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童开局
繁体版

第13章 献酢

    翌日,蔡龟从带着蔡伯俙买上礼物便去了钱惟演家。

    蔡龟从向钱府门吏递上请帖后,钱府门吏便热情的将蔡龟从、蔡伯俙父子迎进门房休息。

    钱府门房进府禀报钱惟演后,钱惟演便带着两子两女出门迎接蔡龟从、蔡伯俙父子。

    钱府门房。

    蔡伯俙向钱惟演行礼道:“下官蔡伯俙拜见钱大人。”

    蔡龟从见状也赶紧向钱惟演行礼道:“蔡龟从拜见钱大人。”

    钱惟演随即回礼道:“蔡郎、蔡郎君。”

    “见过蔡郎、蔡郎君。”钱惟演的子女也向蔡龟从、蔡伯俙父子行礼道。

    钱惟演随即指着子女介绍道:“蔡郎、蔡郎君,这是犬子钱暧,这是犬子钱晦,这是小女钱曦,这是小女钱晓。”

    蔡伯俙看向了钱惟演的子女,他见钱暧大概十来岁的模样,钱晦大概十岁左右的模样,钱曦大概五、六岁的模样,钱晓大概两、三岁的模样。

    蔡伯俙认出了钱曦,钱曦正是前日他最先看到被人贩子抱上船的那个女童。

    “见过钱郎君、钱小娘子。”蔡龟从、蔡伯俙向钱惟演子女回礼道。

    “蔡郎、蔡郎君里边请。”钱惟演抬手说道。

    “钱大人请。”蔡龟从抬手说道。

    钱惟演将蔡伯俙父子带到了客厅,客厅中设有一张长餐桌,餐桌上已经摆上了几道菜。

    蔡伯俙知道餐桌上摆的那几道菜是“看菜”,是供人看的,而不是供人吃的。

    “蔡郎、蔡郎君请入坐。”钱惟演抬手指向餐桌西侧的座位说道。

    “钱大人、钱郎君、钱小娘子请。”蔡龟从抬手指向餐桌东侧的位置说道。

    蔡龟从便走到了餐桌西侧靠北的位置坐下,蔡伯俙坐在了蔡龟从的左边。

    钱惟演随即走到了餐桌东侧靠北的位置坐下,钱暧坐在了钱惟演的右边,钱晦坐在了钱暧的右边,钱曦坐在了了钱晦的右边,钱晓坐在了钱曦的右边。

    众人坐下后,钱惟演便吩咐仆人准备开席。

    “蔡郎、蔡郎君能够抽空前来,钱某真是倍感荣幸。”钱惟演客套的说道。

    “钱大人哪里话,是我们父子的荣幸才是。”蔡龟从回道:“龟从草字元吉,钱大人称龟从草字即可,唤犬子大郎即可。”

    钱惟演随即说道:“前日多亏了大郎,小女才能得救,今日我邀请元吉和大郎前来宴饮便是为了聊表谢意。我痴长元吉几岁,元吉可称我为兄,大郎可称我为世伯。”

    “龟从不敢。”钱惟演官居五品,家世显赫,蔡龟从不敢以兄相称。

    钱惟演知道蔡龟从的顾虑,于是佯怒道:“蔡郎莫不是觉得我不配为兄?”

    “是龟从不配为大人之弟。”蔡龟从赶紧说道。

    “大郎救了曦儿性命,便是曦儿的恩公。若蔡郎看得起钱某,便唤钱某为希圣兄,自此蔡、钱两家便为通家之好;若蔡郎看不起钱某,那二位请便,改日钱某再登门酬谢蔡大郎的救女之恩。”钱惟演抬手佯怒道。

    蔡龟从自然想和钱惟演攀上关系,同时更不敢得罪钱惟演,于是蔡龟从便小心翼翼的拱手喊道:“希圣兄。”

    钱惟演立刻转怒为笑,满意的说道:“这就对了嘛,元吉今后在为兄家中不必拘礼,只当是在自己家即可。”

    钱惟演随即又看向了蔡伯俙,蔡伯俙立刻向钱惟演拱手喊道:“世伯。”

    钱惟演见蔡伯俙如此伶俐,便更加高兴的抚须笑了起来。

    钱惟演之所以如此厚待蔡伯俙父子,一是因为钱惟演最疼爱的子女便是钱曦,二是因为钱惟演觉得蔡伯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婢女端来酒水后,钱惟演便端起酒杯对蔡龟从说道:“元吉,劝君一盏君莫辞,千岁。”

    钱惟演说完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蔡龟从随即举杯应道:“希圣兄,一杯驱世虑,千岁。”

    蔡龟从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蔡伯俙见状不禁想到:‘劝君一盏君莫辞’出自白居易的《劝酒》,‘一杯驱世虑’出自白居易的《劝酒寄元九》,这两句祝酒词倒挺合宜。

    婢女为钱惟演斟上酒后,钱惟演又举杯对蔡龟从说道:“劝君两盏君莫疑,千岁。”

    钱惟演说完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蔡龟从又端起婢女刚斟满的酒应道:“两杯反天和,千岁。”

    蔡龟从喝完第二杯酒后,钱惟演又举杯对蔡龟从说道:“劝君三盏君莫滞,千岁。”

    蔡伯俙闻言便想到:《劝酒》原文是‘劝君三盏君始知’,钱惟演应该说的是莫滞,意思是叫我爹不要停。

    蔡龟从应道:“三杯固情谊,千岁。”

    蔡伯俙闻言又想到:《劝酒寄元九》原文是‘三杯即酩酊’,我爹改成固情谊倒也不错。

    蔡龟从回敬钱惟演三杯酒后,钱惟演又举杯对蔡伯俙说道:“这第一杯酒感谢贤侄救下曦儿性命。”

    蔡伯俙端起面前的葡萄渴水应道:“过去的事世伯就不必再提了。”

    “这第二杯酒贺贤侄得授守秘书省校书郎,赐进士出身,特赐袍笏。”钱惟演再次举杯说道。

    蔡伯俙举杯谦虚的说道:“伯俙才疏学浅,却蒙恩释褐,实在惭愧。”

    “贤侄过谦了,杨大年亦为神童,然贤侄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贤侄他日成就必不在杨大年之下。”钱惟演夸赞道。

    蔡伯俙闻言便想到:杨大年?我想起来了,杨亿字大年,是建州浦城人,和我是“同路人”。

    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就试词艺,送阙下。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

    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

    杨亿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翰林学士、户部郎中、史馆修撰等官职,后官至工部侍郎。

    蔡伯俙自信成就不会在杨亿之下,不过他还是稍微谦虚的说道:“借世伯吉言,伯俙定日夜孜孜,不辜负世伯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