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仙途
繁体版

第四章:商队

    郭先生说完便合上古籍坐了下来,此时村长也放下了嘴边的旱烟枪,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咳咳,这次事情想必大家这几天也差不多打听到了,没别的大事,就是把这次扶杨城道院的名额给陌哥儿了。”

    村长说完这句话在鞋底上磕了磕烟枪,看什么动静才继续道,“数数日子,一眨眼,八年过去了,本来上次陌哥儿就应该去的,你们有些人不满意也就作罢了,但陌哥儿已经十四了,道院最大入学年纪是十六岁,所以这次是陌哥儿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某些人想好了,自己这张老脸挂不挂得住!”

    村长说完猛地一拍桌子,把李婶子手上拎的草鱼都吓掉了,整个祠堂只剩下鱼尾拍打青石地面的声音,啪啪的声音,像是在打某些人的脸。

    郭先生接着村长的话继续道,“进道院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这几年陆陆续续的也送了三个,石铁匠家的小子,陈裁缝家的姑娘,还有冯把头家的,但又有什么出息呢?甚至说点不好听的,你们几家因为娃娃的事也不少折腾吧。”

    “所以大家也别觉得不妥,村长说过,陌哥儿是我们西山村的百家子,所以我们尽管把陌哥儿当成自家孩子,不用麻烦你们操心,等陌哥儿真的出息了,也不会忘了咱们。”

    最后郭先生言简意赅地说了三个字便坐下了,“我同意!”

    “我也同意。”村长开口。

    “俺没意见!”石铁牛也就是石铁匠也开了口,“等临走那天,来趟我家,村里进道院的娃娃我都给打了些玩意,你的也有。”说完便挤开人群离开了祠堂。

    “我也同意”,“我也没意见”,“从小我就看陌哥儿这孩子有出息!”,“你那斗鸡眼也能看得到,我可是一直拿陌哥儿当自个肚子里出来的!”一时间祠堂喧闹了起来。

    李婶子也把鱼捡了回来,走到孙陌旁边,“恭喜陌哥儿了,以后发达了也别忘了婶子我。”

    “婶子别拿我打趣了,我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孙陌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但无论是最初的寂静还是现在的吵闹,孙陌的眼神都没有半点变化。

    孙陌站在这祠堂的中央,感觉和站在自己常常捕鱼的那条河里没什么两样,他熟悉河里的所有鱼,它们尾巴的轨迹,它们腮的律动,他能洞悉它们下一步的所有动作,只是世事如河,他也是河中的一条鱼。

    “同意者超半数,所以西山村第一百二十七次乡会的决定是,本次道院的名额给孙陌!”随着郭先生的盖棺定论,这次乡会既严肃又草率地结束了。

    严肃在于,今天这座祠堂发生的一举一动,郭先生都会如实记录在那本从李秀才传下来的乡谱里。草率在于,这第一百二十七次乡会只开了半柱香不到便结束了。

    天色尚早,才吃过早饭的村民们,或是三五成群的回家去,或是打算去村头侃会大山,孙陌也被李婶子拉回家,说是中午给孙陌做她新学的剁椒鱼头,孙陌盛情难却,打算顺便和李村长说说自己昨天在后山看见的几株野烟草。

    午后孙陌揉着肚子从村长家走了出来,李婶子的手艺在村里也是不错的,自家腌的糟辣椒,配上新鲜的大草鱼头,即使没有很多调料调味,但只是食材的本色就鲜美异常。

    孙陌也很喜欢吃辣,但没有一副好的肠胃,每次都只能美了前面苦了后面,孙陌就这样一边回味着嘴巴里剁椒的辛辣,一边悠闲地向家走去。

    之后孙陌很是悠闲,每天就是去河里捕鱼,然后拎着鱼去村长家或是郭先生那里蹭饭,过了三天这样的日子,十月初二,商队终于来了。

    “商队来啦!商队来啦!”

