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带你去飞翔
繁体版

75

    孤独的宗泽,在主和派轻蔑的眼光中,坚毅地踏上了前往开封的路途。那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已经失去了皇帝的庇护,陷入了深深的苦难之中。不久前,金兵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这座古城,将它的繁华与荣耀一并摧毁。

    宗泽到达时,眼前的开封已是一片破败景象。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房屋倒塌,瓦砾遍地。盗贼蜂起,人心惶惶,城中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的折磨,许多人不幸冻馁而死,尸体横陈街头巷尾,令人触目惊心。

    宗泽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无法想象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他深知,要重建开封、恢复往日的繁荣与秩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然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抗金的决心。

    宗泽立即着手整顿城中秩序,招募义勇,安抚民心。他亲自巡视街道,与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他鼓励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城防建设,防止金兵再次入侵。

    宗泽的到来给开封带来了一线生机。他的坚毅和勇气感染了城中的百姓,他们纷纷加入到了抗金的行列中。在宗泽的领导下,开封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虽然道路仍然艰难曲折,但宗泽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打败金兵、恢复大宋的繁荣与荣耀。

    在宋朝的朝堂之上,李纲孤独地面对着主和派的围攻。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眼中透露出对李纲的轻蔑和敌意。

    黄潜善冷笑一声,对旁边的汪伯彦说:“李纲这人,名浮于实,只会空谈,根本无法胜任宰相之职。更何况,他还自诩有震主之威,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汪伯彦点头附和:“是啊,我听说他在北宋时期就因为得罪了金人而被贬谪。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我们大宋的宰相呢?简直是笑话!”

    他们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传入李纲的耳中。他面色不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指责和诋毁都与他无关。

    此时,一名官员匆匆走进朝堂,向李纲禀报:“李大人,宗泽将军来信,说他在汴京已经成功组织起了一支抗金义军,正在积极备战。”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连忙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读完后,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对那名官员说:“告诉宗泽将军,他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请他务必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打败金兵,保卫家国。”

    夜晚,李纲在书房中沉思。他想起与宗泽的通信,心中充满了感慨。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紧紧相连。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那就是坚决抗金,保卫家国。

    突然,一阵轻敲门声打断了李纲的思绪。他打开门,发现是一名密使。密使递上一封密信,说:“这是宗泽将军派人送来的密信,请李大人过目。”

    李纲接过密信,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信中,宗泽表达了对李纲的坚定支持,并说他在汴京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他还提到,虽然金兵强大,但只要军民一心,就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读完信后,李纲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有宗泽这样的忠勇之士在汴京支撑大局,他更有信心在朝廷中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于是,李纲再次向高宗皇帝赵构上书,陈述抗金的重要性。他在书中写道:“陛下,金兵猖獗,国家危在旦夕。唯有坚决抗金,才能保卫家国,才能为百姓带来和平与安宁。请陛下三思!”

    南宋朝堂之上,宋高宗赵构满怀希望地对李纲说道:“李卿,朕深知你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靖康之变中的英勇表现。如今,金国依然对我朝虎视眈眈,朕希望你能出山相助,助朕重建朝政,组织防务。”

    李纲恭敬地说:“陛下,臣自当效命于国家,不负陛下所托。当前国家危难之际,臣愿倾尽所有,为国家尽忠。”

    高宗赵构点头道:“朕知道你的才能,也相信你能胜任这个重任。你需要整顿朝纲,选拔贤能之士,还要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战斗力。”

    李纲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臣会着手整顿朝纲,选拔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进入朝廷,为陛下分忧。同时,臣也会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高宗赵构欣慰地说:“朕相信你的能力。除了这些,朕还希望你能与各地将领保持沟通,协调防务,确保国家的边疆稳固。”

    李纲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尽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可没几日,赵构又被主和派说动,反反复复总是思前想后,不能朝纲独断,受人摆布。

    在靖康年间的一个清晨,皇宫的钟声刚刚响起,李纲已经坐在了书房之中,手中的笔悬而未落,心中却已波涛汹涌。

    “大人,今日朝会,您有何打算?”侍从轻声问道,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李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今日,我必再谏圣上,力陈抗金之策,不容有失。”

    朝会上,李纲的声音铿锵有力:“诸位,金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若我等再不奋起抵抗,恐怕这大宋的江山,将不复存在。”

    宰相眉头紧锁,反驳道:“李大人,金人势大,我军兵力不足,如何能敌?”

    李纲据理力争:“兵力不足,可招募义士,民心可用。若我等一味退让,只会助长金人的气焰。”

    皇帝赵构在龙椅上沉默良久,最终叹息一声:“李卿之言,朕何尝不知。但……”

    李纲打断皇帝的话:“陛下,臣愿以死明志,若不能抗金成功,愿以项上人头,告慰天下苍生。”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赵构也为之动容,最终下定决心:“好,朕便依你。即刻下诏,招募义士,共抗金贼。”

    然而,抗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金兵来势汹汹,大宋军队节节败退。李纲之贤虽然心急如焚,但仍旧坚持信念,不断鼓舞士气。

    一日,李纲巡视战场归来,见一士兵满面愁容,便上前询问:“你为何如此忧愁?”

