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传奇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庆王爷贪军饷难见退路 李莲英献计策转危为安

    杨怀义的先祖是杨家将的一员将领,负伤后留在了水泊屯,杨六郎战死后水泊屯的杨家部下为他盖了座庙,为得是纪念杨家的一世忠良,抗契丹有功。杨怀义的先祖便成了守候庙宇的人,久而久之到了杨怀义这代便剃发为僧成了名副其实的和尚。

    西鼎庙是京城中四个鼎庙中保存完好且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元朝,是当地的百姓、士绅、居士捐钱捐物修建的。到了清朝,蓝靛厂大街得到了发展,因为这里有大清国的印染厂、军服厂、兵工厂(火器营),还设置了将军提督府,管辖着颐和园、御道、玉泉山、香山的外围的防护安全。禁卫军几千人,老营设在蓝靛厂大街的西部,提督是掌管这里最高政务长官。长官叫西南,是庆王爷的小舅子,他的提督府建在西鼎庙的后面,是块风水宝地。

    蓝靛厂分为东西街、南北街,东西街为主,主要用于商贸,南北街为辅,主营餐饮娱乐。西鼎庙建于东西街中央。

    西鼎庙从乾隆年开始至光绪年间,几经修缮翻盖规模不断扩大,便有了名望。五台山的和尚慕名前来被众僧推为方丈,接管了西鼎庙。方丈名为企旺,他在前边佛堂讲经说法,后堂里的生意经也没落下。没几年功夫,西鼎庙变成了生意场,庙前设法场,庙后他购买了几十亩地种瓜种菜办学堂,大立功德碑,盖了几十间房,带着弟子习武,同时也接纳各家的年青人前来学习武术。不过要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没钱是进不来的,报名的大都是富家子弟,为得是强身健体找乐子,因为这学费贵得出奇。

    为了招揽人才,企旺方丈特地来到了六郎庄找到杨怀义,讲明原因,给他特殊待遇,发高薪,以杨家将的后代为名出任武教头,赠法号怀义大师。杨怀义也正合心愿,杨家枪、杨家剑正愁没地方施展弘扬,这可是想什么来什么,便满口应允。于是杨怀义弃了六郎庙甩手而去,在西鼎庙得到发展如愿以偿,虽是名利双收,但也由此埋下了隐患。

    就在企旺方丈得意洋洋的时候,一场灾难降到头上,他的发财梦破灭了,西鼎庙被官府接管,改为官庙。事情是这样的:话说庆王爷奉皇上的旨意督办北洋水师军官训练班,由李鸿章协同。李鸿章是个明白人,既说协同那就索性当个甩手先生,一切全由庆王爷一人说了算。庆王爷借机想发笔财,弄虚作假,把购置军舰火炮的钱只买了几艘木船和几门大炮,他美名其曰木船上摆大炮也是训练。本来招收的学员应从绿营的军官中挑选,谁知他只选了一半,其余的名额给换成了银子。这件事引起了朝廷内不小风波,言官大臣们纷纷上奏,要皇太后、皇上严惩庆王爷的贪渎之罪。皇上气得拍案跳脚,找到慈禧,慈禧听后安慰了一番,表示派人调查严办。她叫来李莲英、李鸿章共同商议,李鸿章表明了态度,这件事如果不处理,遗患无穷!李莲英则表示,等一段时间,风平浪静后看贪没的银子多少论罪,万不能把庆王爷一棍子打死,那样的话朝廷得不偿失,皇太后损失更大。慈禧听后觉得可行,她认为如今可用的人太少了,几个王爷当中只有老八听话,能按自己的意思办事,虽说这次引起公愤,不办他会招来皇上众朝臣的不满。所以目前只有拖延是上策,看庆王爷是否会有所悔改,到时再做论处。终究这是一家人的事,皇权大于法,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正如李莲英提醒的那样,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那样会遗患无穷。想到这里,慈禧的心里踏实了,采纳了李莲英的建议。

    李莲英了解慈禧的脾气秉性,私心重,护犊子,对庆王爷是爱护有佳,关键时刻她会放庆王爷一把。这贪财享乐历来是皇家的特权,李莲英不过逢场作戏,两头当好人,既不得罪庆王爷,又让皇太后心里觉得舒服。商议之后李莲英向李鸿章说了句:“中堂大人,既然是甩手先生那就甩到底,水深容易淹人啊!”李鸿章听话听音,立时回道:“谢大总管好意。”说完含笑退去。

    李莲英不是和事老,也不是见利忘义,而是他有了一个既能让庆王爷把吃进肚的东西吐出来,又能让满朝文武和皇上都只能胳膊折在袖子里说(脱)不出,道(倒)不出的一个连环计。借由此计既可以教训庆王爷,也可以让慈禧满意,消除对他的惩处。李莲英如此地绞尽脑汁,为得是把传遍大清朝的海军军官训练团丑闻压下去,不能再任其漫延了,都成了百姓街谈巷议的笑话了。最关键的是李莲英要报恩,之前彩和坊一事可是庆王爷主动揽下责任才免除了慈禧对自己的责怪。

