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九状元传奇
繁体版

九 鹿鸣宴上斗对联

    次日,宣布完桂榜中式的名单,考试的士子们自是悲喜两重天,各种模样不必细说。吴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再次落榜,只能带着悻悻的心情归去。不过,这不是他最悲催的时刻,因为他还要再落榜两次,完成乡试九次不中的壮举后才死了考功名的心,老老实实去做个书画家这个最适合他的工作。

    却说当晚,以本榜解元王大化为首的新科举人们各乘车马齐聚布政使司衙门,来参加鹿鸣宴。

    只见得布政使司衙门中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堂内正奏着雅乐,如小儿手臂粗的大红烛高挂点着,席案上皆用红绫裹起。众举人与同年们互拜。堂上四处都是充满了喜庆。

    确实也是,在整个乡试前后的过程中,鹿鸣宴可以称得上是最喜庆的时候。

    因为到这里的人都是春风得意之人,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没人在这里大煞风景。况且这些新举人也不会傻到真以为人到这里来,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可以肯定,今天是绝对吃不好、喝不好的。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大家互相认师生、认同年、认同门才是正经事情,这种场面自然要欢声笑语、如沐春风。中了举人,就算从士子变成了缙绅,座师和同年自然就是由科举带来的人脉,这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关系网之一呀!

    不多时,这些新科举人们便互相吹捧,开始了人脉网的建立了。

    不久,便听到赞礼官喊上堂,众人互相请先的进了后堂。此时堂中桌椅重新摆过,酒肉菜肴也都上了桌,众人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等候。

    又一干人等从后面屋闪出来,人人身着官袍。却是巡抚邓庠、欧阳府尹、总裁官伦文叙、副总裁官贾咏,还有十几个乡试同考官、执事官之类的,凡是参与了乡试的内帘、外帘官,无论是主考官、同考官还是提调官、监临官、监试官,几乎一个不少的都出现了。

    于是乎在优雅的管弦声中,正德八年应天府癸酉科乡试鹿鸣宴正式开场。

    按照规矩,新科举人要聚集起来歌《鹿鸣》诗,跳魁星舞。对于讲究雅的读书人而言,这几乎就是官方场合里最大限度的狂欢了。

    为何叫鹿鸣宴,意为在宴会上要唱鹿鸣诗。

    为何要唱鹿鸣诗呢?一说鹿通音禄,鹿鸣即是禄名,中了举人从此就能当官,禄名自滚滚而来。

    还有一说鹿鸣三章的首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说的是鹿发现美食时不忘同伴,发出呦呦的声音招呼同伴一起进食,古人认为此为美德。故而举办个鹿鸣宴,告诉这些举人,以后大家一锅里吃饭了。以后有什么好处,不要忘记兄弟。

    开宴后乐师当下奏起了鹿鸣诗。

    身为解元的王大化起身歌第一章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王大化歌完,众举人一并和之。

    王大化唱完了三章,众人也是和完三章。

    鹿鸣宴后,众人照着惯例当赋诗一首。众士子们都是跃跃欲试,这可是众大佬面前一展其才的好机会。他们这几日都是一直在准备呢。

    在座的从巡抚、应天府尹到南京守备、锦衣卫指挥使统统只是这场热闹宴会的看客,更别说崔安了。

    毕竟乡试是学界的事情,不比官大官小,更别说权势了。

    刚刚听得解元公王大化做了一首诗来,却听得这边崔安哈哈一声大笑,阴恻恻地,笑声中毫无欢愉之意。

    众人竟都被这笑声弄得呆了。

    只见崔安从座位上站起身来,道:“伦学士才情高绝,众门生腹中锦绣,咱家听了王解元的诗也觉手痒,不若咱家出几个对子来助助兴。”

    伦文叙见得如此,怕被这阉宦搅了局,忙站起身来,笑道:“难得大珰也有此雅兴,这些学子,未来也是皇上的臣子栋梁,正好借机考较一下才情机敏,倒是有劳大珰了。”

    “好——”崔安将左手的拂尘在右手手心里敲了一下,道:“来了。”随即说:“曲罢暮云变。”

    这个对子如果从普通对联的角度并不算难,难的这是一个“玻璃对”。什么是“玻璃对”?此种对联字型左右对称,应用到玻璃上,视之正反如一,称为玻璃联。对联本身就是文字中重对称、均衡以及和谐的产物。而玻璃联更进一步,除音、义之外,对字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玻璃联看似一种文字游戏,但其中深蕴中华文化之特点。

    考得到举人的士子,日常就有对对子的练习,但是初次遇到这等对子,却也一时慌了手脚。还是王大化不愧是堂堂解元,只是短短沉吟了数息,便答道:“兴来壶鼎空。”

    这还正对上了鹿鸣宴上的气氛,果然不错!

