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阳居士诗集
繁体版

文言篇(二十)

    医之道

    昔有患者,久居海上,日以继夜,湿气浸身。壮年不觉,岁月渐逝,疼痛随之。晨起,肢体僵硬,拍打良久,方得温暖,忍痛忙碌。阴雨之日,痛益甚,患者叹曰:“吾骨,近乎天象矣!”

    西医视之,或曰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则名之曰“痹症”。《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三邪相结,侵人筋骨关节,使之不灵,痛而硬。譬如剪刀,置阴暗潮湿之所,时日一久,必生锈钝,不能剪也。

    剪刀锈矣,有磨刀石以治;关节之锈,何以磨之?用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者,唐代医圣孙思邈所传,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其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炙甘草、当归、白芍、生地黄,煎水饮之。

    首用独活、秦艽、防风,祛风除湿;次用肉桂、细辛,散寒暖肾;再以人参、甘草、当归、茯苓、川芎、生地、白芍,补气血,扶正祛邪;终以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孙思邈云:“肾气虚弱,卧冷湿地。”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虚,风湿无隙可乘。独活寄生汤,非单纯治风湿痹痛,其配伍精当,分三步:一祛邪,二补正,三强肝肾。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皆以此方调治。辨证要点有三:一偏虚,肝肾不足,气血两亏;二与天气变化相关;三舌苔白腻水滑。

    愿众生眼常观玉毫相,耳常闻说法声,鼻常嗅众妙香,舌常赞无上道,身不染邪淫秽,意常存正信心。

    光阴荏苒

    《葆光集》载,清和真人尹志平,以道训徒曰:“欲图前程,未死之间,不可虚度光阴,寸阴可惜。”言欲期未来之成就,当生时切勿空费岁月,人生如白驹过隙,宜珍重时光。

    无人能使时止,更无人能使日倒。惜光阴,勿虚度,须寻人生义旨与目标。

    士各有志,人各有值,行于世者,需信前矣,寻己所信,坚己所志。唯有为己所贵之事,方能心充实而力充沛。

    欲免虚度,宜观照每刻,知今之不返,珍贵难再。悉心体物周事,珍惜生命中细微之处。

    光阴逝而不返,瞬息之间,时已溜走。岁月如梭,时光迎面而来,转瞬即逝,转眼成岁,转瞬即生。

    随时间流转,诸事终将释怀。吾人所行,唯勿虚度,勿负此生。

    道教所谓“飞升”,究竟欲飞往何处?

    曰:“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天乃众神仙之居所,众生得道后,亦多有升往天界者。然天界何貌?天,一也,多也?若多,其间关系如何?修行者当何以对待?

    唐明皇李隆基,对此亦有所疑,曾询之于中岳潘师正。潘师正详答此问,载于《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之中。潘师正以为,按诸多灵宝经典及有关三界之图箓观之,大道涵盖三清、三界之范围。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在三界中,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而三界之上、三清之下,有四种人天,合之有三十二天。自四人天以下,在三界之中二十八天,不免罡风、毒火、五雷三灾之劫。自无色界以上,三灾不及,劫难不生。

    在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即玉清境对应清微天、上清境对应禹余天、太清境对应大赤天。三界加四人天之三十二天,加之三清三天,共三十五天矣。

    三清三界,每一层天皆有帝皇统领,诸天中有品级不同之真仙,又有众多僚属。三清之上,有大罗天弥覆,故称三十六天。

    大罗天中有山名玉京山,山上有城名七宝城,城墙周长二十四万里,高二万四千里。城中有七宝玄台,九万层,高出城墙三百六十里。七宝台上生七宝之树,八株高七百二十里,枝叶张展,覆盖八方无极。

    此八株树,以金银为根,以珠玉为枝,以珊瑚夜光为叶,以玛瑙、瑠璃、琥珀为果,整树金银珠玉交错。微风吹动,叶随风动,发出玄妙之声,发出玄焕之光。城中宫殿楼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难以言表。

    大罗天之下三十五天中帝王、大圣、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皆于此朝拜修行,狮子、辟邪、神龙、朱凤等八千万种灵兽仙禽皆于城中飞翔侍卫。

    玉京山流出五色泉水,放出九色光明,照彻大罗等众天。虚皇大道元始天尊之都在此。如《度人经》所言:“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每逢三元八节等斋日,大罗天下三十五天中帝王、大圣、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皆来朝宗座于玉京山之元始天尊。众圣烧香朝礼,飞行步虚,歌玄都之绝丽,叹宫阙之奇名。天尊诞生之时,以道为身,不受因缘作用,不待外物而有。

    故《无量经》曰:“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应化济物,显号无穷,摄迹归真,则湛而为一。以其诸天敬奉,号曰天尊。为万有之根,故称元始。”

    知三十六天,修行者当逐次修炼:初学凡人,受持法戒,行无缺犯,名系仙箓,入五岳灵山洞宫。洞宫中,无懈怠、进学不辍,登欲界诸天。欲界中,精进修行,登色界诸天。不断努力,增进修为,再登无色界诸天、四种人天、无上三天。

    至无上三天,即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亦非求道终点。修行者当突破以往成就,坚定道心,追求大道,终登大罗之天。

    由潘师正道长揭示,见三界即欲界、色界、五色界众生,寿命有限,长短不等。灾劫至,众生不免。四种人天以上,至道极果,修成不坏仙体,与道同真,常湛极乐。

    故修行之士不可止于三界。尤我等欲界凡夫,当进修无上大道,跳出三界牢笼,躲劫数,抵三灾不及、劫无可期之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