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带你去飞翔
繁体版

74

    金军撤离的烟尘还未散去,开封城内一片沉寂。众臣聚于议事厅,气氛紧张。

    一个大臣说道:“金国要我们推举傀儡皇帝,这如何是好?”

    另一大臣说:“自然是从赵氏皇族中挑选一人,方显我朝威严。”

    完颜宗弼强势地说道:“赵氏皇族,已经懦弱不堪。我金国要的是真正的臣服,非赵氏不可。”

    大臣低声道:“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大臣环顾四周:“不如……推举张邦昌如何?他此刻正在金营,且素来胆小怕事。”

    完颜宗弼:“张邦昌?哼,正合我意。”

    此时,远在金营谈判的张邦昌毫不知情,他正对着冷硬的牢壁发呆。

    张邦昌自语道:“何时能归故里?这金国之地,真非人待。”

    金国使者突然闯入:“张邦昌,金国册封你为‘伪楚’皇帝,还不速速接旨!”

    张邦昌惊愕:“什么?我……我怎会是皇帝?”

    使者冷笑:“你只需听话便是。”

    金军撤去,开封城内的勤王军集结,张邦昌得知消息,面色惨白。

    张邦昌急切道:“快,快传令,我要宣布继位只是权宜之计!”

    侍从说道:“大人,已经准备了。”

    张邦昌登上城楼,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军民,深吸一口气。

    张邦昌高声说道:“诸位将士,百姓,我张邦昌非心甘情愿称帝。金国强横,我不得不从。但今日,我站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我继位,只是权宜之计!”

    军民中有人议论:“什么?张邦昌这么说?”

    “他是被逼的?”

    “那真正的皇帝是谁?”

    张邦昌继续道:“真正的大宋江山,当有赵氏皇族继承!我张邦昌,不过是这乱世中的一粒尘埃,随风而起,也终将随风而落。”

    孟太后在宫中得知消息,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自言自语:“张邦昌虽胆小,但此刻能有此决断,也算难得。”

    她随即宣布垂帘听政,稳定朝局。

    张邦昌回到府中,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但此刻他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真的沦为金国的傀儡。

    不久后,康王赵构归来,张邦昌率百官迎接,将帝位交还。

    赵构看着张邦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赵构感慨地说道:“张邦昌,你虽曾误入歧途,但能及时醒悟,也算有功于社稷。”

    张邦昌哽咽说道:“陛下,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求宽恕,只望余生能为我大宋尽一份绵薄之力。”

    宋高宗赵构匆匆继位后,开始了整顿朝纲,励精图治。

    他深知,要抵御金国的进一步侵略,需要一位有才能、有经验且忠诚于国家的重臣来辅佐自己。因此,高宗想起了李纲,这位在靖康之变中表现出色的抗金名将。

    李纲以其坚定的抗金立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政治经验而著称。他在靖康之变期间,不仅成功抵御了金军的进攻,还在保卫国家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宗认为,李纲的这些才能和经验对于当前的朝廷来说至关重要。

    于是,高宗决定启用李纲,任命他为相,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重建朝政,组织防务。

    宗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前来拜见高宗赵构。他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着对抗外敌的熊熊烈火。当宗泽开始陈述抗金大计时,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但说到激动之处,他的眼眶不禁湿润,老泪纵横,声音也略带哽咽。

    “陛下,国家危在旦夕,抗金大计刻不容缓!”宗泽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击打着赵构的心房。他深知宋朝的孱弱和金国的咄咄逼人,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一旁的李纲,聆听着宗泽的慷慨陈词,心中的震撼如同波涛汹涌。他望着窗外飘摇的旗帜,感受着风中夹杂的萧瑟,不禁紧锁眉头,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

    宗泽激昂地说:“我大宋江山,岂容外敌侵凌!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共抗外敌!”

    李纲听后,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他转向赵构,深深一鞠躬道:“陛下,臣愿倾尽所能,支持您的抗金大计!”

