开,乾坤未定之际,天地水三元,各有主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济世,三者并尊,共掌宇宙之秩序。今吾欲抒己意,颂此三官,以彰其功德,昭示后世。

    天官,乃诸天之首,主司赐福延寿。彼坐紫微之宫,俯视群生,手持玉册,记人之善恶。凡有善行,天官赐之以福;凡有恶念,天官儆之以灾。其德如春日之阳,温暖而明媚;其威如秋霜之降,凛冽而不可犯。故众生皆仰望,祈天官赐福,得以安居乐业,享尽天年。

    地官,掌人间善恶之衡,主生死轮回之事。彼居幽冥之府,洞察人心,握生死之簿,断人善恶之报。凡有冤屈,地官为之平反;凡有罪孽,地官为之赦免。其仁如大地之母,慈爱而宽容;其正如秤砣之平,公正而不偏。故世人皆敬畏,望地官明断,得以善恶有报,轮回有序。

    水官,主治水族,保江河湖海之清。彼巡四海之内,听潮起潮落,持节杖,御水旱之灾。凡有污染,水官澄之以清;凡有干涸,水官沛之以润。其智如流水之灵,机敏而不竭;其恩如甘霖之降,滋润而不求。故百姓皆感怀,盼水官庇护,得以水域安宁,生灵兴旺。

    三官大帝,各司其职,共维天地水之和谐。天官以福泽天下,地官以正义裁断,水官以清净护生。三官之德,如日月星辰,照耀四方;三官之威,如山川河流,镇守八荒。是以众生皆感恩戴德,歌颂三官,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夫三官之治,非徒在于赏善罚恶,更在于教化人心,引导众生向善。天官以慈悲为怀,地官以公正为本,水官以智慧为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

    然而,三官之德,非言语所能尽述,非笔墨所能描绘。其深远之意,其博大之情,唯有心存感激,行为善良,方可略窥一二。吾虽才疏学浅,敢不尽力而为文,以表我心。

    故此,吾愿以此赋,献于三官之前,愿三官之光辉,永照人间,愿三官之恩泽,永滋万物。吾亦愿以此文,启迪世人,使人知三官之德,感三官之恩,行三官之道,得三官之佑。

    如是,则天地水三元和谐,万物各得其所,天下大同,岂不美哉!

    昔者,三才分列,天地人定矣。天之高也,星辰布陈;地之厚也,山河壮丽;人之灵也,圣贤辈出。而天官,乃群星之长,位列紫微,主司造化,掌人间祸福,其尊荣也,如日月之照耀,如风云之变化。

    天官之职,非比寻常。执宇宙之纲维,握阴阳之枢纽。其名号繁多,曰太白,曰岁星,曰荧惑,曰辰星,曰镇星,曰列宿,曰斗数,各有司守,各有序次。其运行也,不忒于度,其辉映也,不爽于时。是以,四时轮转,八节更迭,皆由天官之精察,皆因天官之明断。

    若夫天官之威仪,可谓盛矣。其居紫微垣中,左辅右弼,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中有勾陈、北极、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诸星拱卫,璀璨夺目。其行宫也,驾以飞龙,曳以流云,风驰电掣,雷动风行。其视下界,如观掌中之物,其听万民,如闻咫尺之声。

    天官之德,亦昭昭矣。其仁如春,润物无声;其义如夏,炽烈有度;其礼如秋,肃穆有序;其智如冬,冷静无紊。其赏善罚恶,公正无私;其施恩降福,慈爱无疆。故天下之人,仰观星辰,俯思德行,皆知敬畏天命,皆愿顺承天心。

    然而,天官之责,重矣。其必审时度势,明辨善恶,平衡阴阳,调和风雨。其必洞察人心,知其所欲,知其所惧,知其所难。其必广纳百川,不拒细流,其必包容万物,不失一隅。其必勤于政事,不敢懈怠,其必谨于教化,不敢荒废。

    吾今仰观天象,见天官之光明,照我中华,照我河山。吾今俯察人事,见天官之影响,泽我百姓,泽我社稷。吾今内省己身,见天官之教诲,正我思想,正我行为。吾今外观世界,见天官之轨迹,引我前行,引我向上。

    故作此赋,以赞天官,以颂天官,以寄吾心,以表吾志。愿天官之光,永照人间,愿天官之德,永范人心。愿天下有志之士,得天官之助,成大业;愿天下苍生,得天官之佑,享太平。

