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童开局
繁体版

第14章 蔡伯俙父子启程回福清

    钱惟演闻言再次惊叹的想到:蔡伯俙才三岁呀,竟比暧儿还老成!看来我与之交好是对的,说不定将来钱氏子弟还要靠他提携。

    钱惟演随即又举杯说道:“贤侄,这第三杯酒贺蔡、钱两家结为通家之好。”

    蔡伯俙举杯回应道:“愿钱、蔡两家情谊永固,千岁。”

    钱惟演随即又高兴的举杯对众人说道:“大家一起举杯,共祝钱、蔡两家情谊永固。”

    “祝钱、蔡两家情谊永固。”众人一同举杯说道。

    接着蔡伯俙又以水代酒回敬了钱惟演三杯,蔡伯俙回敬完毕后,钱暧又端起葡萄渴水向蔡龟从敬酒道:“世叔初次光临寒舍,侄暧以水代酒敬世叔一盏,千岁。”

    钱暧说完便将葡萄渴水一饮而尽,蔡龟从举杯应道:“今日多有叨扰,千岁。”

    钱暧、钱晦、钱曦和钱晓依次向蔡龟从、蔡伯俙父子敬了酒,蔡伯俙父子也一一做了回敬。

    酒过三巡后,婢女也端来了菜肴,于是众人便开始一边宴饮,一边闲聊,气氛融融泄泄,宾主尽兴。

    宴饮结束后,蔡龟从和钱惟演都有些醉了,钱惟演本想留蔡龟从和蔡伯俙在钱府小住,然而蔡龟从却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钱惟演便命仆人准备马车送蔡龟从、蔡伯俙回邸店。

    蔡伯俙临上车前,钱惟演突然问道:“贤侄打算留京还是还乡?”

    寄禄官不用坐衙,蔡家的根基在福清,因此蔡伯俙答道:“回世伯,我和爹爹事毕后便会还乡。”

    钱惟演闻言便拿出一枚玉佩,说道:“贤侄,这枚玉佩乃是先祖传下之物,现在我将其赠予贤侄,日后贤侄若有难事,便可命人持此玉佩前往杭州寻我钱氏族人。”

    “长者赐,不可辞,伯俙便却之不恭了。”蔡伯俙也不客气,当即拜受玉佩。

    翌日,东京宫城崇政殿内。

    赵恒阅封奏间隙突然又想到了蔡伯俙,赵恒觉得蔡伯俙天资聪颖,只要好好栽培,将来必能成为良才。

    同时赵恒还认为出现蔡伯俙这样的神童也是一种祥瑞,俗话说“盛世现祥瑞”,蔡伯俙的出现说明当下乃盛世。

    赵恒随即作诗一首,然后命毛昌达将诗赐给蔡伯俙。

    “久住李员外家”蔡伯俙父子房间内。

    毛昌达喜笑颜开的对蔡伯俙父子说道:“官家作御制诗一首,赐校书郎,诗曰: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家世应传清白训,婴孩自有老成姿。才当学步来朝谒,方渐能言便赋诗。更励孜孜图进益,青云万里有前期。”

    “臣伯俙谢陛下赐诗。”蔡伯俙拜谢道。

    “校书郎请接诗。”毛昌达将卷轴卷起来双手递给了蔡伯俙。

    蔡伯俙再拜后双手接下了卷轴,然后起身打开卷轴看了起来。

    蔡伯俙看了卷轴内容后不禁想到:没想到宋真宗的字写的还真不错,至少比我爹强不少。这诗嘛,也挺好的,虽然有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也是对我的一种勉励。我的确该‘更励孜孜图进益’,不然就会像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历史上的蔡伯俙活了八十岁,因是藩邸旧臣才官至三品寄禄官司农卿,基本算是泯然众人了,我可不能像他一样。

    翌日,蔡龟从和蔡伯俙一同随毛昌达去了宫城,蔡龟从是去中书省应试,蔡伯俙则是去向赵恒当面谢恩。

    又过了一日,赵恒诏以蔡龟从为从八品下守著作佐郎。

    又过了两日,蔡龟从收到了官告及官服。

    翌日,蔡龟从和蔡伯俙向钱惟演辞行后便从汴河乘船来到了韩张氏家附近的码头。

    这次还是由蔡伯俙一人前往韩张氏家,蔡龟从在船上等蔡伯俙。

    蔡伯俙走进韩张氏家的院门后见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便朝屋内询问道:“有人在吗?”

    蔡伯俙话音刚落,便看见身穿孝服的韩云起从一间屋内跑了出来。

    “娘,是蔡伯俙。”韩云起见是蔡伯俙站在院门口,于是便朝屋内喊道。

    很快身穿孝服的韩张氏便从屋内走了出来,蔡伯俙定睛一看,只见韩张氏面容憔悴,似乎几天几夜没睡觉一般。

    “蔡郎君,是你呀。”韩张氏强露出微笑对蔡伯俙说道。

    “是我。”蔡伯俙微笑着点头应道。

    韩张氏随即在身上摸了摸,似乎在找什么东西,随即韩张氏又朝另一间屋子快步走去。

    很快韩张氏便又走出屋子,来到了蔡伯俙面前。

    “蔡郎君,这银子是你放在衣服里的吧?”韩张氏伸出右手,露出手里的碎银子向蔡伯俙问道。

    “是我放的。”蔡伯俙点头承认道。

    韩张氏抬起右手说道:“这银子我不能要,还请郎君收回银子。”

    蔡伯俙没有看韩张氏手中的银子,而是看着韩张氏说道:“我知道娘子家中出了变故,我乃秘书省校书郎,家父乃著作佐郎,我蔡家也算是福建路福州福清县豪族,娘子可带着韩大郎到我家佣食。”

    韩张氏犹豫了一下便拒绝道:“多谢郎君好意,福清路途遥远,我在此地帮佣也是一样。”

    蔡伯俙微微一笑,又说道:“韩大郎与我年纪相仿,若娘子去我家佣食,韩大郎便可做我的伴读书童,与我一同读书。”

    韩张氏闻言眼前一亮,心中想到:若是大郎能够读书,将来便能去参加科举,说不定还能中举当官。

    “大郎,快给蔡郎君跪下。”韩张氏想罢便拉着韩云起一起向蔡伯俙下跪。

    蔡伯俙赶紧伸手扶韩张氏,并说道:“娘子不必如此,快起来。”

    蔡伯俙哪里扶的起韩张氏,韩张氏拉着韩云起向蔡伯俙磕了三个头后方才起身。

    韩张氏收拾好行李后又拜托了邻居帮忙照看房子,然后便带着韩云起随蔡伯俙上了船。

    蔡伯俙等人乘坐的是一艘去扬州的商船,商船顺汴河而下进入了泗河,然后顺泗河而下进入了淮河,然后经邗沟直抵扬州。

    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乃漕运要地,唐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其繁华程度仅次于唐都。