    最先知道的是算了日子,这几天每天都等在村口的李小胖等娃娃,毕竟商队带来的不仅是村子里缺的日用品,还有城里的新奇玩意,以他们最喜欢的糖果零嘴。

    “娘,商队来啦!”李小胖圆滚滚的身子撞开大门,要不是提前喊出的话吸引住正在院里洗衣服李婶子,不然今天李小胖少不了跪一次搓衣板。

    “当家的快出来,商队来了!”李婶子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一边喊着自己丈夫,一边进了里屋。等李小胖爹从柴火房里出来,李婶子也拿着一块花布回到了院里。

    “当家的,这次要换几丈花布回来,等过冬给爹,你,还有儿子都添件新衣裳,还有儿子说郭先生腿又开始疼起来了,狼皮套子不好看,郭先生是文化人,我再给他缝个护腿,这样冬天上课的时候也能穿。”

    “你快一点,别等会被别家买完了!”见李龙还在拍着身上的木屑,李婶子一边催促一边把花布塞到其手上。

    “记得了,那我先去村口迎着了,你去祠堂喊爹来”,李龙应了声,一手拿着花布,一手牵着李小胖便出了门,嘴上不慢,步子不快。

    “别买错了!”李婶子已经解下了围裙,站在门口再次叮嘱道,说罢掩上门向祠堂跑去。

    “爹,我想吃糖!”

    “记得了。”

    “爹,我还想要个风筝!”

    “记得了。”

    …

    等李龙牵着李小胖来到村口,已经来了不少村民,但还没有商队的影子,许是李小胖他们在山头远远望见商队的影子,便急匆匆的回家报信,但望山跑死马,商队到来还要一段时间呢。

    而围在村口等待的村民见李龙来,也纷纷点头说几句招呼话,李龙本也是西山村数一数二的猎手,但自从他哥出事后便很少上山了,不过每次上山带回来的都是野猪,野鹿的大家伙,所以村子里的人对他也是很服气。

    况且李村长年纪也大了,过几年也差不多该从村长位置上退下来了,到时候李龙十有八九就是下任村长,现在打好关系准没错,在这种既尊敬又敬佩的背景下,乡亲们一边打招呼一边让开一条路,让李龙父子来到村口的最前方。

    才刚站了一会,后面便又热闹起来,原来是李婶子扶着李村长来了,旁边还跟着郭先生夫妇,但等李龙刚转头打算回身迎迎爹,就被李小胖扯了扯衣角,“爹,商队来了!”

    果然,不远处山路的拐角忽然出现一头驮满货物的牛兽,这牛四蹄,无角,成人等高,背极宽,浑身棕黄长毛,名为驮牛,因性格温顺,爬山越岭,耐力极强,所以为行商喜爱。

    头牛后面又陆续跟着十几头驮牛,而在队伍的正前面,一人手拿梆子,边喊边敲。

    “不以见利为利兮,以诚为利。”

    “不以压价为价兮,以衡为价。”

    “不以赚赢为赢兮,以信为赢。”

    “不以奇货为货兮,以需为货。”

    这人算把生意经编进了山歌里,调子拉的很长,配合梆子声,还别有一番韵味,等唱完一曲,商队也终于来到了村口,可见这看着憨厚的驮牛,脚下速度可不慢。

    来到近前才看到唱歌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一身灰袍,一对剑眉让普通的面容多了份坚毅,他拍了拍头牛的脑袋,那驮牛便停在了原地,于是后面的牛也跟着停下,节奏有序,期间整个商队的队形没有丝毫的杂乱,见微知著,也能看出这商队能在这山里跑商的底子。

    “在下岭西商队韩云民,西山村的诸位好久不见!”,果然领头那人一抱拳报上了名号。

    “确实好久不见,只是没想到这次不是张领队了,而是换了位更加年轻有为的韩领队。”虽然一次没见过,村长还是远远地开口应声,穿过村民来到韩云民面前,平时不离手的旱烟枪也没拿,而是伸出双手,然后两人面带热情微笑地握了握手。

    “哪里当的上李村长叫我领队,我只不过是个跑货行商罢了,如果李村长不嫌弃,还是叫我韩老弟吧。”韩云民诚恳道。

    “不过是虚活几年。”李村长有些唏嘘。

    “韩老弟那我们家里人也就不客套了,你看着大家眼睛都快望穿了,快快让你手下的兄弟们卸货交易吧。”两人寒暄完了,李村长主动开口道。

    “不急不急,这次恐怕要在李老哥你这多讨些水吃。韩云民微微拉进身子道。

    “讨口水吃?”李村长有些狐疑。

    这商队做买卖,山里的规矩也不太一样,因为发生过山贼装作商队祸害村子的事情,所以一般村子是不让商队在这里过夜的,后来久而久之,这商队也就交易完立马就走,大家都省心。

    “也是有些急事。不过您放心,这水不白吃。”韩云民又道。

    李村长也是听出了话里的意思,看了看身旁十几个臂膀雄厚的猎户,定了定心,于是老练地开口,“大家都别围着了,我上次特意叮嘱张领队多带点东西,所以这次韩领队打算在学堂卸货支个摊子,那里是村中心地方大,到时候大家都好好挑挑买买!”

