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栖之我在古代当女皇
繁体版

第24章 宴会(二)

    众人愣了一刻,只见那司徒信这会子战战兢兢走过来,试探地商量,“也不用轮着摆,这不是两盆嘛,,”,硬着头皮道,“您一盆,我一盆”。

    “成交!”岑夫子一脸慈祥又认真地说。

    还不等司徒信尖叫,周遭一阵起哄的声音,实在是岑夫子一向不苟言笑,教学严谨,实在没想到还有这作弊的时候。众人赶紧帮忙“分赃”完毕,一脸胜利地看着红莲,红莲只能是“虞姬,虞姬,奈若何?!”

    众人玩闹,一面说笑,一面和岑夫子一起看诗,只见红莲那首诗写道: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商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那虚廊月色昏。

    众人看一句,赞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周折搬来了这两盆花,也算是个懂花、惜花的妙人了!”

    众人又是一阵调笑。

    这时太子来到夫子跟前道:“桂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又敞亮,看着水视野也清亮。”说着,引着众人一路嬉闹往桂香榭来。原来这桂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太子忙令小厮上前搀着夫子,口里说:“夫子只管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两三个丫头扇风炉煮茶,这边另外几个丫头也扇风炉烫酒。

    众人说着一齐进了亭子,献过茶,随从丫鬟、小厮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是太子、夫子。

    东边一桌是红莲、清荷;西边一桌是李家小姐、范家小姐和其他两位世家小姐;西边往下靠门的一桌是范思迁、安曲离两位公子;再往下是几桌世家公子和寒门才子等数人。

    那边东宫掌事皆在,吩咐小丫头:“螃蟹不可多拿,仍旧放在蒸笼里,按在坐拿十数个,吃了再拿”,说完又指挥下面的人入场顺序,错开出入。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太子跟前剥蟹肉,头次让夫子。

    夫子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你们伺候。”

    掌事嬷嬷便奉与太子。二次的便与清荷,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

    红莲作风大家都是知道的,寻常小事,从不用丫鬟,非必要也不用随从。

    在学堂更是埋头苦学,一身行头看着倒还不如体面的丫鬟,整日的研学不讲究太多,也不习惯用生人。

    今日是正经宴会,红莲穿戴得体,华贵繁琐,但身后也自有两位丫鬟服侍,东宫掌事嬷嬷便未管红莲。

    宫中大家都知道清荷与红莲争锋,也知道她们俩的性子。清荷在场的时候一定殷勤服侍,千万不能点了这位祖宗的火,更不能对红莲表现得过于恭敬殷勤,否则必有一场大战,最终殃及池鱼。

    红莲是不在意这些的,清荷在场的时候也有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与人争锋。慢慢地,大家暗地里对红莲的风评极其的好。

    太子一时不吃了,大家方散,都洗了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看鱼的,游玩了一回。太子对夫子说道:“这里风大,才吃了酒,还是差人扶您回房歇歇吧。”

    夫子听了,笑道:“正是呢。早想走了,又怕这一走,目的有些太明显,哈哈!既这么说,也不用差人送我,我自己慢慢赏景就回去了。”回头又对红莲玩笑,“要赏这烈日海棠就只能到老夫的学堂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太子忙令人送出园外,令将残席收拾另摆。把那大圆桌放在当中,上了甜点、茶果、饮品。也不拘座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座在这园子里。

    又命人另摆了一桌,捡了热螃蟹来,请红儿,兰儿,茴香,侍书等丫鬟一起共坐了。山坡桂树底下,铺上两条毛毡,命答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红莲不太爱吃酒,又不太爱吃螃蟹,自令人拿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

    范家大小姐手里拿着一支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觅食。

    茴香出一回神,又调笑一回红儿、兰儿等人,又帮忙招呼坡下众人只管放心吃。李家大小姐和二小姐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安小姐又独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太子看了一回红莲钓鱼,一回又俯在清荷身边说笑两句,一回又看看小丫头吃螃蟹,最后又跟世家公子们说说笑笑,陪饮两杯。

    红莲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捡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是蕉叶杯。丫鬟看见,知她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红莲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儿。”

    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螃蟹,需得喝点热热的烧酒。”太子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又贴心地给清荷送了一壶。

    范家小姐也走过来,另拿了一个杯子,也饮了一口。便蘸笔至案上,挥洒之下,纸上已成诗。

    “大才女,过来点评点评吧!?”

    “点评不敢,可以一起鉴赏交流下。”

    “不吝赐教哦”

    “到底是伤于纤巧,但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秋无际’,‘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好诗!”

    “红莲点评的可真是到位,我倒是要无话可说了。”太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引得大家又评了一回,复又上了新茶、点心,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

    这茶过三旬,众人终觉无趣,也不知谁起头,说难得红莲在,又每每压得众学子抬不起头来,定要给大家弹上一曲,方能解在坐诸位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