    崔安听罢,赞了声好,便又出了第二个对子。

    “水里鱼儿吞月亮。”

    还是玻璃对。却是暗有讥讽之意,却并不挑明。

    “闲门墨客恋兰亭。”这次还是王大化。

    崔安微微一笑,接着说:“文同画竹两三个。”

    这个不但是“玻璃对”,还是“拆字对”,“文同”为宋代大画家,以善画竹和山水著称。“两三个”是指竹叶,恰似“个”字。用了典故,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这下连在一旁观战的那些同考官都被难到了,一个个都在蹙眉苦思,这里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才学杠杠的,面对这样的对子,若是被这死太监,不,大珰所难倒了,真是打脸之至。

    这时候,伦文叙用手指在面前的桌面上,点点画画写着什么。

    却听得崔安笑道:“应天府士子一向名高天下,取进士皆如反掌,想不到今日被咱家一个小对子就难住了?也罢!”他不知从哪里找了一根线香出来,朝桌子上看盘中的一个苹果上插去,用随身带的火媒纸点了,道:“一炷香!咱家可是等着诸位大才们的绝对哟!”

    崔安的笑就像一把快刀,刺入这些心高气傲的士子们的心里,这些新科举人们一个个脸上火辣辣如同吃了耳光一般。这时候,王大化突然瞥见伦文叙冷静的笑容,却是见得他的面前似有水渍,定睛观看,隐隐约约竟是“丁固”二字,是了,丁固!

    王大化聪明颖悟,马上便有了下联,他略一思忖,便朗声开口道:“有了,”见满堂的眼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王大化笑道:“在下对的是:丁固生松十八公。”

    丁固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有一天,此人作了一梦,梦见松树生于其腹。梦醒之后,此公对人说:“‘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后来,此公果然官至“三公”之一的司徒。

    只是,不对,松字却是如何反写呢?

    崔安摇摇头道:“解元公错了,松字不对。”

    王大化笑了笑道:“松字可写做枀。”他以指沾水在桌面上方方正正用极有风骨的柳体写下了“枀”字。

    这个“枀”在座的士子大多都会写,只是平常并不常用罢了,所以大家都是知道的,偏偏崔安哪里有这么多弯弯绕的墨水,见得这个字只得个目瞪口呆。

    他“哼”了一声,道:“好,果然是大才子!咱家领教了。”说罢,转身拂袖而去。

    众人倒是被崔安惊出一身冷汗来了。

    崔安走后,这厅堂中方才恢复了热闹,于是刚刚被逼得差点下不来台的主位新科举人,一个个大展诗才,但是这等的酬答及第诗,就算是李东阳来了,写的也只能让人捏着鼻子看看而已。大明诗人的天赋大概都被八股文给挤占得差不多了!

    不过,经过刚刚的小风波,伦文叙也是照单全收了。

    此后便是乡试五魁首代表七十五位同年,向主考官伦文叙、贾咏献上金银绸缎等“束脩”。从今往后,伦、贾二位就是座师,他们这些举人就是门生了,这个师生关系就这么正式确立下来。

    除了座师外,还有所谓房师,自己的试卷是从哪一个同考官手里推荐上去的,这个同考官就是自己的房师。

    鹿鸣宴之后,这次乡试的官方程序就算全部结束,后面都是私人时间了。主考官伦文叙和贾咏的驻所立刻门庭若市,新科举人纷纷以私人身份登门拜访座师。

    现在这种拜访还是形式居多,门生多但座师只有两个,一般说不上几句话。能多说三五句话的,那都是座师心里最看好、最得意的门生,比如解元王大化。

    解元王大化后来正德十六年考为进士,嘉靖二年任高唐知州。他到任后,高唐州城东一带遭遇大水灾,城东六七个村庄农田被淹没,灾区百姓纷纷外逃谋生。王大化寝食不安,迅速采取措施安顿灾民,恢复农业生产。一是打开官仓按人定量无偿发放救济粮;二是发放无息贷银让农户购买种子农具等;三是由州署购买一百头耕牛让农户轮流无偿使用;四是向朝廷奏请免征三年赋税。这些措施落实后当年就有一千多户返回,第二年就全部陆续回归了。

    大水退后,王大化率领民工开始施工。为加快进度,王大化经常脱下官服与民工一起劳动。一位老者见状感动地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见过五品大官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的!王大人真是老百姓的好官!”在王大化的带动下,原本两个月的工程仅用四十二天就完工了。肆虐一时的水灾被消除了。王大化主政高唐期间,不但兴利除弊关注民生,还特别注重教育事业。公务之余,他还亲自给学童们授课,为他们讲解孔孟之道、诗词歌赋,

    嘉靖五年,王大化擢升为嘉兴府同知。临行时,州民送行者不下万人,哭泣之声震动林野,送行的队伍从东关到姜店络绎不绝。王大化不得不下马劝返。高唐州民为纪念他的功德,决定为他立生祠。由义官(参加政府管理但不在编制不领俸禄的官员,大多是富户)杜镠捐地三分,乡耆(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士)及州民百姓捐银在州城城里集市南端为王大化修建了一座生祠——王北湄祠,生祠落成后,每逢初一、十五来祭奠的人绵延不绝。

    除了拜访座师,各位举人还要去拜访房师。各人试卷是靠房师推荐给座师的,这也是恩德。不过比起座师那里,各家房师这里人数就少得多,多的十来个,少的也就五人。但出自一个房师门下的关系比同榜同年更亲密一层,谓之同门。拜完老师们,下面依旧是宴会,而且是看起来无穷无尽的宴会、花样名目繁多的宴会。八十个新科举人,可以排列出无数种组合方式互相邀宴,还有寓居省城的其余同乡们凑趣。

    乡试榜是八月底公布,那九月份就是新科举人们的狂欢之月。

    作为座师的伦文叙和贾咏打点行装,准备回京复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