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逼我人前显圣
繁体版

第十二章 儒林大敌

    南宫千柔闻言,微微一怔。

    面对众人投来的目光,立马恢复了男子的角色,她缓缓走到水榭边,没再看姜北望。

    闭上眼,将自己融入自然,此刻的她犹如白花之王,被这满池白莲环绕,神采奕然。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姜北望刚出口,下一秒就闭上嘴巴,生怕被别人听了去。

    “此物只应天上有,世间哪得几回闻。”杨师兄耳朵极为灵敏,反复念诵这半阙诗,一口老槽差点喷了粗来:“你这叫略懂,简直就是出口成诗。”

    自那位诗绝封笔之后,他早想成为大渊朝那颗璀璨夺目的星,取而代之。

    按住想要拜师的冲动,杨温华一声长叹:“摇知北望名传世,古今诗词少温华。”

    “杨师兄请你不要大声喧哗,打扰到南宫兄好吧!安静。”姜北望语气决绝,不容置疑。

    杨温华缩了缩脖子,他高傲高冷的基调,已经被践踏,无从反击。

    “快看,哪些蝴蝶,竟然围绕着南宫千飞舞。”忽然众学子中一人冒出了这句。

    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到了这一幕。

    姜北望此时也发出灵魂拷问。

    这姑娘也太美了吧!我要不要把她给追到手…

    他决定再人前显圣一回,“大家安静。”

    场中瞬间鸦雀无声。

    突然,南宫千柔展开双臂,俊美的脸庞在夕阳照映下,透着玉脂般无瑕与精致。

    她转身回望众人,将视线停留在姜北望脸上,嘤嘤笙歌:“听雨轩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盼君望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涟起一抹心湖。”

    大渊儒林以诗为主,词属小众,不是没人会作,只是没人能写好,所以儒林之中很少拿词来附庸风雅。

    而南宫纤柔这首词显然是惊鸿一篇。

    这边还没等两位大儒来解析这首词的意境呢!

    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下,姜北望踏步上前。

    他精心计算又是三步刚好。

    学子们的目光全都落在了姜北望身上,他享受着被众人注视的感觉,以四十五度角望向远处群山。

    没错!他开始装了,即将人前显圣。

    “云想衣裳花想容。”

    南宫千柔瞬间失神,呆呆的看着姜北望,媚眼如丝,就但但这一句,是个女人对此也会倾慕。

    “春风拂槛露华浓。”

    杨温华喜爱诗词,开始解注,已然顾不上震惊,既然诗名蹭不上,写本诗词解注也能传个几代吧!

    将马友亮随身带来的笔墨一把撸了过来。

    在马友亮诧异中,杨师兄做在小石凳上立即将这两句给记了下来。

    衣裳比作云朵,容貌比作白莲,春风拂过栏杆,露华浓…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

    前面两句把周围的景色和人物全部渲染出来了,正好契合这位大辽才女的才情与容貌。

    李翰林身为稷下学宫大祭酒,文学素养自然不差。

    他表现的极为震惊,但从之前吟作的那半阙诗歌来看,可能是即兴偶得,而这现在两句已是惊为天人了。

    不…应该是圣人,诗圣。

    仔细审视姜北望,以他这学生之前的诗词,淡然不会写出如此佳作,已经不是不敢置信那么简单,也不是慧眼识珠就能…

    想到这里,李翰林儒林大敌。

    上官胜与众学子无一不出了一身冷汗,就单单这两句已经能冲到百诗集的前三,个个张大嘴巴不敢出声。

    作为大渊王朝各书院的祭酒,与诸多大儒共同监制的百诗集,在大渊读书人的心中份量极重,也可想而至这两句诗词,在这个世界的含金量有多高。

    忽然,姜北望看了一眼南宫纤柔,附手在身后向北望去。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师兄奋笔疾书。

    白玉,群山,瑶台,月下,勾勒出一副仙境才有的画面。

    “这还是人吗?”杨师兄发出一声呐喊,那是对强者压制的不满。

    他庆幸自己没有离开,从而见证了三首佳作的诞生。

    “加上前面的应该是四首,想必大渊的史书上在记录这一时刻,会留下温华二字吧!”杨师兄喃喃自语,随即跃然纸上:“如果不是群玉山头见到的仙女,必定就是瑶台月下遇到的仙境美人了。”

    姜北望一首完,看向南宫纤柔问道:“不知南宫兄觉得如何?”

    南宫千柔缓了缓,平复了些心情,语气透着期待:“这首诗有名字吗?能赠与我吗?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这首诗我很喜欢,我想送给我妹。”

    你妹的…难道你还有个妹妹…没错,本来这首诗就是要赠与你的,可是你要给你妹这就很难办了。

    姜北望顿了顿,转而道:“无妨。”

    “她叫南宫千柔,我们是双胞胎。”南宫千柔眼睛都不眨一下,那双卡姿兰大眼睛就那么看着姜北望,一副动人心魄的模样。

    …如这般美貌,就问你心不心动。

    姜北望若有所思,只是听闻辽国那位佳人才貌双全,可她又没见过。

    如果真是双胞胎,那位南宫纤柔恰巧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怎么办,那不是白白浪费了这首诗。

    沉思片刻,姜北望在两位大儒捶胸顿足下缓开口:“不如叫做《赠千柔》”

    这边没等姜北望如何署名,两位大儒不乐意了,已然在亭子中唇枪舌战。

    “老贼,休要跟我抢,不是有了一首,为何还要与我挣。”

    “这首诗,明摆这写娘们的,你是娘们吗?玉恒他可是我的学生,作为祭酒我建议他如何署名怎么了?”李翰林“啪”的一下,将那张一百两的私房钱拍在石凳上。

    迅速将那张一百两的银票踹到自己兜里,“老匹夫,你那是爱惜人才吗?你那是馋他的诗才。”上官宏口吐芬芳。

    “无耻老贼,看我一口浩然气喷死你。”

    “好像本大人没有似的。”

    “我呸…”

    “我呸呸呸…”

    众人齐刷刷的看着这一幕。

    两位大儒争的是面红耳赤,即将要动手的意思。

    不喜诗词的魁梧汉子出手了,他走到两人身旁试图拉开两人,“麻了巴子,老子输的起。”

    即使在不懂诗词的他也知道这首诗已然胜过南宫纤柔,而想要进入文库,还得另想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