    赵构坐在龙椅上,年轻的脸庞上透露出沉稳与坚毅。他点点头,沉声道:“宗泽、李纲,朕深知此刻大宋正值风雨飘摇之际,但朕也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战胜外敌,重振我大宋雄风!”

    宗泽颔首道:“陛下英明!臣有一计,愿献于陛下。”

    赵构微微一笑,示意宗泽继续。

    宗泽继续道:“我们首先需要招募勇士,加强军队的力量。同时,整顿军备,提升士兵的战斗力。此外,修筑坚固的城墙和堡垒也是至关重要的。”

    李纲听后,补充道:“陛下,臣赞同宗泽大人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让大宋的军队在装备上不再落后于金国。”

    赵构点点头,赞赏道:“二位卿家所言极是。朕会立刻下旨,招募勇士,整顿军备,修筑城墙。我们要让金国知道,大宋并非软弱可欺之辈!”

    在宋朝的这段艰难时期,宗泽、李纲等主战派展现出了坚定的抗金意志和决心。

    宗泽忧心忡忡道:“李纲大人,金军再次南侵,形势危急。我们必须振作起来,组织军民抵抗,保卫家国。”

    李纲紧握拳头说道:“宗老将军所言极是。开封虽被金军攻破,但民心犹在。我们不能放弃,必须迎难而上,将金军赶出我们的国土。”

    宗泽点头道:“正是如此。我听说开封军民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金军。我们应该尽快前往开封,鼓舞士气,领导他们共同抗金。”

    李纲点头同意:“好,我们即刻启程。不过,我们还需设法联络各地的勤王之师和民兵组织,让他们也加入到抗金的行列中来。”

    宗泽沉思:“确实如此。我们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既要保卫开封,也要在其他地方展开战斗,让金军无处可攻。”

    李纲目光坚定:“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守信念,必能击败金军,迎回徽、钦二帝。”

    宗泽紧握李纲的手:“李纲大人,我相信你的智慧和勇气。我们一定能够成功,为宋朝争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

    在宋朝宫廷的议事厅内,气氛紧张而沉重。主和派大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站在一侧,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主战派领袖宗泽的深深不满和阻挠之意。高宗皇帝赵构则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权衡着各方势力的利弊。

    黄潜善首先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挑衅:“陛下,宗泽虽然英勇,但他性格刚烈,恐难以在朝中与其他官员和睦相处。若委以重任,恐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汪伯彦附和道:“陛下,金军虽然势大,但我们可以采取和谈的方式,避免生灵涂炭。宗泽的任命,恐会破坏和谈的氛围。”

    高宗赵构听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朕明白你们的顾虑,但宗泽的才能和勇气是无可置疑的。他曾在金军围攻开封时,带领军民成功抵御了金军的进攻。如今,京城防御空虚,正需要他这样的将领来加强防御。”

    这时,李纲踏入议事厅,他听闻了黄潜善和汪伯彦的阻挠,心中大为不满。他走到高宗面前,躬身行礼后,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宗泽的才能和勇气是朝廷之幸。如今京城危在旦夕,正是需要他这样的将领来统领全局。臣请求陛下提升宗泽为开封府尹、东京留守,以加强京城的防御。”

    高宗赵构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对李纲的建议有所考虑。然而,黄潜善和汪伯彦却再次站出来阻挠:“陛下,宗泽虽有才能,但他毕竟是一介武夫,缺乏治理京城的经验。若委以重任,恐会误国误民。”

    李纲听后,怒不可遏,他大声反驳道:“黄大人、汪大人此言差矣!宗泽虽为武将,但他深知兵法,善于统帅。而且,他在河北、山东一带招募义勇,制造兵器,为抗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经验和才能,正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

    高宗赵构听后,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京城防御的重要性,也明白宗泽的才能和勇气。然而,他也必须考虑到朝中的平衡和稳定。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朕决定,提升宗泽为开封府尹、东京留守,以加强京城的防御。但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官员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朝中的稳定和团结。”

    这个决定一出,议事厅内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李纲满意地点了点头,而黄潜善和汪伯彦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这个决定。他们知道,在高宗皇帝的权衡之下,宗泽的任命已经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