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阳居士诗集
繁体版

文言篇(二十一)道教著名人物志

    张道陵

    张道陵者,一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之事,遂学黄帝长生之术,而精思服食,以求轻身。”

    后得太上正一明威之道,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官长。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出米绢器物纸笔樵薪什物等,领人修复道路,不修复者皆使疾病。县有应治桥道,于是百姓斩草除溷,无所不为,皆出其意。而道陵亦不欲使人知,即言:“汝曹为吾修复公廨桥梁,以先成功者赏之。”

    后得黄帝九鼎丹法,及《九真中经》、《河洛图》、太清丹经,皆秘诀也。乃择弟子中谨厚者使治之。如此十余年,丹成,服之,须发尽白者皆变黑,但日中不饥饭耳。既服丹药,毒杀禽兽皆死。又以馀药与鸡子、犬鼠食之,皆即死亡。王长知诈,乃自往饵之,亦死。乃弃去。道陵语长曰:“尔不得仙者,以吐纳导引失其节度也。”长亦不肯服之。

    后入阳落山中治道,每往来于华阳、云台二山之间,时以丹书授弟子,教其服气导引之法。后居渠亭山中,悬石室中,有二大鬼来击石门,皆手失力而返。道陵因叱之,鬼自去。人问其故?陵曰:“我能使役鬼神。”

    后陵以丹成之效,开诸石壁皆自裂开,或出丹砂,或出黄金,或出白银,或出玄锡。所得财物,皆以赈救贫穷,不私其利。复游诸都,有闻其名者,求之不见。或有遇者,试令卜筮,莫不灵验。

    后举家迁巴蜀,乃虎狼不犯,疫毒之气不薰其室;山林树木,鸟兽昆虫,悉皆感之。后居广都县金华山中,合丹功成,服之升天而去。

    后有人陈谷在平旦买药,将归,忽见道陵担两笼菜黄鹤随后。谷从之数十里,不觉饥渴。谷怪而问之,道陵曰:“吾辟谷服气,饮水生芝草,故可千里不饥渴耳。”

    后入青城山,谷亦从而隐焉。

    王重阳

    王重阳,初名中孚,字允卿,后更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终南山人。

    家世咸阳,最为右族。

    当刘蒋水竹烟霞洞天胜处营茅庵居之,别凿一泉,号曰活死人墓,又号曰离峰子。

    内全真而外儒饰,以是不及于世。

    弱冠修进士业,系京兆学籍。

    金天眷初,试武举,中甲科。

    慨然有凌云之志,时人未之测也。

    一旦解组绶,黜妻子,拂袖而起,易其姓名为喆,字知明,号重阳子。

    隐于终南山,学老子法,穿穴于终南之南,以修真养晦焉。

    遇异人传修炼之术,所居之地,多仙去者。

    因结庵而坐,日乞一食。

    虽风雨寒暑不辍也,如此三年,乃大悟。

    言未来之事,皆如目见。

    自是弃俗入道,云游四方,度化众生。

    以“诗曲”劝人,深究玄理,参悟人生。

    其词多抒怀抱,咏山水,亦能歌咏世事。

    其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音韵和谐。

    其思想以“无欲”“清静”“自然”为本,主张“心空月明”,追求“真我”。

    其学说影响甚广,后世称为“全真教”。

    生平著作颇丰,有《重阳真人语录》《重阳全真集》等行世。

    王重阳以道化人,以德服人,以文化人,为道教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思想、诗词、艺术等方面皆有卓越成就,被誉为“道教中兴之祖”。

    丘处机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金代著名道士,为全真教七真之一。年十九出家,于宁海昆仑山,师从王重阳学道。常行备斋戒,时游山林,不与世接。重阳临终,以全真教托付处机,遂负传承之任,广开教化。

    处机性至孝,闻母病,千里赴归,夜不解带,曾割股疗亲疾。及母卒,结庐墓侧,居丧三年,哀毁骨立。后遁入磻溪山修炼,门下弟子渐众,声名日隆。

    金大定中,召赴阙下,问以长生久视之道。处机对曰:“道家讲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非但求长生也。”帝悦,赐号“自然先生”。处机乃辞朝归隐,复还磻溪。

    晚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遣使者召见。处机率十八弟子,跋涉万里,西行至雪山之阳,觐见成吉思皇帝。帝问治国保民之术,处机以道家之言答之:“敬天爱民,清净无欲。”帝然之,尊处机为“神仙”,命掌天下道教。

    处机虽受尊崇,心常在山林,不久辞归。途中,多有百姓挽留,祈雨解旱,处机亦多施法助人,神验显著。后还居蓬莱仙观,讲道授徒,化导众生。

    平生著述颇丰,有《磻溪集》、《摄生消息论》等作,流传至今。终年八十岁,遗蜕葬于蓬莱,后人建祠祀之,称“长春真人”。

    丘处机一生修行、传道、弘教之事,其道德高风,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