    天官之妙,不可尽述;天官之神,不可尽知。但愿吾辈,心存敬畏,行持谦卑,以应天官之德,以合天官之道。如是,则天官之赞,不徒为文辞之美,实为人心之诚。

    昔有三元,天地水府,各司其职,共维宇宙。今吾欲以笔墨之微功,咏赞地官之伟业,述其德行,颂其功绩,以垂范于后世。

    地官,乃三官之一,掌幽冥之事,判善恶之报,为人间阴阳之枢纽。其位虽隐于世,其德昭于天。地官之职,非但司命之神,亦是教化之师,惩恶扬善,维护人伦之大序。

    夫地官之德,静若处子,明如皎月。其心慈悲,如大地之母,包容万物;其行正直,如古松之姿,不屈不挠。地官之下,众鬼差役,皆服其威,畏其法。地官之庭,簿册堆积,记载生死,无一遗漏。

    地官之能,洞察秋毫,审断如神。其眼中,善恶分明,无所遁形;其手中,权衡公正,不偏不倚。凡入幽冥者,必受其审判,罪大恶极者,自受其罚;行善积德者,自有其赏。是以世人敬畏,不敢妄为。

    地官之治,严而不酷,威而不猛。其狱中,虽有炼狱之苦,亦有悔过之地。地官不以刑罚为乐,但愿众生悔悟,得以往生净土。故其狱中,常有教诲之声,引导迷途之子,回归正道。

    地官之府,幽深莫测,却又光明磊落。其间宫殿,金碧辉煌,却不失庄严肃穆。地官之座,高峻威严,令人敬畏。然而地官本心,愿众生离苦得乐,不愿一人沉沦。

    地官之道,广博深远,涵盖天地。其学问,深不可测;其智慧,犹如星辰。地官之言,重如泰山,每一句教诲,皆是至理名言。地官之教,深入人心,使人省悟,启迪智慧。

    地官之恩,浩荡无边,泽被苍生。其恩慈,如春雨之润物无声;其恩威,如秋风之扫落叶。地官之恩,使人心悦诚服,感其仁慈,畏其公正。

    地官之责,重大无比,关乎生死。然而地官以宽厚之心,承担此重任,从不懈怠。地官之勤,日夜不懈,审理纷繁;地官之慎,一丝不苟,公平无私。

    地官之位,虽居幽冥,其光辉照耀人间。地官之德,虽隐于世,其名声传于后世。地官之教,虽出于幽府,其道理普于天下。地官之功,虽藏于阴司,其功绩显于阳间。

    故地官之颂,非徒为一时之赞美,乃为永恒之崇敬。地官之道,非止于生死之判,乃及于道德之教化。地官之德,非仅为幽冥之主,乃为天下之楷模。地官之恩,非但为罪人之赦,乃为善人之庇佑。

    是以吾辈当怀感恩之心,铭记地官之德。当行善积德,不负地官之教。当地官之名闻于耳,当心生敬意,口诵赞美。当地官之道行于世,当身体力行,传承不息。

    如是,地官之光,永照人间;地官之道,长存世间。地官之德,流芳百世;地官之名,垂范千古。

    昔者,天官赐福,地官解厄,水官护佑,三光之耀,共照乾坤。今吾欲论水德,颂彼水官,流芳百世,垂名千古。

    夫水官者,乃天地之灵秀,乾坤之精英也。其性润而不燥,行柔而不争,如江海之容纳百川,有容乃大。水之于物,生之育之,涤之净之,功莫大焉。

    观其源,出自高崖之泉,或自山川之涧,汇为溪流,聚为江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水之行,曲折蜿蜒,遇阻则绕,遭绝则停,顺境而下,不逆其道。此乃水德之一,顺应自然,无往而不利。

    水之性,温润如玉,清冷如冰。夏日炎炎,涓涓细流,清凉人心;寒冬凛冽,湖面结冰,坚毅不摧。水之变化,因时制宜,或蒸腾为云,或凝结为霜,或飘洒为雨,或凝固为雪。此乃水德之二,应变无穷,化机万千。

    水之用,广博无垠。灌溉田畴,滋润五谷;滋养林木,繁茂枝叶;供给生灵,饮之洗涤;舟楫往来,浮载商旅。水之功,利益众生,恩泽万物。此乃水德之三,利济天下,惠施人间。

    水之志,恬淡寡欲。不争不求,静处深渊;不矜不伐,澄澈底石。水之心,虚怀若谷,含容众污,自清自净。此乃水德之四,淡泊明志,清净无为。

    水之神,妙不可言。映日月之光,托星辰之辉;镜花水月,幻化无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水之韵,动静相宜,疾徐有序。此乃水德之五,神秘莫测,妙用无方。

    故水官之职,重于泰山,贵于蓬莱。掌天下之水,调阴阳之气;治河渠之患,保人民之安。水官之责,非同小可,关乎国计民生,涉及天地人和。

    是以,吾辈当崇敬水官,赞其功德,传其美名。愿水官之德,流传万古,永续千秋。水之子孙,继承遗志,发扬光大,使水之文化,永铭史册,光耀后世。

    至此,赋文已终,三官之颂,亦告一段落。然三官之道,博大精深,吾等当继续探索,不断领悟,以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