    当天晚上,李莲英乔装打扮从后门出进了庆王爷的王府。庆王爷闻听李莲英从旁门进家立时明白了原委,出门迎进了内厅两人秘谈。李莲英单刀直入,庆王爷是全面接受。第二天,庆王爷套车带着护卫直奔西直门,出西直门来到了蓝靛厂大街,直入西南提督府。西南一见姐夫风风火火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为军官训练团一事而来,便急忙带进密室商谈。当姐夫把事讲清楚后,西南一口咬定,这件事好办,您就擎好吧。

    西南派兵进驻庙里,驱赶闲杂人员,把武僧全部发配到房山的一个庙里看管,把一部分和尚分配到附近的寺庙中,庙里只留下方丈、主持、法师及少部分上岁数僧侣,为得是装个样子。对于那些俗家学艺的年青人,西南动了心思,他要在老营房的演兵场以招兵比武的形势招募禁卫军,充实队伍。因为姐夫管理的颐和园中禁卫军不够用,让他负责调配。

    杨胜与王升以优异的成绩录取为禁卫军,双双调入了颐和园中的昆明湖码头上职守,庆王爷得知杨胜是六郎庄庄主、全鸽宴楼老板的儿子后很高兴,很快提拔杨胜为管理码头的小头目,虽说不在品级,但管理着几十名当兵的,也很是威风,实惠不少。

    西南将军一切办妥后,庆王爷找到了杨立山,要他包揽下全部工程,工程包括:扩大庙门;庙前建小广场;大殿修缮一新;佛镀金身;庙后的建筑全部拆除;建一所行宫,有宫有殿;设施配备齐全。庆王爷还强调,宫殿要设计的与其他的建筑有所区别,一定要有特色,长河上的木桥扩展,桥下筑起码头,码头要比高粱桥到万寿寺的码头更好更大,要突出与颐和园遥相对望的特殊感觉,呈现出皇家威严高大的气势。杨立山听后点头应道:“王爷,只要您肯花钱,您所说的一切,都能办到!”

    庆王爷听完十分满意,直喊:“花,这钱必须花!只要皇太后高兴,我连命都舍得!”庆王爷要求杨立山从设计到完工最多两年的时间,杨立山一口应下。在他的眼里,这工程除了筑码头外,其他的是小菜一碟,轻车熟路。

    当天杨立山找到李莲英询问,问庆王爷的工程是官还是私?谁给钱?谁是东家?李莲英简单说明后杨立山狠狠地说道:“这大清的王爷,自己挖自家的墙角,再用碎砖破瓦添补破碎的江山,真是天下奇闻!”

    李莲英冷笑道:“话虽难听,却是这个理儿,此时大势已非我等之力可挽救,听天由命吧。不过,我向你讲明,你就是个商人,赔钱的买卖不能做,赚钱是天经地义,没有情面可讲!”

    杨立山长叹道:“挣黑钱终究心里不踏实。”他阴沉着脸,猛然间想起了什么,急忙问李莲英:“大哥,您怎么给庆王爷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庙修好,行宫、码头再建好后慈禧能够接受吗?弄不好的惹来一身骚!反而不好收场啊!”

    李莲英听完笑了,见杨立山急成这样子,心里清楚这是拜把子的兄弟,真心实意为自己的祸福前程在担心。李莲英诙谐地上前问一句:“立山,你想得真够远的,是替古人担忧哇!”说完,把杨立山按在了太师椅上,不慌不忙地讲了起来:“首先说明,你建好一切工程慈禧会全部接受的,而且还要表彰你夸奖你。咱们的皇太后有一个大优点同时又是致命的爱好,喜欢庙宇,尤其是民间的寺庙,有时爱惜的超过生命。举一个例子,那年她异想天开,力排众议,要去京西的妙峰山上烧香拜佛,而且还下旨带上文臣武将,上百人的队伍足足地走了三天方来到了妙峰山下。当地的官员当时吓出了冷汗,暗地跟我讲,妙峰山山路陡峭不好走,既不能坐车,又不能坐轿,骑马、骑驴更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是坐筐,两筐相扣捆好,筐两边拴好两条扁担,双人抬着上山,这样既不磕碰又保险。只是这法子不敢与皇太后讲,怕有失圣母皇太后的威仪,惹怒圣意可是要掉脑袋的。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慈禧讲明了一切,建议她打道回府。谁知道慈禧不但欣然同意,还提出要求,要文武官员全部坐筐上山。下山后慈禧皇太后还接见了那位地方官,把他带到了京城升了官,说他忠心可见,大胆言明。此事当时轰动整个京城,盛传至今。”

