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政改
圣旨一出,一片哗然。秀女之中那些位高权重人家的女子无一进选,只选中了五个家里地位不高的女子。
谢太后看了孟昌晔一眼,悠然地开口了:“今日烈日炎炎,恐秀女中在阳光下站久了会有诸多不适,选秀择日再进行。”
秀女们被嬷嬷带走了。
孟昌晔知道谢太后想要问什么,于是向她解释:“母后,我之所以选这几个女子,是因为她们的家族在朝中权势不大,地位不高,而且又保持中立。”
“哀家,看出来了,所以哀家没有反对。可是皇儿,如今朝中的局势,丞相和你七皇叔咱们都得罪不得啊,如果不选……”
“母后,正因为他们在朝中的权势太大,所以后宫里不能再有他们的人了,您说呢?要不然朕成了什么?”
“倒也是这个道理,可这样的结果他们会接受吗?”
“会的,两边的人都没有入选,他们呢算是打了个平局,所以不会有人有意见的。再加上这五人的家族地位不高,家里人官职不大,对于他们没有威胁,为何不同意,恐怕还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呢。”
“听你这么说来,倒也有可能。”谢太后终于放下心来。
“那剩下的那些秀女,儿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说来听听。”
“儿臣想把她们干脆统统放出宫去好了。”
“这不合规矩吧?”
“是不合规矩,但儿臣想,既然她们落选了,无论她们自己,还是她们的家人一定不愿意让她们在这里虚度光阴。那何不成全他们呢。只要他们同意,那儿臣就可以推出更多的新的制度,他们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了。”
谢太后看着孟昌晔满是赞许:“皇上是一国之君,做的任何决定,哀家也没有理由反对。”孟昌晔看得到谢太后的支持,倍感欣慰。
次日早朝,孟昌晔先把选妃一事跟大臣说。丞相和七王爷皆以此事为皇上家事为由,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随后孟昌晔把落选秀女的安置问题提了出来:“对于落选的秀女,是让朕头疼的一件事啊,宫中现在的太监宫女都已经超出应有人数,再加上这些秀女,恐怕只有浣衣局这一类地方还能分出点活儿来给她们做。”
有女儿进选的大臣心里咯噔一下。哪家的女儿不是从小请名师调教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目的都是奔着伺候皇上去的,可如今虽也是伺候皇上,可是却是如苦役一般,想想都心疼啊。
孟昌晔看到几个大臣的脸抽了几下,就转了话头:“其实浣衣局的人手也是够得。”大臣们心一下悬起来了:难道这么差的地方都不让待?
孟昌晔继续说:“朕想来想去,觉得宫里还是不要养那么多闲人的好,想把她们放出宫,你们觉得怎么样?”大臣们看了看,没人开腔。孟昌晔自言自语道:“看来,朕的想法没人赞同。姚景明,你还是再看看皇陵那边缺不缺人手吧。”“皇上英明啊,微臣觉得既然宫里人员众多,那些秀女还是放出宫更为妥当,一来减少国库开支,二来彰显皇上仁德。”终于有一个大臣听到女儿有可能被遣去皇陵忍不住了。有了出头鸟,其他跟着附议的人就纷纷站了出来。
孟昌晔初战告捷,说:“那就这么定了。”转而又说:“可宫中人员还是太多了。朕思来想去,决定把年过六十的宫人和二十四岁以上的宫女统统放出宫去。把宫人维持在一定数量就行了,宫妃也不需要五年一选,只待人数不足时再进行补充,众卿看如何?”“皇上,这有违祖制啊。”丞相上前进言。“是啊皇上。”有大臣附议。
孟昌晔笑道:“秀女出宫也有违祖制,众卿家刚刚不是同意了吗?”大臣们面面相觑。
“所以说嘛,祖制是该遵循,但也得视情况而定。”孟昌晔说,“像咱们礼部不是就打破陈规,郎中,员外郎各二十人,主事四十五人,还有文书八十几人。看来礼部还真忙啊,朕在考虑要不要再多给你们加两个礼部侍郎和一个尚书。”礼部尚书和侍郎一听孟昌晔这话急忙跪倒在地说:“皇上恕罪啊,皇上恕罪。臣等办事不利,请皇上责罚。”
孟昌晔厉声道:“从即日起,各部自查,凡超员的编配的,一律清除。如若觉得自己人手不够,事情做不完,需另加人手的,雇佣费从尚书,侍郎的俸禄里出。”
六部尚书都是头上冒出了冷汗,这多出来的人都是托关系走门路进去混日子的主,一下子全清除,要得罪不少人,本想打个小九九申请点额外费用养着,可皇上一下给堵死了,要养那些草包就得舍得自己的腰包,那不是把他们送给自己的钱全又撒回去了吗?想着用其他办法逼迫皇上就范。
孟昌晔如何不知道他们心思,补充道:“按我天府国的人口,目前官员的配制绰绰有余,如果哪个觉得自己的事多的处理不完,那朕不得不怀疑他的能力了,会考虑另择贤能的。”
这意思还不明显吗?想以事情多为由拖沓行事,那就是你的能力不足,你就走人吧。尚书们那些小心思被击破了,为了那些草包牺牲了自己的仕途实在不值得。更何况虽有人情在,但有皇上的旨意在前面挡着,也说得过去了。
一帮大臣急忙下跪:“臣等一定尽心尽力为皇上办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孟昌晔看着底下这帮人,轻描淡写地说:“死就免了,只要尽心尽力办好事当好差就行了。另外,你们办事不是为朕,而是为天府国的老百姓。”
大臣们连忙改口:“皇上说的是,臣等为天府国的百姓办事。”
孟昌晔觉得差不多了,给了姚景明一个示意。姚景明会意,喊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看没人站出来,孟昌晔起身离开。
孟昌晔走到殿外长舒了一口气。登基五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天府国改革的突破口,今天终于让他在重重的束缚中撕开了一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