    李村长借机发挥,既然要卸货支摊子,多花点时间也是正常的,那样商队可以不受疑虑地在村子里多呆一会,不仅应下了韩云民的要求,而且话都说了,韩元民不拿点压箱底的好东西也说不过去,到时候村民买到好东西,又是自己这村长的功劳。

    李村长当了快半辈子的村长,也知道如何当好一个村长,当一个好村长。韩云民走南闯北也能琢磨出这里面的门道,但自己确有急事,也就不在意,反正自己的要求达到就行。

    村民们听闻有好东西,且商队会多停一会时间,也就纷纷回家多拿钱或山货,争取换点好货,韩云民又是拍一拍那驮牛脑袋,那头牛便带着牛队跟在后面走。

    李村长带着韩云民向着学堂走去,因为在郭先生家附近,所以李村长便拉上了郭先生,也顺便一起看看这韩云民有什么事,不一会的功夫便来到了学堂。

    李村长让李龙招呼着商队,自己三人便进了郭先生家中,正好有三把椅子,李村长坐正座,郭先生和韩云民坐在左右两侧。郭师娘端上三杯茶水后,也就出去了,顺便掩上了门。

    “现在也没外人了,韩老弟不妨说说有什么事,看看这水我西山村给不给得了。”李村长抿了口水。

    “唉,李老哥您也知道,自从这断西山脉中多了这大大小小的天坑后,这山路就开始不太平了,最近更是祸事频频,我们商队一路上也损失颇多。”韩云民开口先没说事,只是一顿诉苦。

    “这断西山脉是不太平,但这只是对那些小商队,您岭西商队可是向来在这断西山脉如履平地。”李村长吸了口旱烟,不咸不淡地开口。

    “哪里哪里,岭西商队是山间猛虎,但我韩云民不过是老虎身上的一只小虱子而已。”韩云民面带苦笑,做足了姿态,但李村长不想接这个话茬,只是抽着烟,郭先生则从头到尾一直盯着水杯,不知在看什么。

    韩云民也只能继续道:“山柳村,李村应该长知道吧,他们闭门了。”

    “闭门?!”旱烟枪停在了李村长嘴前,郭先生也抬起了头。

    “不仅闭门,还用上了村子里的灵种。”韩云民又道。

    这次轮到李村长两人不淡定了,要知道这村子里的灵种可是不能随便动用的,这都是从扶杨城里那颗灵植杨树上取下来的,分给扶杨城辖区下的各个村子。

    这灵种不仅可以与扶杨城那颗灵植杨树遥相呼应,还能加固村子的地气,让村子周围的围墙关卡更加坚固,所以不是危难关头,是不会使用的,且每次异动都要被扶杨城记录在案。

    “没听说这西山附近又有大动静,情况属实吗?”还是郭先生更冷静一些,率先发问道。

    “当然属实!我们是前天到的山柳村,起先还疑惑没人来迎接我们,直到走到近处才看到他们村门紧闭,其上还带着深绿色的光泽,分明就是使用了灵种的迹象,我韩云民走南闯北多少年了,不会认错!”

    “而且任凭我们怎么呼唤,里面都没有任何的回应,好像整个村子都空无一人,明明是正午,村子上面也没有一缕炊烟,半晌之后才在村子围墙外捡到这个绑着布条的石块。”说着韩云民从怀里拿出一块一尺见方的黄色麻布,上面还带着已经干涸很久,变成黑褐色的血迹。

    李村长接过手瞅了一眼,便递给了郭先生,郭先生将那麻布翻来覆去瞧了一遍,甚至扣了扣那已经变黑血渍,这麻布上面只有五个字。

    “速去扶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