    士兵答道:“大人,金兵势大,我等恐难抵挡。”

    李纲拍了拍士兵的肩膀,鼓励道:“勇气不是来自敌人有多弱,而是来自自己有多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必能战胜金兵。”

    士兵听了李纲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大人,我明白了。我愿随您一同抗金,至死方休。”

    在李纲的鼓舞下,大宋军队士气大振。他们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成功击退了金兵的多次进攻。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没有因为一次胜利而结束。李纲深知,要想真正战胜金兵,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于是,他更加努力地策划战略、招募义士、整顿军纪。

    一日,李纲在书房中沉思良久,最终长叹一声:“中兴功业之不振,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但愿后世之人能够吸取教训,勿使我大宋重蹈覆辙。”

    说罢,李纲提笔写下了一篇长文,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与感悟。这篇文章被后人传颂千年,成为了激励后世志士仁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李纲接受任命后,立即开始了他的工作。他深知国家的安危系于军队的强大,因此决心整顿朝纲,选拔贤能之士,加强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国家的战斗力。

    他和宗泽利用河北、河东等地民兵补充到军队之中。因为当时,各地义兵兴起,打着勤王的旗号,却各怀心思,难以统一调度。但朝廷眼中的这些“匪”“寇”兵力雄厚,是李纲与宗泽一心争取的对象。淮南的杜用,山东的李昱,襄阳的李孝忠,都被李纲调兵遣将一一讨平,降者多达十余万,归于诸将帐下,听候调遣,构成一道横跨数州的防线,只待渡河讨伐金兵。京西、淮南、两河一带的“草头王”们也在宗泽爱国精神的感召下,纷纷加入匡扶宋室的队伍。

    濮州义军的首领王善,自称手下有数十万之众,兵车万乘,本来不给宗泽好脸色看,还想出兵占领汴京。宗泽听闻此事,亲自前去劝降,单骑入营与王善相见,请他加入抗金大军,说:“朝廷正当危难之时,如果有一两位如你这样的人,岂还会有敌患?今日就是立功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啊。”王善一看,宗泽年近七旬,还一心为国为民,极富诚意,对他佩服不已,二话不说,解甲归降。

    寿春人丁进,江湖人称“丁一箭”,聚众数万人,听闻宗泽的威名,带兵前往京城近郊求见。宗泽的部下都担心有诈,宗泽却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是人呢?”丁进到后,宗泽亲自接见,像对待老部下一样与他亲切交谈。丁进十分感动,当即请宗泽前去视察他的部队。宗泽毫不怀疑,第二天就去慰问了丁进的军队。从此,丁进所部归入宗泽麾下,成为保卫汴京的一支生力军。如果发现队伍中有人怀有二心,丁进会果断地将其斩杀。

    除此之外,还有外号“没角牛”的杨进、李贵、王大郎、王再兴等各自拥兵割据一方,宗泽晓以大义,将他们一一招降。李、宗二人对主战派的同志,也都是知人善任。

    经过改编和整对,宋朝的军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志气异常高涨。

    李纲举荐的张所与傅亮两位主战派将领。他们,一个曾在北宋担任御史,一个则因李纲的赏识而崭露头角,此刻都肩负着收复国土的重任。

    河北路招抚使张所说道:“傅亮,你我二人被李纲大人举荐至此,责任重大。河北的百姓,正饱受金人的欺凌,我等必须尽快招募民兵,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河东路招抚使傅亮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我曾听闻您在北宋时,就主张招募河北民兵救援京城,此等见识,令我敬佩不已。“”

    张所说道:“那时,朝廷上下一片求和之声,我虽力主抵抗,却独木难支。如今,我们有了重新振作的机会,定要让金人知道,我大宋子民,亦有不屈之志。“”

    傅亮说道:“正是如此。我虽未曾经历过您那时的困境,但也能感受到那份无奈与悲愤。如今,我们定要让金人见识到我大宋将士的英勇。“”

    张所答道:“嗯,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河北的民兵,都是熟悉地形、骁勇善战的勇士,只要我们加以组织、训练,必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傅亮说道:“张大人,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先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传招募民兵的消息,同时,我们也在各地设立招募点,吸引有志之士加入。”

    张所听完:“好主意!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迅速扩大队伍,还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行动。傅亮,你果然是个有谋略的人。”

    傅亮笑着说道:“张大人过奖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宋定能重振雄风,驱逐金人。“”

    张所高兴道:“说得好!傅亮,你我二人,定要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手中有力量,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不久后,招募消息传遍河北各地,无数有志之士纷纷响应,加入民兵队伍。张所与傅亮二人,亲自训练士兵,讲解战术,士气大振。

    张所在训练场上对士兵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是大宋的子民,我们的家园正在遭受金人的蹂躏。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我们要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士兵们齐声:保卫家园!保卫大宋!

    傅亮巡视战场后说道:“张大人,看这些士兵的眼神,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败金人,收复失地。“”

    张所坚定地说:“没错!傅亮,我们要让金人知道,我大宋的子民,不仅有智慧,还有勇气。我们定要让金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随着训练的深入,民兵队伍逐渐壮大,战斗力也大幅提升。张所与傅亮二人,带领着这支队伍,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最终成功驱逐了金人,收复了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