    李莲英说到此,停下喝了口水,不想再往下说了,谁知,杨立山听入了迷,让李莲英继续讲讲有关西鼎庙的事。他认为这件事绝对是事关三人的大事。李莲英无奈,只得接着讲道:“那年,慈禧在颐和园待烦了,提出要到园子外的四周看看,体察民情,观观野外的风景,散散心。庆王爷与我商议,说颐和园四周是荒郊野地,湿地多,芦苇塘多,很不安全,要我拿个主意。我顺势想到了蓝靛厂大街中的西鼎庙,因为我时常去蓝靛厂中的印染厂军服厂中办事,曾去过西鼎庙。说起来京城的东、西、南、北四个鼎庙,西鼎庙是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所庙宇。虽说年代久远,可庙里的香火旺盛,和尚众多,尤其是从五台山来了个方丈名叫企旺,管理的不错,把庙堂改造成了挣银子的场所,把香客和当地的士绅财主还有官员都当成了摇钱树加以盘剥。我管辖的工厂内的官员,为了给自己立一块功德碑,不惜花费了几万两银子。有军服厂的官员为了给自己开一道场,拿出了上百匹布贡献给庙里。我处理了那些官员,让人拿回了那些布匹和银子,推倒了功德碑。企旺不但不认错,反而让人向我递话,说什么佛家是不好惹的,逞官威是行不通的,要向官府告我的状。从那以后,我与企旺结下了梁子,等待时机,给他点颜色看看。正巧,这个机会来了,我便提议让庆王爷带慈禧去蓝靛厂看看,逛逛西鼎庙。因为蓝靛厂距颐和园很近,交通又方便,既有水路又有陆路。慈禧听后尤为高兴,因为她久闻西鼎庙的大名只是没有去过,于是便立即传旨去蓝靛厂。来到蓝靛厂大街后,慈禧喜欢不够,夸那里的人多热闹,风土人情浓厚,大街上的商户众多,管理的井然有序,一旁的西南将军听完乐得合不拢嘴。等来到西鼎庙后慈禧就更是欢喜了,一边逛一边说,说庙里的建筑怎么怎么有特色,供奉的佛像如何如何慈祥。当得知这尊西天如来是元代的佛像时慈禧惊讶说了句:‘比皇宫里那尊佛体有特色,让人产生一种神秘可亲的感觉。这座庙以后我要常来,你们要小心伺候。’

    慈禧又心血来潮,提出了要到西南的提督府用膳,庆王爷、西南是得宠若惊,立时派人去准备。从那以后,慈禧太后只要从水路去颐和园,都要在长春桥下船,去西鼎庙拜佛烧香。这里既没有码头,又没有休息喝茶出恭的地方,很不方便,时间一长慈禧有了想法,跟我说如果在蓝靛厂修个码头,建所行宫就方便了。我把这个想法与光绪皇上讲了,光绪皇帝一脸的不高兴,说了句:‘如今国库空虚,连买枪炮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建码头盖行宫以后再说吧!’这件事让慈禧郁闷了好几天。如今正好赶上了庆王爷这个茬口,我便给他出了这个馊主意,正好你现在又无工程可做,三厢情愿的事,我这个中间人是乐哉悠哉,等着看一场好戏啦!”李莲英一口气说完,说得他是口渴心烦,埋怨杨立山道:“嘿,这给你讲明白了,可我却糊涂起来了,我忙活这许多是为了什么呢!”

    不到两年的时间,杨立山负责的工程全部完工,庆王爷找来有关人员前来验收,满意合格后付银子,又请来京城的画匠书法家画画题字、立匾。他还让李莲英从内务府派来了太监、宫女、杂勤、厨师,又让西南派禁卫军护卫。一切就绪,就来养心殿请慈禧验收他的杰作了。

    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其实庆王爷的一举一动慈禧早就知晓,消息不是来自李莲英,而是西南将军的夫人。她的家人为了讨好慈禧,早早就把这个事汇报上去了。慈禧听后表面没有反应,可暗中欢喜的很,她没料到庆王爷这么大方,冒死贪没的官银用在了自己跟皇上的身上,这叫作幡然悔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慈禧说了些客套话,便定下了时间,下旨要皇上、皇后,大臣们陪同,一起游览这全新的西鼎庙。

    这一天风和日丽,慈禧带着皇上、皇后及大臣们坐船来到了长春桥码头,众人看过长春桥码头都大吃一惊,这座码头要比颐和园昆明湖的码头还要好上几倍。码头上的材料都是上等的石料,物件新颖奇特。长春桥是新桥,一水的硬木扶手栏杆,上有雕龙刻凤,下船上岸都是汉白玉石阶,从桥西头至庙的小广场都是大青石铺地。慈禧远远望去,西鼎庙的庙门大了,共三座庙门,进庙门入山门,山门中有哼哈二将,四大天神。让慈禧太后尤为高兴的是那尊元代的佛像被镀了金身,庙中的建筑全部修葺一新,格外的让人爽心悦目。上香后步入后殿,三个金灿灿的匾额大字印入眼帘—翠华宫。慈禧见后欣喜,连光绪帝都不再板着脸,好奇地问李莲英,这三个字是谁写的,李莲英回道:“是皇上您的御笔啊!”光绪这才想起那天是八叔讨要的这三个字,心里立时恍然大悟,八叔是在诓朕啊!心中又是责怪又是有些高兴,不由得脱口道:“八叔如讲清楚,我还会再下些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